APP下载

培育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2019-04-08陈紫燕

文理导航 2019年7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陈紫燕

【摘 要】走向核心素养的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的大势所趋。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了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从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教学策略等角度,探索培育学生高中政治核心素养的方法。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教学策略

2016年9月13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提出了学生必须具备的六大素养。思想政治课程作为一门知识性与德育性相结合的课程,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重视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核心素养是整个高中教育关注的焦点,是下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工作的关键因素和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如何把培育高中政治核心素养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就引起了高中政治教师的广泛思考和研究。

一、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该学科的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要素,他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①政治认同:我国公民的政治认同,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理性精神:我国公民的理性精神,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作出理性的分析、判断和选择,树立文化自信,以负责任的态度和行动促进社会和谐。③法治意识:我国公民的法治意识,就是主动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发自内心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具有法治让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认知和情感。④公共参与:我国公民的公共参与,就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态度和行动,直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义务,维护公共利益,践行公共精神的意愿与能力。

二、培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要为青少年制定长远规划打下重要基础。素质教育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现实的教学中,不少教师在上课时依然倾向于知识点和应试方法的灌输,忽略了对学生长远规划的引导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因此,我们每一名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摆脱急功近利的思想,将培育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目标,回归教育的本质,润泽生命,立德树人,为生命的成长奠基。

三、培育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

(一)结合实际设置探究情境,实现政治认同的目标。根据高中政治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首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还必须掌握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以及学习能力,制定有针对性的、阶段性的发展目标。例如:在教学高中政治必修二“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设置探究情境。学生经过前两课的学习,已经对我国的政治制度有了初步了解,对本课知识所对应的社会现象也有一定的体验,但缺乏较深入的理论思考。他们社会阅历有限,但又渴望了解社会,渴望成为社会的主人翁,因此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烈的学习愿望。现代信息社会,多元文化激荡,不少学生受到负面文化的影响,对政府和社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信任,这是学好本课的一个学习障碍。因此,教师在本课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利用课余时间利用多种途径搜集2018年厦门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图片、文字资料,并制作成幻灯片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合作探究,建构知识、升华情感,从而实现政治认同的核心素养目标。

(二)营造敢于质疑的教学氛围,培养理性精神。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疑问开始。”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在这个时代,坚持理性精神就必须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把握发展机遇、应对各种挑战。培养青少年的理性精神,营造敢于质疑的教学氛围,有助于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培养学生作为公民的理性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知识点时,设计一个探究情境:在前面已经展示很多正面例子的前提下,播出一个关于某地政府“形象工程”的事例,并引导学生讨论反思政府应该如何真心实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不苛求标准答案,充分启发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师生、生生多向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并及时抓住生成的教育资源,纳入课堂讨论,形成新的教学亮点。通过上述情境设置、讨论探究等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体验自己得出结论,培养理性精神。

(三)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课堂上可以引入丰富形象的案例,构建链接现实的课堂。案例的选择要根据教学的目标、教材的文本内容分析,同时结合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现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分析的热情,才能实现法治意识的深化。例如:在学习“求助有门、投诉有道”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小品情境:“我来帮你讨薪”,再现新闻报道中农民工用不合法手段讨薪酬的情节,引导学生探究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向政府求助或投诉。该活动让学生能设身处地的进行心理体验,促进学生实现知识迁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知识向能力和素质转化,学会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形成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懂得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养成依法办事、依法维权、依法履行义务的习惯,培养法治意识。

(四) 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拓宽学生公共参与的渠道。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的拓展、海量的资源、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为个人和社会提供了广泛的公共参与机会,也为培育公共参与的核心素养提供了条件。例如:在学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时,结合学生已经开展过的网络听证、网络监督等活动,引导学生课外登录厦门最具人气的“小鱼论坛”和厦门市政府官网,了解市民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学生认识到,网络缩短了政府与民众的距离,如何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反馈到政府相关部门、如何参与民主活动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对公共参与的感性认识,并通过思辨活动、模拟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提高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和能力,培养主人翁意识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中国公民。

总之,高中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高中政治学科作为引领与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高中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课程,充分挖掘和实现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化、创新化的教学,才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育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露.中学政治核心素养:内涵、特性及培养路径[J].教育导刊,2017(1)

[2]王桂山.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刍议[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5)

[3]刘颖.思想政治学科培育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11)

[4]刘海.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课堂转向[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多媒体手段的有效应用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错题管理”研究
高中政治互动教学有效应用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