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的教学

2019-04-08孙婷婷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孙婷婷

[摘   要]通过对关系映射反演方法基本概念的介绍,探讨关系映射反演方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价值,并结合具体案例浅析如何阶段性地培养这种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关系映射反演;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5-0005-02

一、 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的概念

关系映射反演方法是数学中一个极其普遍的方法.数学学科里的各个结构系统一开始基本上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后来,研究者察觉到其中一些系统之间有着诸多的联系,有的甚至还可以一一对应起来.于是,寻找、构思这类系统间的对应联系.例如,古希腊人就喜欢用长度表示数,并把一些代数运算映射到长方形面积上,得到了以几何术语表示的一系列代数恒等式.

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的基本含义可以用框图表示如下:

二、关系映射反演方法在中学数学中的教育价值

1.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

数学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中学数学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章节,看似独立,实际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数学知识中的函数、方程与不等式,指数与对数,复数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解析几何,等等.数学方法中的数形结合法、复数法、参数法等,都体现了关系映射反演的原则.中学数学涉及许多数学系统领域,从关系映射反演的角度来看,这些数学系统间的同构与对应,是关系映射反演的基础,极大地丰富了数学方法.对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的掌握也有助于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互相联系的数学知识体系.关系映射反演方法就像一张网,将中学数学中的不同分支、不同内容编织在了一起.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地认识和理解这个方法,不仅能够感受数学的整体性和联系性,还能够触类旁通,主动建立更多的联系,编织一张更大的网.

2.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我们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一般都是先解读信息、分析事物间量与形的关系,再用数学逻辑演算作出解答,这就是映射的过程.相较于数学模型方法,关系映射反演方法更强调实际问题中的关系属于哪种类型,然后再去寻找与之相对应的数学模型去刻画,这样可以使问题更加明了,接着通过数学结论反演到实际中去,能够让学生养成完整解决问题的习惯.

3.提升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关系映射反演方法对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之中;寻找合适的关系结构,建立对应关系和运算,在另一关系结构中构建出问题的合適模型,同时要注意这样的映射是否有缺陷(例如,直角坐标系上的点到极坐标上的点的映射,其间的一一对应并不包括原点,故原点需另行检验).这一过程需要学生既有整体思考、有大局观,又不遗漏部分的性质,形成严谨思考的习惯.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的运用中,“定映”(即寻找合适的关系结构)这一步最难,但对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可逆思维的培养有着很大的教育价值.

三、关系映射反演方法教学的阶段性简析

学生头脑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如何有针对性地加以培养?我们知道,数学思想方法可以分为许多层级,有些比较具体,可以正面阐述,或者加以充分展现,通过练习使之升华,但是有些如同关系映射反演方法这样的比较抽象,且涵盖了比较多的数学知识的思想方法,就必须长期领会,点点滴滴地积累才能体现其中的奥秘.在这里,我们借鉴张奠宙先生对培养数学思想方法的一些思考,将渗透关系映射反演方法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1.隐性的操作感受阶段

该阶段是指学生初步接触一些数学知识,属于“顺向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刚学习了一些数学概念、定理等基础知识,获得了一些基本技能,尽管这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后面蕴藏着数学思想方法,然而学生的注意力往往在基础知识的显性一面.教师在这个阶段的主要教学策略是“让学生探索、构建与掌握知识与技能”,至于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应属于“无声语言”,由学生自己在探索、构建与掌握知识中感悟.

这是小学数学“两点之间的连线中,线段最短”的教学中时常出现的例子.计算正方体表面两点之间的距离属于立体几何问题,超出了小学生的能力范围,但是受所学知识的影响,大部分学生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将纸展开,这样就变成了之前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这种朴素的想法本质上就是将问题从立体几何映射到平面几何,在平面几何系统中解决这个问题以后,再反过来求得原问题中立体几何问题的解决.这种无意识地使用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的

行为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候.例如,在学习减法“5-2”时,通常都是这样一个思路:找一个数“?”,让“2+?= 5”.这里本质就是将减法映射成加法来运算;又如,在学习整式加减运算时引入了同类项的概念,将多项式的加减映射为有理数的加减.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许多,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这个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不需要提及“关系映射反演”这个词语,只需放手由学生自主探索和建构.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润物细无声”的反复渗透后,学生也能初步体会该数学方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即将新问题转化成旧知识,同时感悟数学知识、方法之间的紧密联系.

2.正面的认识和理解阶段

尽管我们给了学生一个“隐性的操作感受阶段”,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如果没有进行必要的点拨,他们也很可能无法“感悟到”知识背后的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所以教师应该适时点拨,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或数学问题的解决,采用显性的文字或口头语言“道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并对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这个阶段称为“正面的认识和理解阶段”.这个阶段的导向性比较明显,是将内隐性较强的数学思想方法显性化传输的时期,也可能是学生有意识地“知觉”的阶段,是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感悟和学习的重要阶段.

以解析几何的教学为例,椭圆这一节是用解析方法研究一个新的曲线,主要知识点有:“椭圆”的定义,由定义到方程,由方程再回到几何图形的性质.那么,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知识脉络进行教学呢?此时,教师有必要正面显化背后所隐藏的思想方法.在解析几何中,利用坐标系建立了平面点集(几何结构)与二元有序实数组(代数结构)之间的对应,这样,就把几何问题整体性地映射成代数问题了.通过这种方法的渗透,学生把握住了每一环节的意图所在,从而对本章结构有了清晰的认识,在接下来双曲线、抛物线的学习中也能更加得心应手.

3.主动运用的训练积累阶段

数学思想和方法贯穿于中学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之中.每个概念的引出、命题的证明、问题的求解,无不需要运用一定的思想方法.这时,数学方法需要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行为需要有明显的导向性,不仅使用显性而明确的语言概括出数学活动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还需要设计一些问题进行训练,强化学生运用这种思想方法的意识.当然问题并非越多越好,需要结合这种数学思想方法的特征,把握其本质.

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的重要特点在于它的一般性,主要体现在它不只是解决某些具体的问题,例如三角函数问题中经常使用到的映射有方程、不等式,当然向量也同樣适用.因此,某一知识与其他知识转化越多,可能寻找的途径也越多,如此就能解决更多类型的问题.因此在该方法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鼓励学生不要局限于一种思路,应进行多角度的转化.

这个问题直接证明有一些困难,考虑使用关系映射反演方法将其转化成更容易解决的问题,可以有如下两种思路.

(1)映射成几何问题

这个例子说明,对于同样的问题,尽可能多地去寻求与问题相关的元素、情境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学生一时难以想全面,教师在总结阶段也应对这种方法进行多角度的提炼,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才能起到深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

4.感悟文化修养的阶段

经过长期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学,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许多积累,这时我们需要进行适当的总结,将思想方法提升为学生的文化感悟,乃至宝贵的文化素质.

在经历了对关系映射反演方法的深入学习后,我们可以先试着将眼光放到日常生活中去,温度计将气温的测量变换为水银柱胀缩的测量,机械钟表把时间的测量变换为钟摆的周期运动的度量.从数学的角度看待这些充满智慧的设计会发现,这实质上就是把一个领域、一个关系结构中的问题映射到另一个领域、关系结构中去加以解决.此时,学生会意识到关系映射反演方法并不是一个枯燥的数学名词,而是一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科学方法,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学会了如何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

(责任编辑 易志毅)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方法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探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再谈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