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职业化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构建

2019-04-03李想

青年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职业化应用型课程体系

摘 要: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需要以就业为导向,从学生和社会需求出发,明确目标定位,优化理论课程设置,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平台和基地,有效进行实践环节教学,提升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语言技能、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

关键词:职业化;应用型;课程体系

职业化教育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满足学生就业需求,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突出自身特色的需要,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发展的本质内容和重要思路。

一、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为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很多地方高校都在着力于向应用型转变,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力争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促进教育布局优化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为了保障成功向应用型转变,高校必须进行有效的组织优化与变革。而优化与改革的基础性要素则涵盖了以专业的课程体系、充足的师资和完善的实践平台为代表的基础设施。

尽管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在转型过程中,已经逐步改善自身专业课程结构,但课程体系职业化特色并不突出,没有形成职业导向意识,对于学生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相对欠缺,实习实训基地与职业能力对应的实践内容欠缺。因此,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数字化进程潮流势不可挡,利用重要的资源形势和资源质量,整合和优化学科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和社会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建立动态性、开放性的日语专业课程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和促进专业的长远发展。

二、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职业化构建原则

以职业化为导向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结合职业化教育基本内涵及原理,以改革为动力,以学校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注重课程体系对于专业发展的实用性、适应性和可操作性,对其进行多元化探索与构建。

职业化教育包括职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能力教育。应用型日语人才职业化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又要培养学生掌握日语语言技能,熟悉相关职业特征和专业知识。以此为导向,聚焦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课程学时设置、课程考核方式设置等重点难点,以综合改革驱动转型发展,推动日语专业深刻改革,创造新的日语教学实践经验,形成新的课程体系。

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应用型本科高校主体性作用,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把握转型内涵,明确高校和日语专业转型任务,积极主动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色发展,与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合理构建职业化日语专业课程体系。

三、职业化导向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一)目标定位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既不能简单的定位于研究型、学术型教育,又不能单纯进行针对岗位的技能教育。其培养目标应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为指导,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着眼于培养具有良好的日语语言基础和语言技能,了解日本文化特征和中日文化差异,掌握相关行业特征,具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日语专业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

日语专业课程设置需要针对职场对日语服务人才的要求进行课程优化,面向相关产业结构和职业岗位,关注社会和企业对日语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把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融入日语专业课程体系中,突出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实践性和职业性。

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分为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理论课程包含公共基础课、学科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实践环节包含实习、实训、毕业设计、军训以及公益劳动等等。然而各个理论课程之间,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缺乏融合渗透,职业化特色并不突出,课程设置中也缺乏职业技能课程,没有注重职业岗位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要实现日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持续发展,必须实现公共基础课、学科技术基础课、专业课以及实践课程的相互融合以及有效衔接。

1.理论课程

首先,调整公共基础课的课程设置。公共基础课是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是为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打基础的。以日语专业来说,其公共基础课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计算机、大学语文等等。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之一是服务地方经济,满足地方企业人才需求。以辽宁省为例,日语专业学生在毕业之后很多从事软件外包以及语言培训工作,那么在公共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通过选修课的形式,根据学生的需要设定相应的软件基础课程、教师资格证培训课程等等。

其次,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之间需有效衔接。日语专业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主要包括基础日语、高级日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等。实现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效衔接,突出职业化特色,就需要对各门课程的授课内容、授课进度以及学识分配进行合理规划。

基础日语、听力口语类课程、阅读写作类课程是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由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弱,所以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突破教材限制,选取职业相关内容为授课背景,将基础日语课程内容与口语和听力类课程,阅读与写作类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后作业布置进行合理渗透与融合,精讲精练。由于基础日语课程理论讲解内容较多,口语听力类课程和阅读写作类课程可以对应实训环节和资源平台,因此在学时分配方面,以基础日语为周8学时为例,口语听力类课程应为周2-4学时,阅读写作类课程为周2学时左右,其中实践学时不低于70%。另外,在各门课程的授课时间方面,基础日语、口语听力类课程都从入门讲起,应设置在第一、二、三、四学期。阅读写作类课程需要在具备一定的日语语言基础知识之后才能进行,将其安排在第三、四、五学期较为合理。

高级阶段课程应以项目课程为线索,纳入职业技能训练,以高级日语课程的篇章分析为基础,口译和笔译课程技巧讲解为手段,结合具体软件外包、商务贸易、科技、机械、汽车等行业领域的具体职场项目场景和实例,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进行训练。在学时分配方面,高级日语课程侧重理论教学,口译和笔译课程侧重实践训练,考虑相应实训环节和资源平台,以高级日语周6学时为例,口译和笔译为2学时左右,其中实践学时不低于70%,设置在5、6、7学期。

再次,专业课教学内容应紧密联系实践。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不再以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因此专业课程的授课目标应定位于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特征,熟知中日文化差异,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学时和学期设置方面,考虑学生的不同接受程度,可以用中文讲授并灵活分布在各个学期,适当增减学时。同时在实践环节对学生进行实际讲解于与训练,以加深学生理解。

2.实践环节

强化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之间的渗透融合,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在课程体系中的占比。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已经设置来口语、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的实训环节来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然而,实训环节的目的不仅仅是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更要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以及职业技能。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需求,又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校内实训环节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培养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内外实训平台与实训基地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职业化课程体系的必经之路。

結合日语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将职业标准融入专业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理论课程由校内教师担任,实践环节则聘请行业专家为校外导师,进行独立授课或者校内外导师协同授课,在不同学期,对不同课程,将理论教学、场景仿真、现场实习等环节贯穿始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语言技能、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四、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日语专业职业化课程体系构建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体现,以企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合理进行日语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课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专业建设和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付立民.商务日语基础阶段课程项目体系的内涵建设与实施[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5.

[2]王文科.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J].职业教育研究,2007.7.

[3]李想,刘艳君.辽宁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外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12.

猜你喜欢

职业化应用型课程体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关于完善军代表职业化制度的思考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职业化建设解决村官带头乏力问题
中国篮球职业化发展探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职业化院长尚无生存空间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