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班主任德育融入数学实践之探索

2019-04-03黄照波

求知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德育初中数学班主任

黄照波

摘 要:当前德育工作是各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新课改落实的这段时间,德育工作再次被强调要贯彻到实际教育工作中去。而班主任承担着德育的重要职责,如今德育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已经成为许多德育工作者积极肯定的教育方式,若是在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中与班主任德育相结合,则可有效发挥数学的学科优势,并发挥德育的渗透作用,切实提高数学的教育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班主任;德育

有的数学教师在承担数学教学任务的同时,又兼任班主任,这就要求他们能够将数学教学和班级德育有机结合,制定出与学生学习需求、成长需要相符合的高效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学好数学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德育素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为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注重挖掘利用数学教材中的德育资源

初中数学教材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只是以往的数学教师普遍忽略德育教学资源,只是单纯地讲授教材中的数学知识。但是新时期数学文化已经渗透在教材中,这是非常有效的德育资源,同时与数学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当学生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时,可树立起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这对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将教材中数学文化的内容转化成有效的德育资源,渗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1]。比如,在圆周率π计算的知识版块中,就介绍了刘徽发现π≈3.14这个数学结论的成就,也介绍了数学家祖冲之对π值进行精确的数学成就,而且这个π的精确值一直沿用了一千多年。后人还将刘徽所发现的π值称为徽率,而将祖冲之精确后的π值称为祖率。这一数学发现比西方早了一千多年,甚至莫斯科大学校园里还建造了祖冲之的纪念性雕像。这样的德育渗透可以有效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也利于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在初中数学实践中融入数学家故事

在漫长的数学发展历程中,每位伟大数学家背后都有辛酸又励志的故事。当前许多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具有畏难或厌学的心理,不愿意主动探索难度大的问题,又或者在一定的干扰条件下,学生会寻找借口停止或荒废学习。由此可见,学生缺乏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而数学家故事中蕴含的精神力量却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充分体会伟大数学家们的刻苦钻研精神。比如,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陈景润发表了许多的数学著作,也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其成就非常大,但是这些成就却是在恶劣的学习条件下获得的。他住的是一间小屋,点着不够亮的煤油灯,仅在床板上用一支笔和几麻袋草稿纸来攻克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这一世界著名数学难题,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与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这个数学结论。陈景润对数学的探究精神及其为数学事业奉献的精神值得每个人去学习,教师可充分利用数学家的故事来渗透德育,让学生获得感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学会努力克服自己对数学难题的畏惧或退缩心理,成为一个敢于探索与求知的学习者。

三、在初中数学实践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观

辩证唯物主义是德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初中阶段的学生尚未树立起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初中数学教材的知识内容中却渗透了这一思想,主要体现在数学知识的纵向和横向联系之上。初中数学可以从低年级数学向着高年级数学延伸,从数学知识的产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都充分揭示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实践、最后服务于实际生活的道理[2]。从这一点来看,实践至上这个观点已经渗透在数学知识的纵向发展中。而在数学知识的横向关系方面,则可通过数学概念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渗透对立统一运动变化这一辩证观点。比如,加法和减法的互逆、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之间的性质对比等都可以体现对立统一的辩证观点。此外,在近似数和精确数的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通过近似和精确的数学概念来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它们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又可在特定的条件下进行转化。

另外,在函数的变量和常量、直线和曲线等知识点中,也体现出比较明显的辩证唯物主义理念。教师在教学生推导数学公式和数学定理时可以利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指导学生将未知条件转化成已知条件。在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消元法来将其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然后获得正确的解决方法。因此,在数学实践中融入辩证唯物主义观,可以让学生学会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通过辩证的观点对事物进行观察,并辩证地处理问题。

四、在数学实践中利用生活素材渗透德育

新时期的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明确地指出课程内容要真实反映出社会的实际需要,并且要切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同时要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相结合。由此可见,当前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比以往更详细、更严格。而这些教学要求要贯彻在数学知识的生成、数学结果的形成、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等一系列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这样的数学实践中,教师要想融入班主任德育,可以充分结合数学学科的实际特点与要求,将数学课与德育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以达到理想的数学课德育教学效果。比如,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生活素材,包括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数据与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等,推导出事情发展的可能性,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做出合理推断与预测的良好能力。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生活素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也可以渗透德育,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概率的大小、输赢的可能性等,使其可以领悟“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要杜绝不劳而获、侥幸的心理,要拒绝赌博的诱惑,抵制拜金主义的思想,从而形成勤劳致富的观念。

五、在数学实践中通过动手操作活动渗透德育

将班主任德育渗透在数学实践中并非仅限于教学,教师还可以将其渗透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3]。这需要数学教师积极开展有效的动手操作类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在开放性的实践活动中既可以应用数学知识,又可以促使其接受其中蕴含的德育思想。比如,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动手修好被损坏的桌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三条腿的桌椅依旧稳定立于原地的现象,就可以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性。而且通过维修被损坏的桌椅,学生可以体会到公物损坏后要及时维修的道理。教师可适当渗透不可故意破坏公物的规定,培养学生爱护公物的意识。

总而言之,兼任班主任的初中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作用。为了切实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可充分利用德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这一教学模式,探寻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可以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这样既可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求,又可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达到数学教学和班主任德育的双重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晶.刍议初中数学作为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2).

[2]杨臻.探究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版),2018(2).

[3]周姬.初中數学班主任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J].南北桥,2016(7):175.

猜你喜欢

德育初中数学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