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
——读王维《鸟鸣涧》

2019-04-03

爱尚书香 2019年1期
关键词:山鸟皇甫山林

李 静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王维写过《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就是在皇甫岳隐居的地方——云溪别墅写了五首诗,鸟鸣涧是皇甫岳云溪别墅中的一个景点,这首诗是五首诗当中的第一首。

王维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曾经游历江南,在他的好朋友皇甫岳的云溪别墅小住了几日,云溪别墅坐落在五云溪,所以叫云溪别墅。这个五云溪就是古代的若耶溪,现在名叫平水江,是绍兴市境内一条著名的溪流。

皇甫岳也是一个隐士型的文人,王维曾经给皇甫岳作过写真赞,赞文这样说:“有道者古,其神则清。双眸朗畅,四气和平。长江月影,太华松声”,大意是皇甫岳有一股清气,他的眼睛清朗明畅,内心非常的平和,他的意态就像长江水映出的清清的月影,也像华山之上风吹过松树响起的松涛之声;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清越。

这首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闲静。不管是写人,还是写景,都把闲静写足了。

诗歌的一开始就直接说人的安闲宁静:“人闲桂花落”。人闲静到了什么程度,到了可以觉察到桂花的飘落,这是何其闲静啊?桂花之小巧,尽人皆知,而桂花的飘落更可以说是悄无声息,但是偏偏被诗人给注意到了,感知到了,这正是诗人内心宁静的一种体现。

试想想,如果一个人心烦意乱,他会不会觉察到如此细微事物的变化呢?当然不会。所以,这里作者说“人闲桂花落”,人闲静得甚至可以感知得到桂花的飘落。

诗歌的第二句也是写静:“夜静春山空”,写山的静。山静到了什么程度?夜晚的山中静得出奇,好像空无所有。山中悄无声息,好像一切都静止不动了似的,因此在作者看来,这好像是一座空山,什么都没有,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才会如此的沉静。

由此也引起了诗歌的下面两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中是如此的寂静,以至于连月亮升起来的时候,也好像使得栖息的山鸟受到了惊吓,它不时地在春天的山涧中鸣叫着。

这里面“惊”字用得很妙,月亮升起来,本来没有任何的声息,没有一点点的动静,偏偏要用了一个“惊”字,好像是月亮的升起,惊动了山林中的鸟儿,把鸟儿从沉睡中惊醒,这个表达新鲜、新奇,由此让我们想到,这个山林真的是太幽静了,连月亮升起来都能把鸟儿惊醒,惹得鸟儿不时地啼叫。

试想想,这山林幽静到了什么程度啊!所以这两句,和上一句是密切关联的,依然是在表现山的幽静、空寂,不过用的是动的表象来写静的本质。由此看来,这后两句表面上是写山鸟的情形,实际上仍然是在写山林的幽静,只是,它用了一种衬托的手法,化动为静、以动衬静,山鸟的惊醒和不时的鸣叫更是为了衬托山林的幽静。

这也会让我们想起南朝诗人王籍的一首诗,诗的名字叫作《入若耶溪》,其中有两句特别的有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和鸟的鸣叫更能够衬出山林的幽静,这两句和王维的这两句有相通之处,或许王维在云溪别墅小住的时候,也想起了王籍的这首《入若耶溪》,受到了他的启发,于是就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一首小诗有静有动,人、夜、山,都是静的;花落、月出、鸟鸣,是动,动是为了托静;有景有人,景是山林之景,人是幽居之人,写景是为了写人,写山林的幽静,实质上是写人的内心的寂然无声,了无挂碍。

前人解读这首诗说:“闲事闲情,妙以闲人领此闲趣。”一连用了四“闲”字,用“闲”来作为中心理解这首诗,可以说是领略到了这首诗的妙境。

如此看来,王维所描绘的《鸟鸣涧》与其说是呈现了一幅宁静的春山夜图,不如说是给现代人提供了一种应该追寻的心理状态,如何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如何在喧嚣烦扰的城市生活中,为自己的心灵寻找到一块可以诗意地栖居的闲静,这首小诗应该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山鸟皇甫山林
枫 叶
雾云山梯田
鸟鸣涧④
无问西东,看风过山林月掠海
两岸皆故土 山林寄乡愁
《柳青在皇甫》《柳青言论集》出版
赵晶、皇甫舟楠设计作品
如果相爱
孤岛奇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