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村有个“牛”支书

2019-04-01李恒

中国新农村月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养牛民乐草原

李恒

贵州省六枝特区岩脚镇草原村的地形酷似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鹏,2017年新修建的三层楼的徽式村委活动室,正好坐落在大鹏的脖颈上,这里视野开阔。前面的山凹里就是养牛场,养牛场占地54亩,养牛2000余头。蓝色的圈舍一字排开,冬天的太阳照耀着一排排圈舍,令人眼前一亮。村里,家家户户前干干净净,爽爽朗朗,路上没有横流的污水,房前屋后没有杂乱的垃圾,路边没有废弃物,全村通水通电通路,养牛养猪的圈舍井然有序,村里男女老幼各司其职,养猪的养猪、养牛的养牛、下地干活的下地干活,种草的种草,一派祥和景象。在平坦的通村公路上,拖建筑材料的大车、拖猪运牛的农用车、小轿车和摩托车川流不息。草原村的发展和变化与村支书刘锦祥是密不可分的,处处都有他留下的印迹。据悉,纳雍至晴隆、六枝至安龙的两条高速公路经过草原村,届时高速匝道出口也在草原村,在草原村有两个互通,对草原村今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建好养牛场 群众致富忙

今年63岁的刘锦祥于2002年入党,历任岩脚镇民乐村文书,2017年任民乐片区联村党支部书记、草原村党支部书记。

养牛场落户草原村时,涉及流转土地54亩。大多数老百姓为了草原村的发展,都纷纷让出耕作多年的土地。养牛场规划的办公楼占用了农户李国昌家的9亩多土地,村里、镇里的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均无功而返,养牛场的法人喻汝星亲自出马,还是没有啃下这块“硬骨头”,“你们哪个能把我死去的爹喊活爬起来,我就让出土地。”李国昌把话说绝了,一时间养牛场建设陷入停工状态。经镇里多方打听,时任民乐村文书刘锦祥与李国昌有不一般的关系,镇领导亲自点将请他出马。

原来,刘锦祥和李国昌还真有“瓜葛”。1984年,李国昌父亲去世看中了一块地安葬,便花50元买下这块地,第二年李国昌安葬父亲,村民要80元才允许安葬。在那个年代,李国昌家里实在困难,50元钱不是一个小数目,再多一分也拿不出来,刘锦祥见状,从包里拿出30元钱递给李国昌,为此,李国昌的父亲才得以入土为安。李国昌日后还刘锦祥的钱,他婉言拒收。从那以后,李国昌一家把刘锦祥当恩人。

刘锦祥来到李国昌家,开门见山地给他说了流转土地的事,并把修建养牛场对于带动村里发展的重要性说给李国昌听,李国昌说:“大哥,您来我家了我还什么话可说的,我们一家一直记着您的情,您说什么我们照办!”至此,养牛场得以顺利开工建设。

两年多来,村养牛场规模达2000余头。养牛产业落地后,带动了草原村及周边村寨经济的快速发展,养牛延长了产业链。刘锦祥给我们算了一笔账,养牛场流转土地和利用荒山闲置土地11000亩种草,种一亩草需10个人工,每个人工80元工资,种一亩草需支付工资800元,仅种草一项,当年养牛场支付人工工资高达880万元,用工覆盖草原村周围的民乐、田坎、老卜底等村。每年收割春夏秋三季草,每个人工80元,村民割草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还有运送草料,每亩200元,草原村宋永学、杜小勇等5户农户瞄准商机,买农用车运送草料发家致富,每天运草的纯收入达700元左右,月纯收入均在万元以上。

草原村有30人在养牛场长期务工,其中有6个贫困户,工人工资每月2000至3000元不等,年收入至少在25000元以上,贫困户既学到了科学养牛技术,又实现了“减贫摘帽。”

在养牛项目的带动下,民乐片区农户看到发展的希望,种养殖意愿强烈,联村党委主动给村民协调“特惠贷”发展种养殖产业,为了贷款,作为联村委书记刘锦祥一遍遍地跑区里、镇里相关部协调贷款。截止目前,民乐片区涌现出100多户肉牛散养户,260多户生猪散养户,如村民赵德刚饲养肉牛100头,何双贵养肉牛26头、陈胜荣饲养肉牛23头,许富贵正在平场地修圈舍准备饲养肉牛50头,其余养殖户饲养肉牛2头至10头之间。据村支书刘锦祥介绍,管理得当的话,一头母牛3年能下4个牛崽,一個牛崽能稳赚8000至10000多元不等,并且不愁销路,吹糠见米。

路通民心畅 道顺百业兴

3年前,草原村没有产业,也不通公路,村民自种的农特产品要人挑马驮到岩脚街上才能换成现金,既费时又费劲。养牛场落户后,改善交通条件成了草原村迫在眉睫的首要问题。在相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下,修建了从六六高速岩脚镇出口到草原村的通村油路2公里,修建了草原村通组公路和产业路10.2公里。修建通组路、产业路之初,用“寸步难行”这个成语来形容简直一点也不为过。由于通组路、产业路没有耕地补偿,无论动工修哪一条路,虽然村里已经开了多次群众会,但只要挖机一动,就会有人来百般阻挠,有些人家甚至狮子大开口。面对这种难堪的局面,刘锦祥挨家逐户做工作,摆事实,讲道理,磨破嘴皮陈述了公路修通村里组里地里,给每家每户带来的方便和好处,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刘锦祥的感召下,村民们纷纷让出了耕地修路。

在脱贫攻坚这场大考中,速度是决胜的关键。刘锦祥是做工程出身的,他利用自身优势,组织工程队修通了38.2公里的通组路和3.5公里的产业路。值得一提的是,刘锦祥从修路工程中赚到了40多万元资金,他并没有占为己有,而是拿出来补贴联村党委的费用,用于脱贫攻坚。

如今,草原村路通了,产业也多起来了,村里的产业除了养牛、养猪、种草外,还大力发展枇杷、蜂糖李等精品水果共计6000亩,全村老百姓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在穿行在通往草原村的公路上,眼里呈现着一派“路通民心畅,道顺百业兴”的繁荣景象。

五比五提升 靓丽新农村

草原村位于岩脚镇东部,总面积3.5平方公里,距镇区3公里,主导产业以养殖业为主,全村辖9个村民组,616户240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05户976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4. 72%降至2018年底的1.83%。

刘锦祥说,初到草原村当支书时,村委活动室经常有来要低保的、要当贫困户的、要危房补助的,去了一拔来一拔,甚至有开小轿车送父母到市特要低保的,应不接暇,整天村活动闹哄哄的。群众内生动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村里脏乱差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一次,省扶贫办的杨洪总经济师来草原村检查脱贫攻坚工作,总结了草原村的卫生状况是“家禽粪便到处是,苍蝇蚊子满家飞”,给村里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作为支书,刘锦祥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于是,他和六枝特区宣传部派驻草原村的干部曹伦同志商议,取得镇里主要领导的支持,组织草原村驻村干部、村支两委、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40余人前往中寨乡木则村干河组、郎岱镇花脚村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对比,参观的村民内心有了不小的变化。回来后,在村里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环境卫生整治行动。村支两委和宣传部的驻村干部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总结提炼了“五比五提升”(比思想、提升文明素质,比产业,提升就业能力,比收入、提升脱贫速度,比环境、提升生活质量,比奉献,提升责任担当)专项活动,通过“五比五提升”,草原村在组与组之间、农户与农户之间不断统一思想,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五比五提升”得到岩脚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全镇25个村(居)委会迅速推广,并成为了脱贫攻坚工作中岩脚镇的一个工作亮点。

刘锦祥同志经常说,老百姓是上帝,我是为他们服务的。刘锦祥同志的好,在草原村是有口皆碑的,贫困户苏荣金家的平房漏水,他给解决2000元补漏;王合富、施辉明家因与村民协调不了土地,不愿意修建房子,他多方协调,让他们住进了新房,张龙美为了照顾儿媳妇,放弃了搬迁到城区易扶搬迁点居住的优异条件,他给镇领导多次汇报,给她家旧房重新盖了新瓦,档外户王显伦家里患有重病,不愿意找村里,他主动上门,给他家解决了住房困难,并纳入贫困户系统管理;苏安章对村里的工作不满意,他多次上门解释脱贫攻坚政策,化解了苏安章的不满……在脱贫攻坚工作大战100天中,为了加快工程进度,每天7点,他要亲自调度工程队,协调机械、砂石,别人的微信是抢红包,他的微信是用来抢材料,别看他60多岁,很多人抢材料是抢不过他的。

在决胜脱贫攻坚战役中,联村党委的事可没有哪一件是轻松的。村代理主任蔡正权说,他之所以加入村委的工作,他很佩服刘支书的协调能力,进入村支两委能为更多的老百姓做点事。他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们,刘锦祥联村党委书记这个“家长”不好当,前些年,老卜底火电厂动工建设,每天少不了他忙碌着协调的身影,新寨村、田坎村基础设施落后,群众满意度低,他多次协调解决。2018年新寨村举办樱桃节,他亲自策划、亲自组织。岩脚镇选址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点在民乐,他组织征地拆迁,407户的安置区实现零上访……近年来,联村党委组织召开了80多次群众会、院坝会、火炉会,和群众交心谈心,让群众给村支两委提意见和建议,然后他逐条记录,适时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村里不能解决的,他及时向上反映,直到解决为止。近年来,他的足迹走遍了民乐片区5个村,幾乎走遍了草原村的每户贫困户。群众每每提到他,都亲切地叫他“牛”书记。

草原村村支两委与宣传部的驻村干部密切配合,并肩作战,夯实草原村的基础设施,通水通电,修好了4020米的串户路,方便群众的出行。庭院硬化9200多平方米,拆除重建老旧危房10户,危修加固老旧危房10户,危房改造13户(折除重建10户、维修加固3户)、老旧危房拆除34户,挂牌81户;异地扶贫搬迁1 1户(六枝易扶安置区4户、岩脚镇民乐安置点7户)己全部搬迁入住。

刘锦祥说,只要解决了群众的思想问题,再难的事也好做。今年7月,村里花几千元买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书籍供村干部和村民学习,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认真建好每个一台账,由于他带领的村支两委工作扎实,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如今,草原村绿草茂密、牛欢猪叫、房舍美观、道路井然,干净清爽,好一幅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画卷。

笔者手记:

将农村产业革进行到底。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本,没有产业支撑,脱贫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草原村因地制宜,在支书刘锦祥的带领下,紧紧抓住养牛产业的“牛鼻子”,让草原村户户有产业,人人有增收。

我们盼望有千千万万个“牛”支书,那么,群众脱贫致户的日子就为期不远。

猜你喜欢

养牛民乐草原
讲解《草原图》
两头牛的命运
养牛伯脱贫纪事
我与民乐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带给你
可可托海的草原
养牛屯里的“牛状元”
金钟奖首涉民乐组合茉莉花民乐组合和圣风组合共获金奖
我,民乐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