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读书节目形式,引导全民阅读氛围
——以《一本好书》为例

2019-04-01文/马

传媒 2019年6期
关键词:六便士简史好书

文/马 蕊

前一时期,《见字如面》《朗读者》等读书类电视节目的热播,给真人秀节目带来一股沉静悠远的书香,被认为是文化类节目的“清流”,是读书类节目的“复兴”。2018年10月8日,《见字如面》的总导演关正文再次推出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用360度沉浸式舞台、真实布景、知名演员实力演绎、台上台下实时互动和考究的舞美设计,完美还原了《月亮与六便士》《三体》《万历十五年》等11部中外经典作品的经典场景,把一本本好书带到观众眼前,引领新一波的全民阅读热潮。

读书类电视节目的生存困境

曾经央视《读书时间》《子午书简》和凤凰卫视的《开卷八分钟》、北京卫视的《书香北京》等读书类电视节目火热荧屏,聚拢过一大批观众一起阅读、分享感悟。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快餐文化和泛娱乐化盛行,人们更多的是进行数字化、碎片化阅读,无法静心读书、安静思考。这不仅严重挤压了传统书籍传播空间,而且不利于书籍推广。同时,由于读书类电视节目存在着表达手段单一、与读者缺少互动、缺乏话题包装和品牌推广等问题,其发展开始陷入困境。

如何解决读书类电视节目的生存困境呢?《一本好书》节目通过创新创作理念、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等,为新媒体时代读书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探索了新的思路。对此,总导演关正文说,《见字如面》的成功激发了他“场景化演绎书的灵感”。他认为:“影视化是让图书生动化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影视的长处。”于是,在筹备了2年多后,他打算在节目中用自己的影视特长“推广好书”。那《一本好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节目呢?对此,演员赵立新认为它有点像“话剧”,但是“独特又新鲜”,它“用演员表演的方式浓缩了一本书的精华”。关正文则把“买新书”比作挑选“一件没有试穿过的衣服”,《一本好书》充当了“试衣间”的角色,帮助大众通过亲身体验,挑选一本量身打造、称心如意的好书,从而开启一段新的阅读旅程。

《一本好书》节目的创作理念创新

首创场景式读书模式。一档读书类电视节目最首要的任务是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继而引发其对书籍的深度阅读兴趣。《一本好书》节目首创场景式读书模式,在节目现场实景还原推荐书籍中的某些经典场景,通过演员在台上实景表演、观众在台下身临其境感受,放大了读书的情感体验。这样使书籍在舞台剧的表演中变得生动活泼,而舞台剧呈现的戏剧张力、演员台词和动作也能使作品更为震撼。这样,观众在节目中就具有了读书与看戏的双重体验,其阅读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节目第一期为《月亮与六便士》,还原了英国小说家毛姆的经典长篇小说,带领观众穿梭于20世纪英国伦敦和法国巴黎之间,见证证券经纪人思特里抛弃美满家庭和富裕生活并全身心追求绘画理想的故事。虽然讲述的是一百年前的故事,但它讨论的却是人类思考的永恒主题——“是追逐繁星还是面对现实”。为了向观众充分展示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差距和冲突,一方面,演员赵立新饰演的作家毛姆作为旁观者,他用大量独白剖析表现了对黄维德饰演的斯特里为了画画抛妻弃子行为的批评;另一方面,又通过毛姆的亲身参与,见证了斯特里贫病交加仍不改追求理想初衷的决绝和疯狂。节目用了9幕场景完美再现了毛姆笔下那个中年人为艺术、为理想出走的故事。

体验式和访谈式阅读相结合。读书类节目可以分为赏析类、评论类、访谈类和讲座类4种。《一本好书》突破了一般读书类电视节目的类型,将体验式和访谈式相结合,对作品进行了双重解读,加深了观众对书籍的理解。

一方面,节目为每部作品设置了一个叙述人,通过自我表述、与观众现场互动等方式,帮助观众带入角色,使观众产生一种直观的、体验式的阅读快感。如第二期《万历十五年》选择扮演老年万历皇帝的王劲松作为叙述者,他在墓中跟观众们一起回顾明神宗万历的一生。万历是中国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却毁誉参半,他实现了万历中兴,却因常年称病不上朝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懒惰的皇帝。“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如果观众随着王劲松的视角看,就会发现万历其实并不是那么任性和懒惰,明朝的衰落源于历史的发展规律而不是万历个人的失职。王劲松一句“我身体不好,你们总是不信”,道尽了万历多年的委屈,为观众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万历皇帝,一个不一样的明朝历史。这种直观式的阅读体验是以往读书类电视节目中所没有的。

另一方面,每期节目中间会穿插主持人对专业学者(有时候还有对参演演员)的访谈,通过访谈深度解析作品,弥补观众直观、体验式阅读时对作品理解不深、不透的不足。如第三期介绍的《三体》是一本硬核科幻小说,想象力丰富,科学逻辑严密,场景格局庞大,也曾经尝试过影视剧改编,但由于困难重重,其拍摄的电影至今也没完成。这样一部作品想要在舞台上改编,难度非常大,而访谈部分恰恰能解决这个问题。主持人陈晓楠和吴伯凡、蒋方舟的访谈,不仅详细介绍了《三体》这部作品的背景,作家关于未来格局构建的科学性,关于情节设计的巧妙性,还深入浅出剖析了作品,填补了舞台表演没有言明的部分。

重视内容的多元化和时效性。关于挑书的标准,导演关正文说:“我们一般以全球各大图书馆、高校的推荐书目为主,然后偏重最近四五十年对人类文明进程起到积极效果的图书。在这里面,再选适合大众的。”《一本好书》挑书的原则主要有两点:一是重视内容多样化。节目共演绎了《月亮与六便士》《万历十五年》《三体》《人类简史》《霍乱时期的爱情》《查令十字街84号》《未来简史》《无人生还》《暗算》《尘埃落定》和《麦田的守望者》等11部作品。从题材上分,既有《麦田的守望者》等8部小说,包括推理类小说、爱情类小说、讽刺类小说、科幻小说等多种类型,又有《万历十五年》《人类简史》这2部历史研究类书籍,还有《未来简史》描述人类未来的科技理论类书籍。从地域上分,有《暗算》等中国作品,又有《霍乱时期的爱情》等外国名著。从民族上分,不仅有展示汉族生活的作品,还有展示藏族生活的《尘埃落定》。二是重视作品的时效性。虽然推荐书目中有一个世纪前的名著《月亮与六便士》,但也有近几年刚刚成书却影响广泛的《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可以说,节目作为电视导读,其选书的类型是多变的,主题是丰富的。

《一本好书》节目的制作方式创新

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节目采用了360度沉浸式舞台,让观众通过“交互式视觉技术生成、实时投影、灯光”等新技术的综合运用,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沉浸式”感官体验。360度的舞台上同时布置多个场景,主讲人和演员们可以快速地在各个场景之间自由切换、无缝衔接,即节省了更换舞台布景的时间,又保持了剧情的连贯性,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在舞台上节目耗资巨大,每一期节目都有专门配套的全景舞台和舞美设计,有上百人的团队专门负责舞台场景的搭建,几乎每两天都要搭建并拆卸一次,真实的舞台布置使节目现场瞬间从20世纪法国巴黎的小酒馆变成中国明朝宫廷,再变成充满康巴藏族风情的土司楼。如第五期《霍乱时期的爱情》为了贴近原著,借助灯光、音响与投射在舞台背后大荧幕上的影像,营造出真实的下雨的场景,还模拟出主人公坐船全速前进的震撼场景,牢牢抓住了在场观众的注意力,让他们通过舞台艺术全身心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更准确地获取书籍的精髓。

演绎方式多样化。节目在演绎不同文学作品时,往往采取更适合展示作品的表现形式。由于小说戏剧冲突激烈,更适合采取舞台剧的表演形式。如《尘埃落定》因其“轻淡的一层魔幻色彩”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独具魅力,第十期的节目将其第一次搬上戏剧舞台。一方面,节目通过奢华的土司楼、绚丽的藏族服饰,一望无际的雪山、草地等场景的布置展示了藏区独有的风情;另一方面,通过喻恩泰饰演的傻气却最具洞察力的二少爷与徐帆饰演的霸气又焦虑的土司太太在演技上的激烈碰撞,完美再现了《尘埃落定》这个“疯狂的权力与狰狞的欲壑,高贵的愚蠢与智慧的悲歌”的故事。难怪原作者阿来在现场观看后感叹:“自己写的小说、场景,用另一种很有分寸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对我来说更为形象。”《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涉及历史学、人类学、社会学和科技史等多个学科,情节性不强但逻辑思维严密,更适合用脱口秀的表现形式。这是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自2012年起开始出版的“简史三部曲”中的前两部。赫拉利说:“《人类简史》概述了人类的过去,审视一种几乎微不足道的猿类怎样成了地球的统治者,《未来简史》则讨论了生命的远期愿景,思考人类最后可能会如何成为神,智能和意识最终又会走向怎样的命运”,作品中很多观点对我们现有观念冲击巨大。在节目第四期和第七期邀请脱口秀主持人王自健作为讲述人,为观众介绍了这两部作品,并辅以群演的情景演绎和图文影像展示,使这两部略微高深的书籍,在面向大众传播时,表达更准确、逻辑更清晰,更好地展示书籍的精神内核。

《一本好书》的传播手段创新

明星互动,作品改编,助力节目推广。一方面,利用明星效应拓宽收视群体。读书类电视节目相对受众较窄,为了增强节目对观众的吸引力,扩大传播范围,《一本好书》不仅采用了舞台剧的形式,还邀请了赵立新、王劲松、王洛勇、潘虹、徐帆、喻恩泰等大量知名演员现场表演。但节目选择明星的出发点并不是流量,而是演技。即兴演出对演员是极大的挑战,只有这些实力派的老艺术家们才能在现场一气呵成,并能在表演中通过投注自己的情感和激情的方式带动、感染观众,引发观众共情。另一方面,重视和观众互动。圆形舞台的设计便于演员和现场坐在任何位置的观众实进行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每个讲述人也经常在台上与现场观众通过问答的方式实现互动,便于吸引观众沉浸其中,进而产生共鸣,实现传播书籍的目的。

作为一档读书类电视节目,《一本好书》对原著的种种改编和尝试,都是为了分享阅读的审美体验,推广阅读大众化。《三体》是一本包涵很多天体物理知识的硬核科幻小说,《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从宏观上阐述世界历史和人类进程,《尘埃落定》富有魔幻色彩,节目中推荐的很多作品都不是大众读物,不容易被普通民众轻松理解和接受,但节目对作品进行大众化的改编和影视再创作之后,能够让更多的观众理解和接受作品设定和情节走向。大众化的改编将抽象的作品具体化,拉近了观众和文学经典的距离,促进阅读的普遍性。

重视艺术性和娱乐性的融合。节目力图通过场景式的读书、舞台剧演绎等富于娱乐性的方式,吸引观众的阅读兴趣,在兼顾艺术性的同时,传播读书的乐趣。在第六期节目《查令十字街84号》讲的是一群爱读书人的故事,这期节目道尽了关正文制作《一本好书》的初衷——唤醒我们记忆中的那个美好年代:书是所有知识的来源,是精神的寄托,有一大批爱书人手不释卷,会在意书的装帧和印刷,会为获得一本首版书而不已。对此,潘虹饰演的海伦这样说:“赶快去书店看我的书吧,因为光靠听故事,你们无法感受到读书的乐趣。”蒋方舟也说:“读书是性价比最高的一种生活方式。”

提倡多重解读。俗话说,“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本好书》在阐释作品时,并不固定思维,节目演绎的只是原作的一部分,并不对作品做盖棺定论式的评价。比如,第一期《月亮与六便士》中,赵立新说:“行了,你们去看书吧。月亮与六便士,缥缈的灵魂与现实的得失,高贵与低贱,活着与死去,这真是个问题啊”,是选择月亮还是选择六便士需要观众自己去思考、去判断;王自健在《未来简史》中也强调,节目一贯的原则不是“抛出一大堆书中的观点砸懵观众”,而是“通过这些东西激发你别人无法替代的阅读和思考”。只有能够引发出观众自发的思考,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

在新媒体时代,《一本好书》通过创新读书类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制作方式和品牌推广方式等手段,探索全民化阅读的传播推广之路,以达到节目强调的“去读书,去思考”之目的,最终营造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六便士简史好书
好书分享会
《宋朝简史》等
推荐一本好书
书的简史
舟桨六便士,彼岸白月光
本期推荐书《月亮和六便士》
好书共享
极简史漫画
原创音乐剧《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