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举县体制建设教育强县

2019-03-31阳锡叶陈文静刘祎霞

湖南教育·C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津贴集团化办学

阳锡叶 陈文静 刘祎霞

东安县地处湖南省边陲,坐落于武陵山片区,素有“湘南门户”之称,是全国首批武术之乡、首个中国德文化之乡,也是全省教育强县。近年来,该县先后17次在国家、省、市级会议上作教育工作典型发言或经验交流,在永州市教育优先考核中年年名列前茅。

日前,记者赶赴东安县,专访了县委书记冯德校。

“宁愿少修一条路,也要多建一所学校”

记者:冯书记,您好!东安县历来重视教育,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诞生了著名的“东安经验”。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科教兴县”战略,构建教育发展举县体制。作为一个财力并不富足的县,为何如此重视教育,您是怎样理解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

冯德校: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东安历来就有重教兴教的优良传统,1983年“东安会议”揭开了全省基础教育全面建设和改革的序幕,1986年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称号。我历来主张,要以战略的眼光看教育,不重视教育的领导不是合格的领导,教育要大力抓、坚持抓,一年一年抓,一届一届抓,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心态抓,不仅思想上要重视,行动上更要重视,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第一,教育是最强的生产力。高质量发展,最可依靠的资源是人才资源,最可依托的力量是科技力量,最可依赖的优势是教育优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拥有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教育事业,推动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第二,教育是最好的投资。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未来的生产力,在教育上的投资是最具潜力的投资,在教育上打下的基础是最具后劲的基础,在教育上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区域的差距,教育的差距是根本。相对来说,我们宁愿少修一条路,少上一个项目,也要多建一所学校,这样其实更合算,因为为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第三,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教育事关千家万户,寄托着每个家庭的希望和梦想。一个家庭有一个人读书成才了,就能带动这个家庭致富;一个地方读书成才的人多了,就能带动整个地方发展。我们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通过教育改变个人命运,改变家庭命运,促进社会公平。所以,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做到“怎么重视教育都不为过,怎么投入教育都不为过”,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

记者:近年来,东安县教育工作先后荣获67项国家、省、市级荣誉,先后17次在国家、省、市级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或经验交流。县委、县政府是如何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的?

冯德校: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经济发展,重在教育。东安是财政穷县,2018年可用财力只有6亿元,是“吃饭财政”,但我们不是根据钱的多少来发展教育,而是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去找钱,是落实在行动上的重视教育。近年来,东安县全面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按照“提高基础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巩固民办教育”的总体思路,以“有书读、读好书”为目标,深入推进“扩容、提质、安心”三大工程,始终做到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建设优先投入、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育困难优先解决。近三年,县教育局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要解决的问题,都得到了及时的解决。我们先后研究出台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优秀教师奖励、高考奖励、校车补贴、农村教师周转房、教育人才引进、教育人才津贴等一系列重教措施,为教育优先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并全力抓好了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是加快城区学位建设。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投资10亿元,新建高中1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4所、提质扩容学校5所,新增学位1.95万个,全面消除大班额,实现从“有书读”到“读好书”的历史性迈进。截至2018年,已投入4.7亿元,新增学位近1万个。

二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以改革促进教育均衡,以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以改革提升教育品质,大力推行教学管理改革、教学方式改革、质量评价改革,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打造“名校+”教育联合体,实现优质资源全面共享。

三是科学优化教师队伍。制定了长期招录教师规划,逐年补充招录新教师。创新城乡教师“双向”交流机制,有效解决了学科和结构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大力开展“三名工程”和“四明星一功臣”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名校、名校长、名师,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队伍。

四是精心打造教育品牌。突出“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着力创办一批品牌学校,逐步形成“校校有特色、班班有特点、生生有特长、人人有发展”的办学风格,不断提升教育品牌整体知名度。

2017年以来,我县先后收获全国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创新县等2项国家级荣誉,湖南省教育强县、全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区等5项省级荣誉,永州市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工程示范县等12项市级荣誉。

“打造县域教育‘命运共同体”

记者: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是一项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东安县探索出“一体化改革、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得到教育部的点赞和推介。请您谈谈此项改革的思路和经验。

冯德校: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人民群众新时代对美好教育的期盼。东安县委、县政府深入推进集团化办学,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打造县域教育“命运共同体”,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几个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聚焦一体化,寻求“突围”路径。针对我县经济欠发达、优质教育资源不足的基本县情,县委、县政府坚持“双轮驱动”,一方面加大教育投入,走好外延式发展道路;另一方面用好改革创新的关键一招,大力改革管理模式,提高教育资源使用效率,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把实施集团化办学作为一体化发展的突破口,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二是以“城”带“乡”组建集团,实施管理改革。按照城乡结合、区域就近的原则,以一所优质学校为龙头,实行“1+X”捆绑,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大”带“小”,全县68所中小学组建13个教育集团,每个教育集团涵盖3至8所学校。县委、县政府还成立集团化办学领导小组,制定了《东安县中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实施意见》,每年安排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300万元,实行以奖代补。三是强化教育督导,实施捆绑考核。全县成立6个督学责任区,对13個教育集团开展常态化督导,确保集团办学行稳致远,扎实有效。对学校的考核评价由过去“单打独斗式”升级为对教育集团“捆绑式”整体考核,引导各成员学校“抱团取暖”、共建共享。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县集团化办学形成了以下几个鲜明的特色。一是全县一盘棋,实现资源均衡配置。县财政相继投入资金6亿元,全面完成了合格学校建设、农村学校改薄工程任务,乡村学校“弱小差”、城区学校“大班额”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二是集团一家亲,厚植交流协作优势。集团内教师和中层干部实行“微循环”,每年参加交流的教师和中层干部比例不少于集团内教师总数的5%,牵头学校每学年安排1~2名教师到帮扶学校支教,集团内每学年组织文化交流、合作教研等活动不少于20次。三是名師做王牌,全面开展“传帮带”。发挥集团内名师优势,全县20个名师工作室的65位名师每月定期在集团内上巡回展示课,并充分借力教育信息化“校校通”“班班通”平台,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信息化教学推广活动,不断生成和共享优质资源。

“教育出好作品要靠老师”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东安县如何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冯德校: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各行各业出好作品要靠人,教育出好作品要靠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我们一直致力于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把优质服务、真心关怀体现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件实事、每一项制度上。我跟县教育局的同志说,我们不仅要感情留人,也要实行待遇留人,特别是骨干教师为什么不能拿高薪?要让他们心甘情愿留在东安干事创业。我本人也帮助部分骨干教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我们就是要让东安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近年来,我们“两津贴一基金”制度的实施,让教师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工作更加安心。

一是人才津贴。对符合人才引进条件的教师每人给予10万~15万元的购房补贴或每月500元的租房补贴、3000~4000元的生活补贴;对一直坚守教学一线的正高级教师每人每月给予人才津贴2000元,每年安排科研经费5万元;对一直坚守在教学一线的特级教师每人每月给予人才津贴1500元,每年安排科研经费3万元;对被评为名师且考核合格的教师每人每年给予人才津贴3000元。

二是岗位津贴。设立了每月50~1000元的教师山区津贴、每月600元的农村班主任津贴、每月600元的校长津贴、每月400~600元的专职督学津贴。

三是奖励基金。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300万元教师奖励基金,对“三名工程”和“四明星一功臣”活动评选出的优秀教师、农村从教30年以上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及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等进行表彰奖励,并想方设法解决了特岗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组织全县教师免费体检,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

近年来,全县先后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吴才有,“中国好老师”唐良云,全省教育先进工作者、徐特立奖获得者魏就元等先进典型。我们将他们的先进事迹制作成新年电子挂历并编制成书,赠送给全县广大教师和社会各界人士,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猜你喜欢

津贴集团化办学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融合共生:新时代高中集团化办学的创新实践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集团化办学热背后的冷思考
再论集团化办学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图表
发放高层次人才年度津贴5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