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几种初中生物新课导入的方法

2019-03-30郝翠玲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新课导入初中生物

郝翠玲

摘 要:精彩的导入,是开启新课的钥匙,是知识承前启后的桥梁。导入设计得是否精彩,将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教学。本文从初中生物课导入应遵循的原则来分析,探讨几种初中生物新课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 新课 导入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1

著名教育家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第一锤就是课堂的导入。巧妙的导入,是一个成功的开端,对于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开启生物学知识大门大有意义。

一、导入新课应遵循的原则

导入是整个课堂的开始。要上好一堂课,没有老师会忽视导入的设计。导入的形式很多且各有特点,但又遵循共同的规律,教师在进行各种类型的课堂导入设计时,应遵循下列原则,才能行之有效。

首先,导入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导入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明白要学什么,怎样学和为什么学?因此要针对教学内容、课堂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合适的有针对性的导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导入要有直观性和趣味性。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导入媒介方面选择视觉、听觉冲击力强的图片、实物、视频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对所学内容有一个表象或一种激发,使他们的注意力不知不觉的集中到新课上,为学生理解科学的概念和原理奠定必要的感性基础。

再次,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导入的启发性。老师设计导入要注意新旧知识的切入点,切入点要“精”“准”,与新课联系紧密,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导入要有启发性,启发学生由疑到思,实现从已知到新知过渡。这样的导入才是有效的,才是导入的真正目的所在。

二、导入的几种方法

1.设疑导入法

设疑导入法是指教师根据课堂内容的需要故意设疑。孔子早已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的确,人只有在有疑时,才会想方设法要掀开问题的神秘面纱。人的这种好奇心理,在初中生身上则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我们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采用设疑导入法来激活他们的思维。 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课,教师上来就以婴儿“呱呱坠地”这一典型事例设置疑问,这种设疑一下子就会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所需解决的问题上,学生提出种种假设后,自己确定与呼吸有关。从而激起学生探究起呼吸道对空气的處这一知识的主动性。不知不觉开始了学习活动。

2.复习导入法

这是一种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入手,结合所授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方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努力挖掘新旧知识的相互联系,找准新旧知识的切入点,通过有针对性的复习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复习导入法最大的优点是可以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能起到一种桥梁作用,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像“连锁链”一样将看似分隔开来、独立的知识点一环一环的串联起来,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点体系。例如“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一节新课中,教师先让学生复习种子的结构,种子植物的类型,学生很快自己就提出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那它们有什么区别?这样,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传授新知识的契机。

3.实物或实验导入法

实物或实验是生物科学的灵魂。教师在导课时,用实物或实验引入新课,可给学生直接的视觉冲击,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知识易于理解和记忆。在学习“植物的结构层次”时,教师准备了结果的西红柿和西红柿的器官放在学生的桌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接着教师让其辨认西红柿植株的各个器官,然后自己选择一器官解剖观察,这为学生理解植物的结构层次提供了很好的感性基础,达到了导入的目的。

4.多媒体导入

多媒体导入集文字、图像、视频为一体,以其直观生动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初中生对视频仍有浓厚的兴趣,老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在学习“种子的萌发”一课时,教师直接播放了一段玉米种子萌发的视频,学生一下子就会对一粒玉米种子如何发育成一株玉米产生浓厚兴趣。很快就进入学习状态,这比枯燥的讲解来得更自然,更能抓住学生。

5.游戏导入法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所以导入借助简单的游戏入手,使课堂生动活泼,突出学生的直接感受,主体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例如:如“自然选择”一课,我模拟了一个保护色形成的小游戏,让学生充当鸟类模拟捕食。学生一边游戏一边体验到了自然界中保护色的形成过程。自然学的兴趣盎然,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6.故事导入法

故事本身有一种吸引的魅力,老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导入时可结合课堂内容对症下药。在“消化与吸收”课堂上,教师设置了一个西瓜子在人体里旅行的小故事导入新课,这样导入既贴近学生的自身生活,又变得生动有趣,唤起了学生想探究自身奥妙的欲望,课堂自然就精彩起来。

7.创设情景导入法

情景导入是指利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把认知活动与其发生的实际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如学习“遗传与变异”时,教师展示了小贝与他儿子们的一张家庭照,让学生寻找他们长相上的相似处和差异处,从这个情景创设快速进入了遗传与变异的学习过程。

8.谈话导入法

谈话导入,就是用说话的形式交流感情、发表意见的一种导入方法。谈话导入能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营造了温馨的“学习场”,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在心理和知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减轻了对新知识学习的恐惧感。学习“血液”一节时,教师让学生谈谈经历外出血时,血液的颜色、气味,失血过多时,人体的状态。从生活入手,让学生认识到血液很重要,是生命之源。快速导入血液的组成的学习。

9.诗词导入法

理科教师课堂念诗,是一件让学生感觉比较新鲜的事,觉得新鲜思维也就自然跟着老师走了。在学习“藻类植物”时可以引用欧阳修的绝句“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或者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与我们今天所学习的藻类植物有关。这样的课堂引入让学生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自然也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导入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各种导入方法在具体运用时常常是单独使用和相互交叉,渗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导入,使自己的新课导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猜你喜欢

新课导入初中生物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