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为本?回归自然之根

2019-03-30黄珊妹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新时代发展

【摘 要】 坚持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该文立足于新时代条件下,分析了我国目前社会发展中遇到的物质经济生活的危机、精神文化的危机、政策落实的危机、生态环境的危机等问题,有阵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回到经济的根,回到政策的根,回到自然的根,回到传统文化的根等建议,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的自由、平等与和谐。

【关键词】 新时代;以人为本;发展;危机与出路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古今中外一直谈论经久不衰的话题,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表现为人与自身问题,人与人问题,人与社会问题,人与自然问题。新时代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何以可能?面对重重的政策危机,经济危机,文化危机,自然危机,人心危机,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本文认为,新时代下以人为本的发展,最根本的出路,应该回到传统文化的根,回到政策的根,回到经济的根,回到自然的根,回到人心最纯净纯善的地方。

一、以人为本发展的历史语境及特征

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在我国历史上自古就产生与存在,且影响极巨大。如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反对采用严刑峻法;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1]主张以德治民,

统治者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孟子强调“民贵君轻”,“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2]并主张实施仁政的思想;法家先祖管仲提出“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3]其后法家诸子也主张立法要应乎人情,合乎民心,“法,非从天下,非从地生,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故“凡治天下,必因人情”;[4] 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还有历朝历代所实行“修养生息”政策和提出各种便民制度的思想无不都是体现我国古代对人本思想的重视,以此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新时代下,真正提出并具体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的是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会上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坚持以人为本所做出的具体明确成文性的政策规定;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上进一步提出有关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它们都体现我国新时代下在治国道路上的清醒觉悟,是明智的抉择。

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战略不是凭空捏造的模式,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今,它都有着独特的时代气息,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永恒不变具有同一性的是以人为本的治国之道。因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得民心者得天下,方方面面的政策实惠都要考虑到人民方方面面的问题,不仅要现在的人民过得好,更要以后的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要过得更好。所以可以这样说,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今,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的特征都是具有同一性,表现为:其一,都是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状况和结合历史经验总结得出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其二,都具有时代性和前沿性;其三,都具有和谐性和统一性;其四,都具有继承性和发展创造性。

二、新时代下,以人为本发展存在的危机

新时代下,以人为本发展存在的危机主要体现在物质经济生活的危机,精神文化的危机,政策落实的危机,生态坏境的危机。

1、物质经济生活的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科技的飞速发展,经济发展的步伐也随之加快,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更加丰富多彩,我们不得不承认我国在经济上的瞩目成就。但这华丽的背后却存在许多令人深思和担忧的问题,可以说这是物质经济生活快速发展过程及结果所带来的一种困境,一种危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国是一个人口量庞大的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只是一时缓解了大部分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还有更多的特别是偏远山区人民的温饱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更谈不上如何去全面发展;我国经济的发展通常忽略人的真正发展需要,人的理想追求和内在感受得不到体现,并一味地去追求经济的更高效益以彰显自己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我们遗忘甚至无知经济发展的目的是為了人们更好地生活,更好地实现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本思想。其次,人们的欲望和攀比之心也越来越强烈,不安于现状生活的人们开始盲目到处寻求更为刺激的生活,于是时尚潮流的名牌,高度奢侈,铺张浪费,没有节制,贪欲虚伪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追求与享受。更有的为了积累更多的财富,到处盲目开荒建厂,劈山取石,导致一系列的经济生活的危机。

2、精神文化的危机

科技的发展与经济水平的稳步增长提高了人们的精神境界,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了五彩斑斓的世界,但人们的生活却感觉到不幸福,人的精神出现了异化的现象。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在实证的基础上证明指出了“收入增长并不一定能带来幸福增长”的“幸福悖论”。山东大学邢占军教授在《中国幸福指数报告》中对中国人的客观福祉做出了评价。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幸福指数日益偏低,各个地方的幸福指数差距存在较大。目前我们遇到的困境是,单纯把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隔开,物质文化得以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也变成庸俗的物质现象,这里的文化主要是指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等精神层面上的价值追求,我们不去重视、去发展、去完善祖先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反而走向西方的精神物质化。所以,现在我们开始慢慢背离我们的文化,背离我们祖先的循循善诱,背离我们自己内心最纯净的地方,背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发展的自然法则和道德法则。在物欲横流中痴迷的人们无暇顾及自我内心的安稳与宁静,面对种种的道德危机,信仰危机,我们开始失落、困顿、空虚、彷徨。也许我们走得太远,以至于忘了当初为什么要出发,就算我们赢得了世界,却失去了心灵。

3、政策落实的危机

在《论语》中有提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5] 朱熹也说:“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字。”[6]但我们可能经常会因为政策或者制度的改变和不公而时时抱怨,在我们生活的周围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有时会埋怨自己生不逢时,埋怨国家所制定的制度政策与自己的生活需求和面临的困境变成两极化,埋怨个别单位领导的办事效率差劲和不良人格作风,我们渴望国家政策能够得到真正具体落实,渴望能得到支持帮助,渴望人与人的交往变得平等,相互尊重,没有分别,没有高低,没有贵贱之别,大家能够互惠互让,共同营造和谐美丽社会。但我们的现实总是与理想之间存在着无可跨越的差距。邓小平曾强调:“政治体制改革和不断完善是全面改革向前推进的一个标志,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与不断完善。”[7]以习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反贪污腐败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正在不断推进改革,以人为本的理念正在被贯彻到社会各个层面上。

4、生态环境的危机

马克思曾说过:“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8]但是“忽然间——如果用历史尺度来衡量,实际上就是一夜之间——人类发现自己面前出现了多种前所未有的危机……”。[9]这主要是我们一味大刀阔斧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发展经济,对原本和谐安宁的自然界进行扰乱,导致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了冲突,自然界也和假象的文明出现了冲突,国家不再安宁,世界也不再安宁,于是地震来了,火山来了,台风来了,海啸来了,泥石流来了,所有的一切疾病和苦难都来了,这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和报复,这也是对人类的宣誓与挑战。但我们还不清醒,还在做沉迷的美梦,还在盲目大力发展经济,到处盲目开荒建厂,劈山取石,发展越多越好,效率越高越好。试想,如果这样持续发展下去,家都没有了,我们还能和谐自由、幸福快乐吗?

三、以人为本发展何以可能

新时代下,面对以人为本发展存在的种种危机,我们该如何寻求出路,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将其作为重要的核心任务,又要使其他各方面的要素也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这要求我们要回到经济的根,回到政策的根,回到自然的根,回到传统文化的根,回到人们心灵最纯净纯善地方。

1、回到经济的根

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更好地发展,更好地生活,使人人都能够享受到社会主义的美好和幸福。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和关心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经济体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首先,作为国家政府,面对日益发展壮大的经济成果,面对日益丰富的物质经济生活,应该把更多的优惠政策,利民便民政策具体落到实处,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人民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我们要回到经济的根;其次,作为企业不仅要关心员工,给他们公平合理的福利和再受教育的权利,更要关心员工的家属,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子女教育的问题,时时刻刻给他们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转危为安,让他们感觉到企业也是一个温暖的家,也是爱的港湾。再次,作为企业家特别是国有企业家自己本身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这是最关健的,不仅拥有丰富的管理能力,更要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善于走在员工前面,给他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动力,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偷税漏税,关注员工疾苦,积极发展公益事业。最后,作为员工最重要是诚实守信,兢兢业业,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为企业献计献策,好好去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让自己不断全面发展和完善。大家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正如一个家庭就像一个企业,一个企业就像一个社会,一个社会就是一个国家。因此,回到经济的根,回到我们最初最纯净纯善的地方,那是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2、回到政策的根

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发现,制度和政策的落实成为了私人的奴隶,更多的百姓还是徘徊在不平等不公正的门外,有的甚至连最起码的人权问题和温饱问题都没得到解决,反贪污腐败制度一落实,有些个别有权者表面上都显得那么伟大而崇高,只是有时不小心偶尔漏出一些蛛丝马迹正好被逮个正着。我们应该思考出现这种现象和问题的根源在哪里,是我们的政策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吗?是我们的生活不够富有吗?是我们祖先文化里所遗留的吗?还是我们自己离自己越来越遥远,认不清自己到底是谁?我个人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人心,还是思想,还是不明白国家政策制度所制定的根本。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自己,还思想以空白,还政策制度以空白,回到最原始的地方,回到最根本的地方,建立人本政策的理念,把关爱民生和护持民权当作一种崇高的使命甚至信仰去追随,因为那是正知正念,如理如法的正义法则,如果让更多的人都能懂得这个法则,国家社会也就可以达到无为而治了。就如《共产党宣言》里有这样一段话“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10]因此,回到政策的根,回到人心的根,关爱民生,护持民权是我们国家政策制度更完善和发展的要求。

3、回到自然的根

正如卢梭的自然观所强调的一样,人类应该与自然亲和,回归自然的怀抱,与自然和谐共处,因为在那里只有纯真与快乐,没有虚伪,没有欺骗,人类可以找回自己的良知,找回灵魂深处最宁静祥和的地方,但如今这种想法已经变种一种奢望,因为科学和技术掩埋了我们回家的路。因此,回到自然的根,恢复人的自然本性是解决当前我们所面临自然生态危机的出路,我们必须加以重视。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历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察,可以把他划分为自然史和人类史。但这方面是不可分割的,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 [11]所以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危机的出现,绝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的问题,我们更应该从人类自身来寻找答案,正是人类的贪欲与愚痴才导致生态的不稳定。所以,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重中之重,我们不应该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谋求经济的一时发展,我们更应该要注重未来,看到未来,放下心中的贪欲,放下手中的利器,用爱与和平拥抱自然,还原自然纯真优美的根本面貌,还原生命与灵魂的宁静,还原人心最纯净纯善的根本,与自然和谐共处。

4、回到传统文化的根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表现为人的发展和进步,人的发展和进步,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正如江学者华所讲:“文化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实现,是人对自由、创新和全面发展的追求的产物,是历史进步的表现,是社会的基础和浓缩。”[12]因此人可以离开社会来谈文化,但是却不能离开文化来谈社会,因为社会只是文化中的一种现象,一个小缩影。面对新时代下以人为本发展存在的危机,归根到底是文化的危机,特别是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所以我们必须回到传统文化的根,回到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品质,回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这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交往关系,这样“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伟大情怀,我们还惧怕经济危机,政策危机,文化危机,生态危机吗?家庭的关系和谐了,邻里的关系和谐了,人与人关系和谐了,社会和谐了,国家也就和谐了,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也就不再是形式上的发展而是实质性的进展,也不再是迷茫混沌的困境而是清澈见底的溪流。

面对新时代下以人为本发展存在的危机,我们应该回到经济的根,回到政策的根,回到自然的根,回到传统文化的根,回到人心中最纯净纯善的地方。建立人本經济制度,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人本政策理念,关爱民生,护持民权;建立人本文化体系,将中华传统文化真正落到实处,走出危机,走进真正自由、平等、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参考文献】

[1] 孔子.礼记.中庸[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5.

[2] 陈来,王志民.孟子文献集成[M].济南: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2014.45-98.

[3] 司马迁.史记.管仲列传[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89.

[4] 司马迁.史记.商君韩非列传[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34-246.

[5] 孔子. 论语·季氏[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6.

[6] 朱熹.朱文公文集[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76.

[7] 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04.

[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6.

[9] [美]梅萨罗维克,佩斯特尔.人类处于转折点[M].北京:新知三联书店,1987.1.

[10][11] 马克思,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66.

[12] 江华.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M].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73.

【作者简介】

黄珊妹(1989—)女,壮族,广西田东人,广西科技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新时代发展
区域发展篇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