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确权对耕地的影响

2019-03-29谭小燕何忠田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土地确权

谭小燕 何忠田

摘要: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城镇化的发展,人们对土地的需求增大,耕地的非农化现状严峻,国家始终坚持耕地保护放在土地问题首位,但农村仍有许多政策没有贯彻或执法不到位。中国作为农村人口大国,土地改革是最为重要和敏感的问题之一,土地确权也是新一轮面临的土地改革。本文主要通过对耕地政策的分析,从西林县的耕地质量和保护、耕地流转两方面的现状,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农户在土地确权后对耕地的反應数据,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的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的显著性分析,得出农户的各个因素对耕地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龄、平时参加耕地保护度、了解土地确权方式与耕地保护成正相关;(2)学历、是否从事农业活动、人均耕地面积与耕地保护成负相关;(3)年龄、土地流转年限与土地流转成正相关;(4)学历、家庭种植年均收入、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出租的价格与土地流转成负相关。

关键词:土地确权;耕地质量和保护;耕地流转;spss;西林县

1.绪论

1.1研究背景

2008年,《对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决定》,表明了土地确权的重要性,在这近八年间,中国农村兴起了土地确权之势。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整治耕地质量和实施耕地保护、如何促进耕地有效流转,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是分析广西西林县在土地确权的条件下,耕地的质量和保护、耕地流转两方面的农民行为影响因素。

1.3研究内容

主要概述课题的背景、意义、内容,根据文章内容构建研究框架,介绍国内外以及广西自治区的的耕地政策;介绍西林县的概况、耕地质量和保护、流转情况、耕地需求量预测以及耕地主要存在的问题;主要介绍土地确权政策,西林县确权情况;利用spss软件分析影响耕地的农户活动,主要包括耕地保护和耕地流转两方面内容。

1.4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文主要通过数据的收集,抽样调查问卷的方法,利用spass软件进行数据的预测和分析,最终得到结论。

2.耕地政策分析

2.1国外耕地政策分析

2.1.1美国

美国保护耕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由政府征地,并实行保护;二是土地购置权开发,即把土地变为公有,主要采取税收手段、规划控制、设定他项权利。

2.1.2日本

日本保护耕地手段:一是规划保护农地:将农用地划分为两种,分层次进行控制;二是发展城市中保护农地:城市建设中的资源、环境、基础设施共享,减少占用耕地,提高土地利用强度,保护耕地。

2.2国内耕地政策分析

2.2.1耕地的质量和保护

人口基数大,人均耕地少,我国向来重视耕地保护,以法律手段明文规定对耕地实行强制性的保护。耕保的最终目的是要保证粮食生产安全,而提高粮食产量必须保证耕地质量。

2.2.2耕地流转

农民在自愿、有偿、依法的基础上以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我国鼓励土地流转经营权来发展多种模式经营,但耕地流转不得转变耕地性质。

2017年中央1号文对土地流转提供了新的方向:充分利用创新科技,加快农村金融体系,积极利用现代互联网手段,将保护机制、管理机制和流转机制相结合,最大程度保障农民的权益,降低风险,同时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向农村投入。

2.3广西耕地政策分析

2.3.1耕地质量与保护

广西地形以丘陵为主,人均耕地少,耕地质量不高,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在坚持国家耕地保护政策、坚守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耕地实有数量稳定的前提下,“小块并大块”是广西进行土地整治的主要方式,通过“先建后补”、“以奖代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盘活农村土地。

2.3.2耕地流转

自治区2015年印发“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的意见”,进一步为土地流转细节标准化,力争为土地流转做到有章可循,提高了农村土地流转的活力,减少土地纠纷,利于进农业大户的投资;自治区进一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办法、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不同方面的建议,促进农村土地流转。

3.广西西林县耕地分析

3.1西林县耕地现状分析

3.1.1概况

西林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最西端,全县面积3019.58平方公里。

3.1.2耕地质量与保护情况

2016年,西林县严格贯彻相应的耕地保护政策,实行耕地保护根本性工作,埋设了保护界桩;基本完成了整个基本农田规划方案,积极开展耕地质量调查和监测。

3.1.3耕地流转情况

西林县土地经营权流转面积逐年上升,2011-2013年增长速度快,2013-2014年缓慢增长,从2011年和2014年来看,转包和出租的增长速度最快。

3.2耕地需求量分析

3.2.1人口预测

由图3-5得2009-2015年总人数,通过spa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由界面二可知:模型摘要中R2=0.82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变异数中显著性为0.005,线性关系较显著,系数中显著性分别为0.009、0.005,线性关系较显著。

所以:2020年人口数=0.145x2020-253.510=39.39(万人),2030年人口数=0.145x2030-253.510=40.84(万人)。

3.2.2粮食用地面积预测

粮食用地面积需求:

(公式1)

其中,F:目标年粮食平均单产

G:耕地复种指数

M:目标年粮食总需求量

又:目标年粮食需求量公式: (公式2)

P:目标年总人口数

L:目标年人均占有量

3.2.3耕地需求量预测[9]

预测耕地需求量公式:

(公式3)

其中:S:目标年耕地需求量

S(粮):粮食用地面积

K:粮地系数

运用spss软件进行回归预测,结合图3-5、公式1、公式2、公式3,可计算得结果(见表3-1):

3.3西林县耕地主要存在问题

3.3.1耕地质量不高

西林县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中低产耕地面积较大,中低产耕地面积为25408公顷,占耕地面积约为77.1%,其中中产耕地15275公顷,低产耕地10133公顷,占耕地面积分别约为46.3%、30.8%。

3.3.2土地整治难度大

实施“小并大”措施,整合土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有利于提升农民收入水平。西林县取得效果的同时,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和困难。

(1)群众:有的农户小农意识强,人均耕地少,耕地集约化效果不好;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半劳动力或者无劳动力者面对整治的繁琐复杂工作无心、无力完成,积极参与度不强。

(2)资金缺口大:政府资金投入与工作进程不同步,在政府资金未到时,主要依靠村集体经济、集资或者组织群众力量开展工作,进度慢。

(3)自然条件的限制:西林县以山区、丘陵为主,主要分为平地和台地2种耕作区。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坡度较大,整治难度大。

3.3.3流转存在困难

(1)土地流转制度:土地流转不规范和不成熟,缺少法律支持,手续不健全,难以保障双方的利益;流转市场机制不完善,信息不畅,流转信息不易对接。

(2)土地本身:地块分散,土地整治难度大,机械化程度低,外来投资少。

(3)群众对土地流转、互换存在误解,宁愿将土地托种或丢荒;有些承包方不能及时兑付农户租金,农户要承担着风险,减弱了农户想要进行土地流转的想法。

4.土地确权分析

4.1土地确权定义和政策

4.1.1定义

土地确权是指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其他权利的确定,依照法律、政策的规定确定一定范围(或者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的归属和权利的内容[10]。

4.1.2政策

从农村土地确权被提出开始,我国近几年稳步推进确权工作:《推进农发改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農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意见”,以及2013年—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土地确权工作做出新的内容和工作指示。

4.2广西西林县土地确权概况

4.2.1土地确权流程

以广西某公司做西林县土地确权工作为例,具体工作流程参照农业厅要求。

4.2.2土地确权落实情况

西林县土地确权在2014年以五山乡开始,2016年宣布全方面开展确权工作。截止2018年5月,西林县已完成确权面积5774.2公顷,已确权18448户,可发证率96%。

5.在农户角度分析对耕地的影响

5.1数据来源

主要采取抽样调查和问卷方式,调查对象为广西西林县当地人口,共发60份问卷,有效收回50份。调查问卷共分为三个层面:(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是否从事农业、家庭农业收入、人均耕地面积;(2)调查对象确权后的耕地保护的基本情况;(3)调查对象确权后的耕地流转的基本情况[13]。

5.2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被调查对象的基本特征(见表5-1),如下:

(1)性别:男性占58%,女性占42%,男女比例较平衡。

(2)年龄:调查年龄中,51-70岁最多,占36%,其次是36-50岁,占32%,71岁以上占10%,18-35岁,占22%。由此可见,在家务农的年龄基本上是36岁以上。

(3)文化程度:在被调查对象中,初中水平占比例最高,占46%,其次是小学,占32%,高中和中专占10%,大专及以上占12%。

(4)种植年均收入:在调查中,家庭种植业年均总收入大多数在4001-6000元,占被调查对象的48%,2001-4000元占44%,2000元以下占8%,反映西林县农业收入处于中下水平。

(1)年龄:其相关系数为0.283,变量系数为正值,显著性值为0.023,表明土地确权后,对耕地更加保护与年龄成正相关,即农户年龄越大,对耕地更加保护越强。

(2)学历:其相关系数为-0.274,变量系数为负值,显著性值为0.027,表明土地确权后,对耕地更加保护与学历成负相关,即农户学历越高,对耕地更加保护越弱。

(3)是否从事农业活动:其相关系数为-0.342,变量系数为负值,显著性值为0.008,表明土地确权后,对耕地更加保护与是否从事农业活动成负相关,即是否从事农业活动越多,对耕地更加保护越弱。

(4)人均耕地面积:其相关系数为-0.266,变量系数为负值,显著性值为0.031,表明土地确权后,对耕地更加保护与人均耕地面积成负相关,即人均耕地面积越多,对耕地更加保护越弱。

(5)平时有参加耕地保护:其相关系数为0.196,变量系数为正值,显著性值为0.086,表明土地确权后,对耕地更加保护与平时有参加耕地保护成正相关,即平时有参加耕地保护越多,对耕地更加保护越强。

(6)知道土地确权方式:其相关系数为0.264,变量系数为正值,显著性值为0.032,表明土地确权后,对耕地更加保护与知道土地确权方式成正相关。

5.4农户对耕地流转分析

5.4.1描述分析

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农户在土地确权前后对耕地流转情况(见表5-4):

(1)确权后,您的收入不增加的占52%,48%有所增加,表明还有小半的农户在土地确权后,对耕地的生产方式还没有发生改变;确权后,您愿意出租土地占82%,表明大多数农户愿意或者希望土地流转,原因可能是劳动力少、低收入、外出务等;

(2)出租土地的价格中64%的农户选择201-400元,200元以下、401以上分别占18%,表明大部分农户还是依据当前土地流转的现状选择,其他选择可能原因:耕地质量、流转期望值等;土地流转年限中54%选择5-10年,5年以下、10年以上分别占14%、32%;64%选择出租给合作社,家庭大户、村民各占18%,主要考虑因素有:亲缘关系、地租高低、风险性等。

(3)确权后,您土地收入来源中56%自己种植,44%选择出租,可见农户对土地依赖性仍然有点大;确权后,72%选择会用土地作抵押,主要原因:土地肥料、机械等的投入。

5.4.2 相关性显著性分析

运用spss对农户基本特征和耕地流转情况,进行回归相关性的显著性分析(见表:5-5),结论如下:

(1)年龄:其相关系数为0.277,变量系数为正值,显著性值为0.026,表明土地确权后,您是否愿意出租土地与年龄成正相关,即农户年龄越大,出租土地意愿越强。

(2)学历:从农户受教育程度来看,其相关系数为-0.449,变量系数为负值,显著性值为0.001,表明土地确权后,您是否愿意出租土地与学历成负相关,即农户受教育程度越高,出租土地意愿越弱。

(3)家庭种植年均收入:其相关系数为-0.296,变量系数为负值,显著性值为0.018,表明土地确权后,您是否愿意出租土地与年龄成负相关,即农户家庭种植年均收入越大,出租土地意愿越弱。

(4)人均耕地面积:其相关系数为-0.316,变量系数为负值,显著性值为0.013,表明土地确权后,您是否愿意出租土地与人均耕地面积成负相关,即农户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出租土地意愿越弱。

(5)土地出租的价格:其相关系数为-0.781,变量系数为负值,显著性值为0.000,表明土地确权后,您是否愿意出租土地与土地出租的价格成负相关,即农户土地出租的价格越高,出租土地意愿越弱。

(6)土地流转年限:其相关系数为0.588,变量系数为正值,显著性值为0.000,表明土地确权后,您是否愿意出租土地与土地流转年限成正相关,即土地流转年限越长,出租土地意愿越强。

(7)确权后,土地收入来源:其相关系数为-0.415,变量系数为负值,显著性值为0.001,表明土地确权后,您是否愿意出租土地与土地收入来源成负相关趋势。

5.5结论

通过对农民在土地确权后对耕地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年龄越大、平时参加耕地保护度越高、了解土地确权不同的农户更愿意方式进行耕地保护。分析原因:年龄越大,外出务工机会少,对土地依赖性强;对农业生产经验丰富,更注重耕地质量,大部分农户选择合理的种植方式;平时参加耕地保护说明耕地保护意识强,则会定性进行保护;土地确权后,土地的所有权属于个人,更加注重对个人财产的保护,则耕地的保护。

(2)学历越高、从事农业活动、人均耕地面积越多的农户更不愿意进行耕地保护。分析原因:学历高的人,在外务工机会大,从事农业生产机会少,对耕地保护关注相对少;从事农业生产,大多是利用仅有的土地资源生产出更大利益的价值,往往会过度使用土地导致其肥力下降,也侧面反映调查对象对于耕地质量保护不够重视;人均耕地面积越多,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越丰富,在同等需求的情况下,土地资源处于宽松型状态,人们的忧患意识就不会体现得明显,忽视耕地的保护。

(3)年龄越大、土地流转年限越长,农户更愿意流转土地。分析原因:年龄越大的农户,劳动能力减弱或者无法进行农业生产,只好出租以获得收入;外出务工人员不愿再重新进行农业生产,为减少麻烦,希望签订的合同期限长。

(4)学历越高、家庭种植年均收入越高、人均耕地面积越高、土地出租的价格越高,农户更不愿意流转土地。分析原因:可能是相关专业或技能的学习,使得农户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规律和经验,或者国家政策的扶持、外出务工竞争性激烈等可能使得许多人重返家乡,进行农业现代化经营;家庭种植年均收入越高表明从事农业生产获得高收益,继而农户就不愿意出租土地;當人均耕地面积越大,如果流转土地的价格低,那么土地流转的收益也低,这个数据分析可能是目前农户对流转价格偏低的反映;一般而言,土地出租的价格越高,农户应该更加愿意出租土地,分析结果与现实情况不一致,可能原因是农户对土地流转存在误区、对土地依赖性强等。

6.结语

经过对西林县的耕地现状和土地确权情况的了解,分析农户在土地确权前后的spss分析行为因素,得出主要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对农户在土地确权的情况下对耕地的行为有了初步认识。但因为西林县确权时间不长,涉及多方面内容和大量的数据计算和分析,笔者掌握的分析方法和技能处于初步阶段,导致无法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国政府网.全国国土规划纲要(2016—2030年)[Z] .2017-02

[2]陈国章,黄尚宁.广西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记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01

[3]薛凤蕊.我国农地确权对耕地保护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08,60-72

(作者单位:南宁市田润测绘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土地确权
掌握土地确权与流转新动向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论农村土地确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政放权背景下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问题研究
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四川丘陵地区土地确权问题的微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