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铜鼓县旅游景区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及安全防护

2019-03-29徐春华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旅游景区安全防护

摘要:因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等的特殊性,使得旅游景区雷电活动频繁且防护难度大,而游客大都遍及旅游景区内的露天场所,导致游客遭受直击雷风险高且难以疏散。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铜鼓县旅游景区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并提出了几点雷电安全防护对策,仅供相关部门进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旅游景区;防雷隐患;安全防护;铜鼓县

引言

铜鼓县是江西省宜春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西北边陲,修河上游,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西宽东窄,境内山丘连绵起伏,铜鼓县不仅拥有绚丽奇特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境内的天柱峰风景区、汤里森林温泉旅游度假区、毛泽东化险福地景区、秋收起义铜鼓纪念馆等景区吸引了万千游客。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雷电对旅游景区的危害不断加大,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与每年旅游人数及收入不断增长相反,大部分旅游景区因投入资金少,往往会忽视防雷安全保护问题,这就给旅游景区带来了极大的防雷安全隐患。因此,这里以铜鼓县旅游景区为例,找出旅游景区防雷安全隐患,并提出相对可靠、经济合理的安全防护对策,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游客及景区设施雷击风险,确保人们生命财产安全。

1、旅游景区防雷设计的重要性

雷电灾害是“国际减灾十年”中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全球每年因雷击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我国为例,过去防雷设计所占的比重较小。旅游景区内的防雷设计未得到电气和专业设计人员的重视,但雷击对景区的危害却不容小觑。近些年来,因旅游景区发生的雷击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等事故频繁出现。旅游景区四周的地理环境与城市之间有明显的差异,大量的雷击事故和实验研究表明,雷击地点和建筑物遭受雷击部位间的规律性特点较为突出,景区内的建筑物以金属结构为主,监控、计算机、网络等弱电设备的应用,极易遭受雷击,再加上游客自身的防雷意识淡薄和景区管理人员安全工作疏忽,使得景区防雷形同虚设。现有的雷电防护装置、施工等环节同标准规范要求不符,仍旧停留在传统直击雷、侧击雷等的防护上,却忽略了对雷电波侵入、感应雷等的防护,使得景区内对电力、通讯、监控等电子信息化技术应用频率高的区域成为雷击事故高发区,因此做好旅游景区防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铜鼓县旅游景区存在的防雷安全隐患

(1)索道在旅游景区内使用频率最高,尤其是在节假日需承受庞大的游客运量。索道周围的环境大都是以河岸、山坡、丘陵、孤立无援的山峰为主,同时在野外还暴露着长距离架设的钢索及信号线路,一旦线路遭受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将会对索道的正常使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现代化的控制和监测系统在索道中的广泛应用,再加上电子器件对雷电干扰的反映极为敏感,自身承受能力较为脆弱,尤其是雷击电磁脉冲很容易将电子元器件击穿,使得控制系统出现故障或者是不能正常使用,因此,旅游景区内索道雷灾事故有超过80%是电子元器件遭受雷击引起的。

(2)铜鼓县旅游景区内的监控机房也存在防雷安全隐患,进而引发雷击事故。雷电中的雷电流主要是通过电子线路进入到监控机房内,一旦超出避雷针有效保护范围将极易遭受雷击。应对监控机房进行合理布线、屏蔽、等电位连接等措施,以确保监控机房安全。

(3)为了便于游客观景、乘凉或休息,在景区内大都建设有凉亭,这些凉亭四周开放,且周围没有围墙,只有在顶部有八角、六角、圆形等不同形状。一旦遇到雷雨天气,游客会在凉亭内进行避雨,因景区内的相关负责人防雷意识淡薄,未做好凉亭内防雷设施安装,凉亭很容易遭受雷击,威胁着游客生命财产安全。

(4)当前,铜鼓县旅游景区传播能力严重不足,在发布雷电灾害预警信息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网站、广播等方式进行。因此,应对景区发布的数字化方式加强建设,以保证在雷电天气出现时第一时间将雷电预警信息传递到每位游客手中,并指引游客躲避到安全场所。

3、铜鼓县旅游景区雷电安全防护

3.1提高对旅游景区景点防雷安全工作的认识

法律法规规定,旅游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配备必需的安全设备、设施,保障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区景点的相关服务场所和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经过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需要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各级气象、旅游、规划、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和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区景点经营单位要高度重视防雷安全工作,要从建设平安铜鼓县、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把防雷安全工作纳入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区景点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确保防雷安全。

3.2 落实和完善防雷安全管理措施

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区景点经营单位要明确防雷安全管理人员,并落实岗位职责;要做好防雷装置的保养和维护,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防雷检测机构开展定期检测;要加强防雷科普宣传,增强游人的防雷安全意识、普及防雷安全常识;要建立和完善防雷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防雷安全管理的措施、任务和责任。各景区经营单位要按规定做好防雷装置的保养和维护,委托具有省级及以上气象主管机构颁发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定期检测,及时整改不合格的防雷装置,排除防雷安全隐患;在景区合理位置设置防雷安全警示牌;及时接收雷电灾害等相关预警信息,主动将各景区负责人和防雷安全责任人纳入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在雷雨季节来临前全面开展景区景点防雷安全检查。

3.3加强景区景点防雷安全检查

气象、旅游、规划、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景区景点的防雷安全检查。要检查新建、改建、扩建景区景点的防雷场所规划和新建、改建、扩建建(构)筑物和设施的防雷装置建设制度落实情况,要从制度上保证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建(构)筑物、设施防雷装置建设到位。要检查各景区景点经营单位的防雷安全管理措施落实情况,对未按要求开展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未按要求整改防雷安全隐患、未落实防雷安全警示措施的,要督查整改;要建立风景名胜区等旅游景区景点经营单位信息库;对防雷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職责不明确的,要督查完善。

结论:

综上所述,因地理环境、地质地貌等的特殊性,使得旅游景区雷电活动频繁且防护难度大,而游客大都遍及旅游景区内的露天场所,导致游客遭受直击雷风险高且难以疏散。旅游景区雷电防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防雷人员应加强研究、总结经验,认真分析景区内防雷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科学有效的防护对策,以确保旅游景区雷电防护工作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明,刘耀龙,逯曦,等.旅游景区雷电灾害特征及防御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s2):280-283.

[2] 冯鹤,李小龙,张彦勇.白石山风景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研究[J].气象与环境科学,2014,37(1):114-118.

[3] 王金莲,胡善风,刘安平,等.黄山风景区旅游气象灾害防御系统探析——以雷电监测预警系统为例[J].地理科学,2014,34(1):60-66.

作者简介:徐春华(1981-),男,汉族,江西省宜春市人,本科,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防雷。

(作者单位:铜鼓县气象局)

猜你喜欢

旅游景区安全防护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天津市旅游景区英文译文错误分析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外宣资料日译现状
基于等级保护的电网云计算安全防护分析
目标中心战中信息网络安全防护问题研究
电力工程中二次系统的安全防护技术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