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分析

2019-03-29苏以文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学校教育途径

苏以文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有了更多的碰撞,但一谈到博物馆教育,人们还是自然而然地以学校教育的标准来看待和测评它,有些博物馆甚至出现了一种照搬学校教育模式的教育现象,这与博物馆教育的初衷相背离。客观地对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更进一步的认识博物馆教育的性质。对如何更进一步发展博物馆教育,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教育;博物馆教育;学校教育;途径;不同;

学校教育和博物馆教育都是教育的途径。学校教育作为最基本的教育途径具有强制性;博物馆教育作为社会教育途径之一,具有自愿性;二者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现如今,学校是主流教育,承担着主要的教育责任,而博物馆教育作为主流教育之外的教育也承担着其不可或缺的教育责任。近些年来,博物馆以其巨大的实物教育资源为依托,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学校教育之外的第二教育系统。它以其独特的自身优势、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赢得了特殊的教育地位。但随着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频繁地交流与合作,人们很容易以学校教育的标准来看待和评价它,有些博物馆甚至出现了一种照搬学校教育模式的教育现象,这与博物馆教育的初衷相背离。博物馆教育不管从教育职能、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时间跨度上,都是有别于学校教育的,虽然他们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但并不能把二者相等同起来。客观地对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进行分析比较,有利于更进一步的认识博物馆教育的性质,对未来发展博物馆教育,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一、博物馆教育职能与学校教育职能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机构。200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对“博物馆”进行了重新定义。它定义博物馆是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目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1]中国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教育工作的描述是“根据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和藏品及相关的材料,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向广大观众传播科学、历史、文化知识,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2] 从上述对博物馆教育的描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博物馆的教育职能是以其自身资源为依托,为不同阶层的人们提供教育服,这样的教育服务在某种程度上达到满足政府或个人其他教育需求的目的,以服务意识为它的宗旨。

学校的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有计划的以影响受教育学校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并最终使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达到预定目标的社会活动。[3]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的,规定了学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性质、发展方向以及品质要求。学校根据这一目标,组织开展实施各项教学活动。学校教育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制定开展的教学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博物馆教育对象与学校教育对象

博物馆是面向整个社会的,为社会发展而服务。它的教育对象是指社会中的“所有人”,不受性别、年龄、国籍、种族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国际博物馆协(ICOM)在对博物馆教育描述中提到博物馆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吸引更多来自各个阶层、不同社区、特殊人群及团体提供机会,支持其特殊的目标和政策。[4]这也就反映了博物馆教育对象的广泛性和社会性。学校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学生。不同的国家根据国家要求把受教育的学生通过不同年龄段、智力段等划分,纳入到学校教育中。如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我国的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每个阶段的教育,对应的教育对象年龄也不相同。初等教育具有强制性、普遍性的特点。博物馆的教育对象更多地是以观众需求来划分,而不是观众的年龄来划分,不同类型的博物馆所针对服务的教育对象也大不相同。历史类博物针对的是对历史感兴趣的观众,自然类博物馆针对的是对自然科学感兴趣的观众,虽然博物馆是面向全社会的,但由于其自身资源的限制,其教育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限制。

三、博物馆教育内容与学校教育内容

博物馆教育内容是不以课本教材为导向,而是以自身的资源为基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其教育内容也是大不相同的。军事类博物馆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前提,开设人物事迹、历史事件等教育内容;自然类博物以科技教育为前提,开设虫鱼鸟兽等科普性教育内容;民俗类博物馆以弘扬民族文化知识为前提,开设民族文化相关的教育内容。博物馆教育还为不同类型的观众提供不同层次的教育内容。针对未成年,博物馆会推出适应未成年学习的教育内容。针对老年人,博物馆会推出适应老年人的教育内容等。不同的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好的教育内容。学校教育是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标準和价值观念。[3]学校教育是以书本为载体的正规教育,其教育内容具有社会认知性,是人类长期积累形成的重要知识与经验。学校教育内容以“德智体美”四个方面为主,内容注重内在连续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内容相对单一和固定,其教材大多由国家统一撰写,不经常更新。博物馆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一般具有片断性。即使是有计划性的博物馆教育,也往往是阶段性,就其知识总体来说也具有片断性。学校教育既注意知识体系,又要符合认识规律,所以,教育是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四、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时间跨度不同

随着社会的发展,"终身教育"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博物馆教育作为一个永久性的社会机构,所从事的是“终身教育”。博物馆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保存更多地历史文化遗产,将承载更多的精神文明,这也保证其教育内容持续性。在博物馆,受教育者感受的不单是一个时期的教育思想,更多地是跨时间、跨空间的教育意义。而学校是一个教育机构,所从事的是阶段性教育,是不接受重复教育的地方。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反应当下的社会需求与价值观。它随着社会需求、国家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它只能对特定时期的教育者起到教育作用,虽然其教育影响意义深远,它不具有重复性。这是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最大的区别之一。

五、结论

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作为教育重要的途径,承担着不同的教育职责。他们教育对象、教育形式、教育性质并不相同,不能等同而语。博物馆教育作为校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它为满足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服务,作为广大人民群众终身教育的场所,它以其独特的自身资源为社会大众服务,同时它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为学校提供更多的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ICOM.ICOM Statues: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1990,P26

[2]国家文物局.博物馆群众教育工作[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

[3]唐智松.教育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欧艳.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8(07):25-27.

(作者单位:1.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博物馆)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学校教育途径
求解含参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三种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用“分拆”法探索数列不等式放缩裂项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