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森林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019-03-29王悦梅

科学与技术 2019年11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林业

王悦梅

摘要: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林业科学的新型发展观,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构建一套全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律体系,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 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提出我们应共同致力于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需要我们静下心来思考。

二、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 展阶段(1949-1978),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 一 时 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 三定 ”: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 1992 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是很漫长的。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我们地处青藏高原经济发展严重不均衡。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过去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而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如今国家出台的制度不断健全,特别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技术

1、实行分类经营:为了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种需求,根据实际情况,立以生态优先、确保重点的原则,依据森林的特殊属性和主导利用目标的不同,对林区实行分类经营,把生态区位重要或生态脆弱地区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划定重点生态公益林,以为社会提供生态和社会服务为主要经营目的,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通过对该林区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明确权、责、利,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实现林区森林资源管护和培育资金的稳步投入,实现森林資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2、加强天然林保护力度:森林生长周期长,尤其是天然林,靠10年工程期是难以有效恢复的。我国天然林资源在国家生态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天然林保护是一项长远的战略工程,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下去。今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的重点,首先应放在扶持森林培育上。对现有天然林中的幼龄林、低产林开展积极的培育措施,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这才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根本。其次要重点扶持天然林经营体制创新和运行机制创新,使培育森林为主的经营主体具有良好经营体制和运行机制,真正担负起对森林资源积极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发挥生态功能和经济效益的职能,这也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重要任务。

3、加强天然林培育:合理的森林采伐是森林培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不要把两者对立起来。东北国有林以天然林为主,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利用,过熟林比例大幅度降低,60%以上为中、幼龄林,林分密度普遍较大。采取间伐等抚育措施,一方面可以调整林分结构,促进林木生长,同时还能提供一定数量的木材和就业岗位。木材精深加工也为抚育间伐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空间。但是,现行政策不利于中、幼龄林抚育,当前公益林禁伐区禁止商品性采伐。严格保护是必要的,但东北林区不是生态脆弱地区,确定公益林的比重要因地制宜。从长远考虑,除了对特殊林种要实行绝对保护外,其余的天然林应合理保护。

四、保障措施

加强和完善边界林(草)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子孙的德政系统工程,必须统一规划、持之以恒、植养兼顾,才能取得应有的成效,从而造福于民,加强并完善边界林(草)带的保障机制。

1、政策保障:继续贯彻国家、地方、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和谁投资、谁治理、谁开发、谁受益政策,进一步完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土地使用权制度。明晰产权,鼓励集体、个人投资和承包,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从而保证边界林(草)带工程规划项目的顺利完成。

2、宣传舆论保障:充分运用各种媒体作用,广泛宣传森林培育与保护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确保造林成活率、保存率,保证造林成果,提高林木经济效益。

3、监督管理保障:森林培育与保护建设是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必须加强领导,成政府行为和组织保障,把责任落实到各级领导,才能见成效。因此需要层层落实责任制,同时要健全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如工程质量验收制度,造林检查验收制度等。规范监督管理,把好工程质量关。

五、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应对之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为经济能力、社会合力、生态支持力,应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优化林业经 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六、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实施条例。其立法目的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也体现了立法原则的创新性,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应急系统,有效防范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使得其能真正发挥效用,达到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营的管理。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长青乡人民政府)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林业
提高建筑经济效益研究分析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新常态下会计与经济效益关系辨析
各种农作物是否使用化肥精经济效益对比情况一览表
洋县林业大发展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