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现状

2019-03-28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者小农支农

张 玥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截止2016年底,四川省占地48.6万km2,农业耕种面积673.54万hm2,农业总产值3710.97万元,是我国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相关数据显示,四川省以小农生产为主,存在小、弱、散的特点。在目前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将四川省的小农生产引上现代农业的轨道是脱贫减贫的重要渠道。

1 四川省农业生产特点

小农经济亦称“个体农民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资料个体所有制为基础,完全或主要依靠自己劳动,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小规模农业经济。小农生产方式具有封闭性、松散性和低效性的特点。其中,有的以自有土地经营,有的以租入土地经营,亦有两者兼之。主要特点是:①在小块土地上使用落后的手工工具进行分散经营。②生产力水平低,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弱。③经济地位不稳定,在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易于走向贫富两极分化。

2 小农生产的现状

2.1 成本高,效率低,产出不经济

小农生产模式下,固定成本较高。其主要原因在于生产资料和土地是分散的,农业生产者也是分散的劳动,生产资料和资源难以整合优化。小农生产模式下生产要素投入水平低,主要靠农业生产者的单纯性体力劳动投入,现代化的农业设施设备技术手段植入较低。在生产出农产品后,因为市场信息的闭塞,缺乏宏观市场调控机制,造成产品产品定位不准确,重复走低端初级农产品路线。

2.2 风险高,制度差,产业难互动

小农生产模式以家庭为主,以满足自身消费为主的特点,使得其难以形成农业体系,难以形成产业间的互动。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短,且长期以来生产要素投入水平低,就目前来看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是小农生产模式下的主要生产制度形式。分散的小农生产模式,造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不健全的局面。农业生产者难以得到及时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更是缺乏行业协会在生产全以上的保护。单个的农业生产者需要独立面对自然灾害和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承担着产品滞销等多重风险。

2.3 人力减,技术滞,优势难延续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政策的落实和推进,城市吸附人口的能力不断增强,使得农业生产者老龄化问题突出。截止2016年底,四川省的平均城镇化率达到了49.2%。根据《2017年四川省统计年鉴》所示数据,成都市常住人口位于全省排名第1位1591.76万人。排名第2位的是南充市640.22万人。相较于第1位的城市人口少了一半多,这说明大城市的人口集中效果加剧,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涌入。虽然部分具有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资金的企业在近城市的地方开辟现代化农业生产场所,对小农生产模式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但是目前四川省地区仍然以小农生产为主要生产模式。在近20年时间中,四川省农林牧副渔业的从业人员从1998年的2863.84万人下降至2016年的1810.69万人,降幅36.77%,土地有效使用率降低。小农生产者的优势在于拥有较为丰富的传统农业知识。但是传统小农生产者对现代农业的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发展掌握甚少,与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脱节。

3 财政支持农业现代化的已有举措

财政支持农业现代化不只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要支持小农生产的现代化,将其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3.1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小农生产的经济性

从财政角度来看,农业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要通过要素供给调整解决农民征收,农业的结构性调整问题。在这里所指的要素供给包括要素供给水平的提高,市场导向型要素供给和扩大经营规模3个方面。

农业生产中,农业基础设施决定了农业的先进化程度。通过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产技术推广和研发的投入可提高农业抗风险的能力。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要素供给结构,引导农业生产者种植和改良优化,可以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将新型农业经营与小农生产模式相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2 完善农业体系提高小农生产的互动性

财政通过专业化农业服务组织支持小农生产模式下的农业,将新技术,新工艺,新信息等传导到农业生产者手中,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通过税收、贴息等政策支持将电商平台等多元化渠道引入,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开展农业旅游项目等。同时解决小农生产筹资困难的问题,将资本市场服务引入其中。通过保费补贴等方式提供财政支持,从而分散小农生产风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3.3 建立小农生产户培训体系提高生产的技术水平

财政重点支持以小农户为主体的新性职业农民培训,在提升农户个人素质的同时指导其掌握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财政政策的方式引导大学生返乡创业,吸收高素质人才参与农业生产,整合土地资源,形成新的土地模式,促进小农生产模式的现代化进程。

4 四川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现状

4.1 财政投入稳步增长,增长机制尚未形成

近年来,四川省财政收入增速稳定,财政支农资金业呈上涨的趋势。但这样的增长配比与农业在全省的基础性地位是不相符的。从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省2016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合计80088868元,农林水支出9887068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12.35%,从四川省下设市州对农业投入比例来看,投入10%以下的只有成都市,20%以上的有5个市州。虽然符合我国《农业法》对各地政府农业领域财政支出总额要高于当年财政支出总额的10%的规定。但是对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农业现代化水平较高的财政支出综合比重能达到20%以上。

四川省2016年财政对农业投入统计表 (单位:元)

所以,就四川省而言财政对现代农业投入规模总量还是偏小,没有形成健全的资金投入增长机制。贫困地区土地变现流动能力特别差,农业生产资金筹集能力差,约束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极为不利于农民的脱贫增收。

4.2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但科技三项费用的投入仍然不足

财政支农支出主要用于支持农村生产、涉农部门的事业经费、基本设施设备的建设等方面。近年来,支农支出比重在稳步上升,但是其支出结构并不合理。主要表现在,支农支出资金主要用于了涉农部门的事业经费,对于现代农业的产业化引导,机械化进程和农业科技创新的供给不足。其中,农业科技创新支出的公开化程度不够,从而也影响了财政投入效率的监控。在农业科技推广、信息化服务、物流体系建立方面虽然有投入,但也落后于发展需求的,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究其原因,一是因为涉农部门失业人员快速膨胀,对支农资金产生了挤出效应,削弱了财政支农资金对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调查数据显示,财政支农资金中,70%多用于涉农单位的人员机构经费,不到30%用于了农业生产。二是因为在本不多的用于农业生产的资金中,70%以上的部分又用于大型企业和重点支持项目,真正用于小农生产经营者的不足20%。

4.3 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财政支出效率偏低

现有的财政支农资金手机制体制的约束,资金的使用者是各地方基层的涉农部门,分割较细,涉及部门很多。这样的现象造成财政支出过于分散而精准度不高,重点不突出。这样的财政普惠现象使得支农效果不明显。多职能部门的穿插使得行政手续繁琐,财政支出效率低,难以法规资金的规模效应和财政补贴的杠杆效益。

4.4 金融保险体系尚未建立,财政的引导性未能体现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但从2005~2016年,四川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支出缺口不断增大。2016年缺口达到了4620亿元。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支农资金不可能完全由财政供给。在脱贫攻坚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财政仅是一个引导,是一个基石的作用,引入社会资本投入其中才能形成一个长期的,可持续性的优质环境。

由于农业的自然特性,受天气、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风险的不确定性,投资收益率低于市场平均收益率等因素。在引入社会资金的时候,必须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才能解决社会资金不愿意向农业领域流入的尴尬。同时建立农业保险机制,分散小农生产模式向现代化农业迈进中的风险,对农业经济损失进行必要的补偿,分散农业风险,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者小农支农
俄罗斯农业生产者收益或因出口关税损失10%~15%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陕西安康:小农制茶产业化 脱贫致富路渐宽
中国小农家庭的未来:兴起抑或衰微?——兼评《发展型小农家庭的兴起》
共营促共赢——小农经营如何向现代农业转变
乡村振兴亟待支农精神的回归——当代农村籍大学生的“自我救赎”
金融支农创新十大模式
2017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支农投入
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与农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