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路大红袍做砧木嫁接花椒(幼树期)亲和性及抗性初步研究

2019-03-28李佩洪吴银明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汉源大红袍嫁接苗

龚 霞,陈 政,李佩洪,唐 伟,吴银明

(四川省植物工程研究院,四川 资中 641200)

我国是世界花椒栽培面积、产量第一大国,目前花椒主要以实生苗栽培为主。实生树生长速度慢,一般要3~4年后才能投产。投产后,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花椒病虫害为害严重导致产量急剧下降;多刺导致的采收成本高;以及花椒经济寿命短、品种退化导致的花椒栽培面积急剧下降等。如何降低采摘成本,增强花椒植株抗性、延长丰产期等,是提高花椒生产效益、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

已有研究表明,花椒嫁接育苗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花椒嫁接树是由砧木和接穗构成的复合体,砧木不仅为嫁接椒树提供根系,而且它也影响接穗的生长、结果和皮刺密度等性状。适宜的砧穗组合,可以明显增强花椒树的抗逆性、降低皮刺数量,实现早产、丰产、稳产、优质的栽培目标。因此,花椒最适砧穗组合的筛选是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已有部分地区采用嫁接苗应用于花椒生产,但由于砧穗组合选择不当,从而影响了该技术在花椒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和效益的发挥。

四川南部花椒产区(汉源、越西、冕宁等地)广泛应用大红袍作为砧木嫁接当地主栽品种,具有长势旺盛、亲和性好,对病虫害抗性强,适应性好等特点。试验以大红袍做砧木,嫁接四川不同产区(南部产区、西部产区、盆地丘陵及盆周低山区)主栽品种和拟推广的优良品种(葡萄山椒),通过对嫁接苗的成活率、生长情况以及幼树期对病虫害的抗性研究,寻找最适的砧穗组合,为优良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奠定基础。

表1 砧木及穗条品种简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砧木为1年生大红袍树苗,直径约0.6~1.0cm;接穗选择5~10年生、生长健壮、果穗密集、果粒大、出椒率高的汉源花椒、六月椒、藤椒、葡萄山椒等雌株优良品种树,采集芽体饱满的一年生枝条。(砧木及接穗详细情况见表1)

1.2 方法

1.2.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雅安市汉源县花椒种质资源圃内,102°62.36′E,29°57.81′N,海拔1665m,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9℃,无霜期300d,日照时数1475.8h,年均降雨量741.8mm。

1.2.2 试验时间 2017年3月14日至2018年12月31日。

1.2.3 试验方法 2017年3月 14~17日选择1~1.5年生、生长健壮的大红袍树苗做砧木,嫁接为枝接,采用切贴接的方法进行嫁接;试验共设4个嫁接组合,每个组合嫁接至少100株,单株重复;嫁接后进行精细管理,定期抹芽,喷施杀菌剂、杀虫剂。

1.2.4 调查项目 嫁接后2个月,待成活稳定后,统计成活率。2017年5~8月连续4个月,每月定期对嫁接苗进行生长量、接穗性状的观察及测定;于第2年统计保存情况后,在萌芽前进行移栽定植,并在生长性状、特征较为明显的时期(4~10月)进行相关性状以及病虫害危害情况的调查。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砧穗组合成活率

嫁接成活率取决于砧穗组合的亲和性、嫁接人员操作的熟练程度以及嫁接后的管理,是反映砧穗组合嫁接亲和性的重要指标。不同砧穗组合亲和性不同,嫁接成活率也不同。砧穗组合嫁接成活率高表明该组合亲和性好。从表2可以看出,在2017年3月14~17日以南路大红袍做砧木,由同一个嫁接熟练的技术人员采用切贴接的枝接法嫁接六月椒、贡椒、藤椒和葡萄山椒。后期精细管理的条件下,以南路大红袍×汉源花椒组合的成活率最高,达99.05%,表明该组合亲和性最高;以南路大红袍×葡萄山椒组合的成活率最低,为34.00%,表明该组合亲和性最低;其中南路大红袍×汉源花椒和南路大红袍×六月椒2个组合嫁接成活率均达99.00%以上,差异不明显;而以藤椒和葡萄山椒做接穗,嫁接成活率与前两者差异显著,分别为65.82%和34.00%。分析原因,藤椒和葡萄山椒分别属于竹叶花椒(种)、山椒(种),而六月椒和贡椒与砧木南路大红袍同属于花椒(种),其亲缘关系较前两种近,与砧木的亲和性较前两种接穗高。故在生产上,选择砧木时,应尽量选择与接穗亲缘关系近、亲和力高的花椒品种作为砧木。

表2 不同砧穗组合嫁接成活率调查表

2.2 不同砧穗组合嫁接苗生长情况

花椒嫁接苗培育过程中,新稍和基径生长量可作为衡量嫁接苗发育的重要生理指标,能比较全面地反应嫁接苗的生长状况。从嫁接后第2个月开始,连续4个月定期对各砧穗组合嫁接苗生长量进行调查。综合新梢和基径生长量调查发现:以南路大红袍做砧木,嫁接汉源花椒其嫁接苗生长量明显优于其余3个品种;嫁接葡萄山椒其嫁接苗生长量最为缓慢。

2.2.1 嫁接苗新梢生长量 由图1可以看出:以南路大红袍做砧木嫁接汉源花椒和藤椒,其嫁接苗新梢生长最为迅速,5~7月汉源花椒生长速度最快,7~8月生长速度减慢,最终新梢平均长度达77.45cm;在温度适宜的7~8月藤椒生长速度明显加快,生长量远远超过其余3个品种,最终新梢平均长度达109.83cm;与汉源花椒同属红花椒的六月椒,由于生长在西部产区,嫁接成活经过5~6月一段时间的适应期后,在7~8月进入迅速生长期,最终生长量与汉源花椒无明显差异;而葡萄山椒生长最为缓慢。最终新梢生长量从大到小依次为:藤椒>汉源花椒>六月椒>葡萄山椒。

图1 各砧穗组合嫁接苗新稍生长情况

图2 各砧穗组合嫁接苗基径生长情况

2.2.2 嫁接苗基径生长量 从图2嫁接苗基径生长情况可以看出:以南路大红袍做砧木,嫁接汉源花椒其嫁接苗5~6月基径生长速度比较平均,在8月进入迅速生长期,基径生长量超过六月椒,达8.82mm;嫁接六月椒其嫁接苗在5~7月期间其基径生长最为迅速,5月平均基径已达6.33mm,但7~8月期间基径增量仅为0.24mm,最终为8.43mm;嫁接藤椒其嫁接苗基径最终达到8.36mm;而葡萄山椒嫁接苗基径生长最为缓慢,8月最终基径为5.77mm。最终基径生长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汉源花椒>六月椒>藤椒>葡萄山椒。

2.3 砧木对接穗性状的影响

砧木不仅为嫁接花椒树提供根系,是花椒树生产的基础,而且它直接影响接穗的性状,幼树期对接穗的性状影响包括新梢皮刺密度、叶片数量、叶片长、宽等性状。正确选择最适砧穗组合,可以明显改善花椒皮刺多、采摘困难等问题,实现早产、丰产、稳产、优质的栽培目标。从表3可以看出:以南路大红袍做砧木嫁接花椒,各接穗品种小叶的数目与实生苗相比无明显变化;新梢皮刺与实生苗相比有明显变化,其中六月椒、葡萄山椒、汉源花椒新梢皮刺密度分别减少了64.39%、60.03%、42.69%,而藤椒新梢皮刺密度增加了64.71%;嫁接苗小叶长、宽较实生苗小叶长、宽相比有增加的趋势,其中六月椒增加幅度最大,叶片长、宽分别增加了77.80%和63.55%,其次为汉源花椒、藤椒,增幅最小的为葡萄山椒,叶片长、宽分别增加了1.62%和0.82%。

表3 各砧穗组合接穗性状调查表

注:由于葡萄山椒实生苗大部分是雄株,无法应用于生产中,在日本,花椒繁殖以嫁接为主,,本试验所用葡萄山椒引种自河北林科院的嫁接苗,故对照组采用引种的河北大红袍×葡萄山椒的嫁接苗。

2.4 各砧穗组合嫁接苗幼树期主要病虫害抗性调查

由表4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以南路大红袍做砧木嫁接花椒,其嫁接苗对流胶病抗性最强,平均感病率为8.54%,病情指数为8.12%,对锈病抗性最弱,平均感病率为26.08%,病情指数为13.73%;且接穗品种不同,嫁接苗对病虫害抗性不同,其中葡萄山椒抗性最强,汉源花椒抗性较强,藤椒次之,六月椒抗性最弱。

表4 各砧穗组合嫁接苗幼树期主要病虫害调查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对比分析本试验结果表明:以南路大红袍×汉源花椒的组合进行嫁接,嫁接苗成活率最高,为99.05%;试验调查期内,综合新梢生长量和基径生长量最大,分别为75.63cm和8.82mm;嫁接苗较实生苗新梢皮刺密度减少幅度达42.69%,叶片长、宽平均增加69.69%和41.25%;对蚜虫、锈病和流胶病等有较强的抗性,该组合为最理想的砧穗组合,适合在四川省南部花椒产区推广利用。

3.1 关于亲和性与嫁接成活率及植株抗性的关系

嫁接成活率是反映砧穗组合亲和性的重要指标,嫁接成活后植株的生长量等指标是评价砧穗结合体亲和性的重要指标。因此,选择亲缘关系近的砧穗组合,亲和性高,嫁接成活率高,并且可以增强接穗品种的病虫害抗性,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是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3.2 关于砧穗组合的选择对接穗品种性状的改良问题

大量生产实践和研究证明:采用嫁接的方法在砧穗组合体中,砧木对接穗的性状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方面嫁接会影响花椒枝条皮刺密度,因此,选择合适的砧穗组合有利于减少嫁接苗皮刺密度,改善生产中因为刺多造成的采收困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嫁接会使后代发生一定的性状重组,有利于花椒新品种的选育研究;选择合适的砧穗组合进行嫁接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叶片的数量和大小,而花椒植株叶片的多少与大小通常与产量成正相关。因此,选择合适的砧穗组合可以有效地提高花椒产量,促进花椒产业的发展。由于本项目研究时间有限,具体的增产、增收效果有待后续工作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汉源大红袍嫁接苗
乌斯河汉源
不同类型接穗银杏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大红袍
乡村振兴的汉源实践
大红袍花椒化学成分的研究
韩城大红袍花椒
凤县大红袍花椒(凤椒)
多效唑提高西瓜砧木和嫁接苗质量
夏季不同嫁接方法对红江橙嫁接苗的影响
汉源的山区农业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