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低碳竞争力实证评价研究

2019-03-27郭瑞洁石薛桥段宇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评价体系山西省

郭瑞洁 石薛桥 段宇洁

摘要:应对全球变化和促进低碳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议题。为了系统、有效地评价区域低碳竞争力发展状况,在低碳经济理论的基础上运用DPSIR模型建立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系数,在传统理想解法的基础上引入灰色理论建立灰理想关联分析评价模型,对山西省2006—2015年横截面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并且综合评价结果提出提升山西省低碳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低碳竞争力;DPSIR模型;灰理想关联分析;评价体系;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03-0125-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03.03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Responding to global changes and promoting low-carbon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ll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day. In order to systematically and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low-carbon competitiveness, the DPSIR model is used to establish a low-carbon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the theory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the index weight coefficient is determined by the entropy weight method,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ideal solution. The gray theory was introduced to establish the gray ideal correlation analysis evaluation model. The cross-sectional data of Shanxi Province from 2006 to 2015 was empirically studied,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results proposed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low carbon competitiveness of Shanxi Province.

Key words: low carbon competitiveness; DPSIR model; grey ideal correlation analysis; evaluation system; Shanxi Province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社会的进步,环境问题日益受到挑战,自然灾害、恶劣天气时刻威胁人类健康,为了顺应时代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的变化潮流,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一被提出就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相关研究文献随之不断增多,政府部门大力倡导有关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未来,世界各国之间经济软实力的竞争将越来越取决于国家在低碳经济领域的发展水平,面对这样的时代变化,世界各国既能顺应趋势抓住经济发展大背景所给予的机遇,同时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以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全球各个国家已经达成共识,都将致力于建设低碳型新社会,推进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在各产业领域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从而向低碳产业模式转变[1]。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山西省作为资源大省在近几年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资源型经济全面转型,加快破解制约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目标是开创一条技术革新引领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不断转型升级的新路。2017年《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生态环境放在首位,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进程,打造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新局面。

1 低碳竞争力

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是在英国政府2003年下发的能源白皮书中,此文件第一次对低碳经济作出了解释:是倡导社会在发展中应当保持绿色经济、清洁生产、发展低碳技术、打造低碳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综合经济形态的总称[2]。该概念一经提出便受到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学术界从多种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澳大利亚气候研究所(The Climate Institute)与英国第三代环境主义组织(E3G)联合发布的《20国集团(G20)低碳竞争力》中指出,低碳竞争力是未来低碳发展模式下,世界各国人民所创造的物质繁荣能力;Lee等[3]则认为低碳竞争力是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在基于低碳技术、低碳产品与低碳服务的基础上所创造持续经济价值的能力。

低碳竞争力强调低碳生产的能力、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和人民创造物质繁荣能力的改善三个方面。低碳生产的能力,即从生产角度分析,低碳竞争力是区域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生产产品的能力,是企业在低碳模式下进行良好生产的能力。经济持续发展的能力,即低碳模式的推进应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进行,碳排放与经济繁荣并行不悖,不能以减慢经济的发展为代价来推动碳减排的进行,未來应该是低碳未来,也应该是经济持续发展的未来,只有产业既能达到低碳生产的要求同时又能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增强其低碳竞争力。人民创造物质繁荣能力的改善,即各个产业在推动低碳生产和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应该要能够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低碳经济发展的起点是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与生存状态的美好愿望。

2 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1 体系构建原则

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①科学性与实际性相结合原则。低碳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应符合低碳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要求,建立在严谨、科学的研究基础之上,并且要结合山西省具体的实际情况,使指标体系的内容清晰明了,而且相关数据容易获取。②全面性与主导性相结合原则。低碳竞争力指标体系的覆盖面应该广泛,要全面地反映山西省低碳竞争力整体运行状况和发展趋势,同时选取指标时还要选取那些有代表性、典型性和信息量大的指标,保证能够反映低碳发展的本质内涵和对提升区域低碳竞争力有较大影响的主导性评价指标。③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的建立既需要反映各子系统的发展状态且避免指标间的重叠性,又必须保证能够充分解释低碳发展体系的属性特征,整体系统地分析低碳竞争力,因此要设计出层次鲜明、结构清晰、便于使用的指标体系。④动态性与稳定性相结合原则。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变化,因此对低碳竞争力的指标设置也应该具有动态性,而且在一定时期内指标体系的内容还应该保持相对稳定,指标体系应是动态与静态的统一。⑤可行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选择设置的指标要保证获得有关原始数据的可行性和对相应数据可计算的可操作性。同时,要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年鉴中来获取所需数据,确保在各个统计年鉴中能够直接查到或通过计算得到设计指标的有关数据。

2.2 指标体系构建

欧洲环境署在1993年对PSR模型修正后得到DPSIR模型[4],DPSIR概念模型将系统分为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五种类型[5]。在DPSIR模型中,驱动力是指由于社会经济活动及其相关的生活消费方式和产业发展造成环境變化的潜在因子;压力是指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能源的消耗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状态是指资源环境在压力的作用下呈现出来的状况,尤其是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是指系统所处的状态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及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响应是指政府、人类、社会为减少能源消耗、保护资源环境所采取的对策[6-9]。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以DPSIR模型为基础,选取30个评价指标构建山西省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将30个指标分为6个大系统,即能源系统(B1)、低碳系统(B2)、经济系统(B3)、环境系统(B4)、生活消费系统(B5)、产业与科技系统(B6)。指标属性分为正负两类,其中正向指标数值越大,对评价结果正向作用越大;反之,负向指标数值越大,对评价结果正向作用越小(表1)。

3 区域低碳竞争力评价方法

3.1 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集到的原始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山西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山西统计信息网统计公报以及北京数汇通研究所。

3.2 熵值法

对低碳经济的评价随着低碳经济的提出受到诸多议论,主要表现在低碳经济、低碳发展以及低碳竞争力这三个方面。目前对评价指标赋值的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主观赋值法,如层次分析法(AHP)、德尔菲法(Delphi)、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另一种是客观赋值法,如主成分分析法(PCA)、因子分析法等。主观赋值法是由专家根据主观经验确定权重,人为因素比较大,不同专家学者确定的权重会有很大的差异,而且这方面的专家也不容易找到。因此,选取客观赋值法中的熵值法来对低碳竞争力进行赋值,以便客观地反映山西省低碳经济的发展状况。对采集到的山西省低碳竞争力2006—2015年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式(1)即可计算出评价体系标准化后的基本数据。

3.2.1 指标数据处理 指标数据的初始值记为xij,指标数据的归一化值记为yij(i=1,2,…,a;j=1,2,…,b),其中i表示年份,j表示二级指标的指标数。

标准化之后的数据经过式(2)至式(6)计算得出山西省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具体权重(表2)。

3.3 灰理想关联分析评价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系统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1]。其基本原理是根据序列关系的比较来判断众因素之间的关联是否紧密,序列曲线的几何形状越接近,表示它们的关联度越大[12]。

基于以上理论,本研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山西省低碳竞争力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原理是将权重和灰色关联系数进行融合,得到加权以后的得分,其中极大值和极小值为正、负加权理想解,通过计算各评价对象与正、负加权理想解的灰色正负关联度获得各系统的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根据灰色关联相对贴近度越大越好的原则进行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由表6可以看出,山西省低碳竞争力排名为能源系统、环境系统、产业与科技系统、生活消费系统、经济系统和低碳系统,低碳和经济两个系统处于倒数。由表5和图2可知,2006—2015年山西省低碳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2006—2007年有明显提高的趋势,2007—2009年出现下降,2009—2010年大幅度提高,低碳竞争力呈现良好趋势。2010—2012年发展较为平稳,2012—2013年提高幅度较小,2013年之后又出现下降,原因是在2007—2009年虽然环境系统和生活消费系统指标仍在上升,但是能源系统和低碳系统指标有所下降;而2013年之后,环境系统指标明显下降,对低碳竞争力的发展有制约作用,因此山西省低碳竞争力整体得分有所下降。同时,由表5可以看出,生活消费系统和产业与科技系统指标一直呈波动式的发展,整体发展呈上升趋势,环境系统指标在2006—2013年一直平稳上升,但是2013年之后一直处于降低态势,经济系统和能源系统指标虽然得分不太稳定,但是整体变化不大,低碳系统指标波动较大,2006—2007年呈上升趋势,2007—2009年呈下降趋势,2009—2010年大幅度提升,之后发展较为平稳。

4 对策与讨论

本研究从低碳发展现状出发,基于DPSIR模型以及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构建了能源系统、低碳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生活消费系统以及产业与科技系统6个一级指标,包括能源消耗总量、碳排放量、人均GDP、森林覆盖率、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全省投入R&D;活动经费等30个二级指标的低碳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基于山西省2006—2015年历年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熵值法确定权重,并结合TOPSIS计算评价结果,分析山西省低碳发展状况。从能源系统、低碳系统、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生活消费系统以及产业与科技系统六个方面分别对低碳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能源系統方面。一是倡导使用清洁能源,降低一次性能源的消耗量;二是改进能源消耗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三是加大科研投入,开发新型能源。

2)低碳系统方面。一是建立行业碳排放强度标准值。碳排放强度标准值不宜设得很宽松,同时排放标准应该具有灵活性,可以对其进行调整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二是提高固碳投入比率,提升山西省的“碳实力”。倡导大众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和碳汇量比率。

3)经济系统方面。一是优化经济发展战略,引导社会向低碳发展。二是带动对外贸易经济。推动对外经济贸易,加大合作力度。三是促进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顺风车、共享汽车等都可以实现资源有效利用,闲置资源可以以转让、出借、出租的方式来时获得额外收入。

4)环境系统方面。一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共同建设绿色低碳城市。环境保护尤为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政府应呼吁倡导公众一起保护环境,共同建设绿色城市。二是控制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政府应出台政策控制煤炭企业的排放量。

5)生活消费系统方面。一是树立低碳文化,实现低碳发展。可以通过政府宣传、教育创造低碳文化氛围。二是加强公众低碳出行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山西省交通建设相对落后,政府应加快地铁建设,公众可以选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共享单车,共同建设低碳城市。

6)产业与科技系统方面。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促进企业向低能耗方向发展。二是增加科研投入比例,注重教育发展。重点研究低成本新能源开发,支持新兴工业园区发展。

低碳竞争力受诸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学界尚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低碳竞争力评价体系。在指标体系设计方面,应该更加注重指标选取的客观性,减少评价偏差;在实证方面,还需要结合横向和纵向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如与其他省份数据作对比来更加深入地对区域低碳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

参考文献:

[1] 韩 蕾,吴 杰.湖北省低碳竞争力评价及提升研究——基于试点五省的比较[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5):1239-1243.

[2] 晏永刚,马 铭.基于AHP-EM-TOPSIS组合评价方法的区域低碳竞争力评价研究——以重庆市实证评价研究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5(7):39-45.

[3] LEE H,GILLIVRAY M,BEGLEY A,et al. The climate competitiveness index 2010:National progress in the low carbon economy technical report[R].2010-04-01.

[4] BOWEN R E,RILEY C.Socio-economic indicators and integrated coastal management[J].Ocean & Coastal Management,2003,46(3-4):299-312.

[5] PEARCE D,HAMILTON K,ATKINSON G. Mea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progress on indicators[J].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6,1(1):85-101.

[6] 朱 婧,汤争争,刘学敏,等.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发展评价——以济源市为例[J].城市问题,2012(12):42-47.

[7] 邵超峰,鞠美庭.基于DPSIR模型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研究[J].生态经济(中文版),2010(10):95-99.

[8] 李进涛,谭术魁,汪文雄.基于DPSIR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9, 23(3):49-54.

[9] 张文旭,王大庆,王宏燕.黑龙江垦区低碳城镇指标体系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23-27.

[10] 魏道江.灰色关联分析在施工企业投标项目选择中的应用[J].襄樊学院学报,2009,30(5):41-44.

[11] 崔东红,尚思彤.灰色关联模型在投标前期决策中的应用——基于层次熵值组合赋权的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149-154.

猜你喜欢

评价体系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召开2020年度山西省电教工作视频会议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