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大芦村古树资源及其文化特色探析

2019-03-27杨舒敏李在留何家琪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3期

杨舒敏 李在留 何家琪

摘要:为发掘广西三大古村落之一的大芦村古树资源和古树文化,采用实地调查法对大芦村古树种类数量、资源结构、分布特点和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芦村古树共有24株,包括二级古树15株,三级古树9株,隶属3科3属4种,其中荔枝古树最多,体现了广西传统村落果树绿化的实用性特点。现存古树相对集中于镬耳楼、三达堂和榕树塘周边,突出了村落建筑以树作山、左右护墙、背山面水和七星伴月的乡土风水格局。大芦村古树文化内涵丰富,其中樟具有健康吉祥的宗教文化,荔枝象征“红顶当头”、大叶榕和樟寓意“笔墨文章”,表达了劳氏祖先希望后人读书为仕的美好期望。最后从宣传管护、景观营造和旅游开发角度提出古树保护与利用建议,为该村古树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树资源;古树文化;大芦村

中图分类号:S759.6;S7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9)03-0073-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03.02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In order to excavate the resources and culture of ancient trees in Dalu village, one of the three oldest villages in Guangxi,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species, numbers, resource struct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ancient trees in Dalu village. The result shows there are 24 ancient trees in total in Dalu village, including 15 Class II and 9 Class III trees, belonging to 3 families, 3 genera and 4 species. And Litchi chinensis has the largest number, which reflects the practicability of fruit tree greening in traditional villages in Guangxi. The existing ancient trees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in the vicinity of Huoer building, Sanda hall and Banyan pond, reflecting the local geomancy pattern of village buildings with trees as mountains, left and right to protect gables, fronting water and with hills on the back, and seven stars with the moon. The ancient tree culture of Dalu village is rich in connotation. Among them, Cinnamomum camphora has a healthy and auspicious religious culture. Litchi chinensis means "red top as the head". Ficus altissima and Cinnamomum camphora means "pen, ink and articles", which expresses Lao's ancestors good wishes —— posterity will read to be officers. Finally, several suggestions of the protection publicit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trees. It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of ancient tree resources in Dalu village.

Key words: ancient tree resources; ancient tree culture; Dalu village

古樹是指生长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它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科研、历史和观赏等价值。古树还是活的文物,是地区风土民情、民间文化的表象和载体[1]。近年来随着古树的重要价值不断被挖掘,全国各地加强了古树的保护力度[2]。大芦村是广西三大著名古村之一,以古建筑、古楹联、古树闻名,是广西知名旅游景点。目前大芦村建设与保护工作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已有学者从建筑文化[3]、历史文化[4,5]、环境评价[6]、植物保护和景观[7,8]等角度对大芦村进行了研究,但未见有针对性的古树资源和古树文化方面的报道。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大芦村古树的资源地理分布及特点,发掘古树的文化内涵,提出古树保护与开发建议,旨在为该村古树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参考。

1 大芦村概况

大芦村位于广西钦州市灵山县东郊8 km处,始建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是具有470多年的历史文化名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21.7 ℃,夏长冬短,雨水充沛,阳光充足,人口约6 000人,经济来源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果树种植面积约167 hm2,素有“水果村”“荔枝村”之称,被评为“全国农业示范点”。村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9栋,藏有305副明清时期创作的楹联,享有“广西楹联第一村”的美誉,生长着数十株古树,被游客称之为“巨型盆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丰富的人文历史孕育了大芦村珍贵稀少的古树资源。

2 研究方法

对大芦村古树资源进行实地调查,记录古树的名称,利用GPS进行定位;距离地面1.3 m处测量古树胸径[9];采用“十字法”测量冠幅,取平均值;采用勃鲁氏测高器和“积累法”测定树高;主要根据庄雪影主编[10]的《园林树木学》确定古树的观赏特性;根据挂牌、石碑和访谈确定树龄并划分为三级:国家一级的树龄为500年以上,国家二级的树龄为300~499年,国家三级的树龄为100~299年[11];参考古树名木评价标准(DB11/T 478-2007)[9]判定古树生长状况;通过石牌记载、导游讲解、村民交流,了解古树的文化内涵。

3 结果与分析

3.1 古树的基本情况

对大芦村古树种类、数量、年龄、胸径、冠幅、树高等内容进行统计,结果(表1)表明,村内古树共24株,隶属3科3属4种。其中荔枝(Litchi chinensis)株数最多,共13株,占54.2%;其次是大叶榕(Ficus altissima)8株,占总数的33.3%;再次是樟(Cinnamomum camphora)2株;细叶榕(Ficus microcarpa)数量最少,仅有1株;所有植物均为常绿阔叶乔木,南亚热带气息浓郁。

在观赏特性上,以观形为主,其次观果,最后为观干,果树选择突出了乡土实用性的特点。在保护级别上,村内有二级古树15株,占62.5%,三级古树9株,占37.5%;其中9株树龄为334年的大叶榕和樟,为劳氏祖先劳宏道在清朝康熙二十三(1684)年栽种;树龄达400年以上的皆为荔枝(5株),与大芦村建村时间相仿,是“荔枝村”特色的突出体现。在树高上,古树高度在5~35 m,并相对集中于5~9 m的区间(9株),其中榕属古树普遍较高,荔枝相对较矮。在胸径上,古树胸径在39.2~445.5 cm,其中99 cm以下有8株,100~199 cm有7株;大叶榕的胸径普遍大于其他种类,最大一株胸径达445.5 cm,居调查古树胸径之首。在平均冠幅上,古树冠幅在5.4~38.3 m,主要集中于10~29 m,共11株;其中荔枝冠幅普遍偏小,这与经济果树的采摘特点有关。

就生长情况看,大芦村多达14株(58.3%)古树存在生长衰弱的现象,表现为树皮损伤、树干截枝、树干中空等。由于古树缺少保护管理措施等情况,调查发现1株荔枝树死亡(在荔枝4号与5号之间,现已移除)。除镬耳楼后的7株大叶榕外,其余古树树基周边均被水泥或砖石辅地,堆置建筑用材,树干拉有电线等,总体表明大芦村古树生长环境较差。随着大芦村人口增加和乡村旅游的迅速发展,村内建筑密度逐渐增大导致古树生长空间缩减,已成为古树今后一段时间所面临的较大威胁。

3.2 古树的地理分布

利用GPS定位结合卫星影像图绘制大芦村古树地理分布图(图1),图符数字与表1树木编号栏一一对应。由图1可知,古树分布呈组团形式,相对集中于村内古建筑和水塘边上,其中13株荔枝位于榕树塘堤坝上;2株樟位于三达堂西侧道路边;7株大叶榕位于三达堂和镬耳楼北面;1株细叶榕和1株大叶榕位于镬耳楼与水井塘之间的小广场。

古树经过上百年的历史留存,现存位置值得考量:由于村内地势相对平坦,中国传统建筑背山面水的格局难以实现,因此村庄建筑者们没有进行大规模挖湖堆山,而是以树作山,以树护墙——在三达堂与镬耳楼后和山墙左右两侧均植有树,惟房前面水处没有,从而形成半包围之势,似太師椅,可解读为树作“靠山”之意。另外,分布于三岔路口的小广场处的大叶榕,树龄并不是最大,但由于空间开阔且临水,长势较好,其胸径和冠幅居村内古树之首,成为大芦村名符其实的地标物。

3.3 古树的文化内涵

作为第三批历史文化名村大芦村的古树或古拙苍劲,或冠大荫浓,或盘根错节,或高可参天,极具观赏价值,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这主要与当地村民的风俗习惯、笃信风水和谐音等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统计结果见表2。

3.3.1 古树的宗教文化 大芦村每年农历八月十八跳岭头节期间会举行祭祀祖先、跳师公戏、武术表演等活动,是当地仅次于春节的节庆活动,活动通常在古树下举行。古树树冠下的场所作为天然的宗教聚集地,从古沿用至今。

三达堂旁的两株古樟一雄一雌,为“鸳鸯树”,寓意为夫妻恩爱。且樟具有除瘴辟邪、平安吉祥等寓意,村民在古樟下放置着一个雕刻人物的石头,称其为平安社,每月初一、十五,逢年过节或家有喜事,皆来此上香祈福,造就了古树在当地人心目中的神圣地位。

过去在大芦村还有一个习俗,每当家族添新,家里的人要为孩子种下一株优质的荔枝[5],荔枝生命力旺盛的特点寓意新到来的生命能健健康康的成长和吉祥,而红色的果挂满枝头也有生活红红火火之意。即使某天当事人老去,那株与他一同成长的荔枝是其存在的见证,也将承载着后世人对先人的宗教纪念意义。

3.3.2 古树的形态艺术 古树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素材之一。其枝干遒劲,根系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常能激发人们的创作欲望。现在大芦村时常会看到支着画板写生的人,前景为水,主景为古建筑,饰景为古树,三者交相辉映;也见许多摄影爱好者驻足于古树前拍摄,力求展现它们的苍劲,记录它们的繁茂,留下它们的倩影。

大芦村曾作为影视基地拍摄了《寒秋》《红七军》等电视剧,影视作品中虽多以古建筑为拍摄场所,但古树也是不可或缺的饰景要素,增添了拍摄场所的历史感与质朴感。

3.3.3 古树的诗词文学 大芦村古树不乏文人描写的古诗或楹联:清朝嘉庆八年(1804年),横州诗人吴必启到大芦村访友,傍晚时分,看到正值成熟时节的荔枝,便诗兴大发,描述所见之景:“宅绕青溪耸秀峰,松林鹤友晚烟笼。小楼掩路斜阳外,半亩方塘荔映红”[12]。诗中展现了即将到来的丰收,村民的生活安逸、幸福。一首诗读完,一幅世外桃源的画面瞬间展现在眼前,令人心向往之。

在祖屋镬耳楼内宅里的两幅楹联写到:“青山绿水依旧色,黄童白叟拜新年”“和气盈门还瑞气,满园春色映文光”[13],赞美了大芦村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从中可以看出劳氏祖先对园林绿化的重视,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三达堂礼和门的一幅楹联写到:“门前琪树双环翠,户外方塘一鉴清”、内宅的一副楹联写到“四面韶关新岁月,一团和气大家新”[13]。描述了三达堂周边的自然景观,两株樟郁郁葱葱,门前的池塘水质清澈,表达了大芦村美好生活环境境域的特点。

3.3.4 古树的风水文化 中国传统居住地选址讲究依山傍水,而大芦村在选址上却没有遵循这一原则,所选之地形似牛,牛寓意勤劳质朴,必有富贵,但原地为芦苇丛生的荒野沼泽,从古代风水学来说,宅子后面不宜离山太远,为了弥补不足,种上7株大叶榕拟作“靠山”之用,这与当地“一不足,挑泥筑;二不足,种树木”俗话对应。以树作山,房前挖湖,使房子在一片荒凉之地,达到依山傍水的的效果,同时7株“靠山”树按照北斗星布局种植,体现了村民对天象的敬畏之心,这与房前榕树塘遥相呼应,合起来称为“七星伴月”,寓意团圆与生活美好。

3.3.5 古树的谐音文化 大芦村古树树名的谐音文化浓郁,大叶榕与本地方言“梐”同音,其未开的叶子就像一支毛笔,被村民称之为“笔树”,有“笔墨”之意,而樟同“章”,有“文章”之意,合起来就是“笔墨文章”,寓意子孙多读书,多出人才;塘堤上种植的荔枝,意为“官(腰)带”,而荔枝果实成熟的时候似清朝的官帽,有“红顶当头”之意。因此,树种的选择表达了劳氏祖先希望后人读书出仕的美好期望。

4 保护与利用探讨

大芦村古树在漫长的时光长河中经受自然的考验、历史的变迁,有着重要的科研、文化和观赏价值。现存24株古树,以荔枝数量最多,且多为国家二级保护古树;它们分布于宅旁与塘边,受当地文化与劳氏祖先的思想影响,以荔枝赋予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但是村民对于古树的保护不及古建筑,为保护与利用古树资源,相关建议如下。

1)加强古树的宣传保护。首先加大古树保护宣传力度,如开设公众号、宣讲会和增加宣传栏,普及古树在经济、科研、生态、观赏等多方面的价值,提高大众的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其次针对古树的生长状况与生长条件,应清理古树四周的杂物,设置围栏、挂标识牌提醒警示。再次要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用于古树保护工作,聘请专业人员对古树养护进行管理,建立古树健康档案和安防设施,提前预警,做好古树的全程动态保护。

2)古树融入景观营造。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增加与古树文化相关的园林小品,比如劳氏祖先劳宏道的雕塑;营造古树观景点,如吴必启做诗所站位置;搭配乡土观赏花灌木进行植物造景,增加古树景观的层次性与丰富性,一些枯死的古树也可景观再造,如将藤本植物缠绕枯死树枝干生长,犹如枯木逢春,同时起到警示保护作用。

3)挖掘古树旅游产品。结合乡村旅游热的兴起,设计旅游纪念品,如叶脉书签、荔枝造型的小挂件、明信片、村落的仿真模型、盆景等。结合当地风俗文化并融入“互联网+”技术,实现多平台媒体开发宣传,如线上线下视频、摄影、绘画等比赛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开展的古树祈福活动;借助灵山荔枝节举办的古荔枝宴活动等。通过挖掘古树的经济价值形成各种旅游产品,让古树的保护深入人心。

4)“三古”整体保护开发。大芦村“三古”形成了“诗词作画、画中有景、景中有树、房树相伴”的特色。楹联、古树、建筑三者必须整体保护与开发,缺一不可。首先应以科学发展为基础,文化为核心,生态为目的,深度挖掘大芦村资源要素,打造“三古”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其次通過完善基础设施,建立展览馆,展示大芦村的文物、楹联、历史文化、民俗等;再者规划村落景点,提升导游业务能力等,最终实现村落三古文化的全方位保护与利用。

5 结语

古树作为历史文化名村——大芦村珍贵的乡土资源,体现了独特、实用性的地域风俗和中国传统的风水文化。对大芦村古树资源与特点进行了分析,整理了古树分布现状,发掘了文化内涵,为后续科学与可持续性开发、规范化建设提供了参考,也可为绿色发展、文化建设及乡村旅游助力。

参考文献:

[1] 周忠朗.古树名木景观的认定、保护和利用——莫干山古树名木景观资源的调查研究[J].中国园林,1993,9(2):52-55.

[2] 王玉山,陶 娟,赵进红,等.古树名木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3):1196-1198,1201.

[3] 黎 勇.关于大芦村古建筑群景观的风水文化探讨[J].建筑技艺,2009(10):112-115.

[4] 张婧婷,李 丹,朱鹏飞.大芦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研究[J].民族论坛,2015(12):105-107.

[5] 李 丹,朱鹏飞,张婧婷,等.广西大芦村文化生态及其历史文化研究[J].绿色科技,2017(13):36-39.

[6] 曾丽群,朱鹏飞,单国彬.传统村落保护红线划定与发展对策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5(7):113-116.

[7] 苏凤秀,朱鹏飞,莫 丹,等.广西大芦古村植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J].广西城镇建设,2014(10):136-139.

[8] 苏凤秀,杨舒敏,徐 朕,等.风水林树木景观研究——以广西大芦村为例[J].广西农学报,2017,32(3):35-38.

[9] DB11/T 478-2007,古树名木评价标准[S].

[10] 庄雪影.园林树木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

[11] 许 华,赵敏亚,李思萍,等.古村落古树的调查与景观价值评估——以珠海市会同村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6):1478-1483,1486.

[12] 杨永琪.大芦村的古树[J].国土绿化,2003(1):24.

[13] 王涵洁.广西钦州大芦村古楹联整理及其内涵初探[J].传承,2015(10):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