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2019-03-27尹飞霄

现代企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双创高质量发展

尹飞霄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的蓬勃发展,创新创业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创新创业主体越来越多元化,各种类型的支撑服务平台不断丰富,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氛围愈加浓厚,“双创”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取得明显的成就和较好的效果;“双创”持续向更广领域、更高层级和更深程度推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扩大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和改善民生、实现机会公正、公平和社會阶层的纵、横向流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尽管如此,但“双创”领域还存在生态环境不够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各种规模企业之间融合发展不充分、创新创业区域深度合作欠佳、协同创新不到位以及部分政策落实不及时等问题。这与高质量发展明显不符。因此,以高质量发展为宗旨,打造“双创”升级版,推动“双创”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探索区域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出新举措,实施“抓重点、补短板、建优势、增能力、强弱项”,推动“双创”工作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1.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然要求“双创”活动与时俱进,上新台阶、有大作为,以更高水平、更强动能适应和服务于高质量发展。要以更积极、灵活的体制、机制创新,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营造助力高质量发展的浓郁社会氛围;要聚焦构建良好双创生态系统,推动双创主体协同融通,拓展双创国际发展新空间,打通创业孵化载体的链条,优化创新创业资源配置,提升双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以新使命新要求不断推动双创工作上水平,为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新动能、提升我国经济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2.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需要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支撑,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在微观上,要求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尽管我国是全球制造第一大国,生产全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产品,但是产品的科技含量不高,品牌效应不强,产品和服务质量无法满足人们高品质的需求。要加快国家创新创业基础设施,瞄准国际标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在中观上,注重产业价值链的提升和区域间协同合作。前者要求从加工组装向研发、设计、品牌、供应链管理攀升,后者则要求区域间协同合作进行研发活动,避免科技活动的重复浪费。在宏观上,要求提高创新创业的效率。要求推动创新创业机制体制变革,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优化创新创业资源配置,提高“双创”的投入产出效率。

3.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是“双创”工作升级的必然。“双创”活动开展以来,取得了较好的成就,实现了从局部到全局、从现象到本质的跨越式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各地有各种类型的众创空间5500余家,其中科技类孵化器数量已超过4000家;日均新增企业1.6万家;在孵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8.7%,拥有有效知识产权达22万项;已有独角兽企业151家,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但是,“双创”过程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小城市、中西部地区面临着“双创”主体素质不高,政府财力有限等问题,这必然要求创新创业从“数量型”扩展向“质量型”发展转变,集中资源扶持那些技术水平高、市场前景广阔高水平“双创”项目。

4.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是“志”高和“智”高的结合。“志”高指创新创业者要有远大的志向,不能为了短暂的经济利益而创业,也不一定非得颠覆世界而创新,应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创新创业。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就是要以服务社会、优化社会、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为目的。“智”高则指“双创”项目的智慧性、科技性。当前很多“创客”对智慧性、科技性的认知囿于互联网、大数据等网络技术。实际上网络和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最重要的是通过科技性技术,解决实现问题,如研究出绿色环保的建筑材料等。

二、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1.创新创业基础支撑不牢靠。一是教育体制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育。高等院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高地,高校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高等教育课程设计、培养模式、师资力量等方面缺少系统和科学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理论教学体系;职业教育方面,缺少对学生主动创新创业的潜能的激发。二是尚未形成高层次人才流动的制度体系。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和国际人才短缺;由于教育、医疗、住房等配套条件滞后导致人才流动渠道不够畅通;科研人员离岗创新创业的机制体制不够完善。三是创新成果的转化机制不健全。技术市场体系不成熟、中介机构不完善、分配机制缺乏激励作用等问题,严重影响科技成果的市场化,抑制创新创业的活力。

2.创新能力较弱,突破性成果较少。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主要表现为产业技术中核心的专利技术较少,我国专利授权量仅占申请量的一半,而发明专利授权量仅占五分之一,其中还有近25%来自国外。在高科技领域中,美、日两国拥有的专利数量大约占全世界专利总量的90%,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所有国家只占10%左右。大量的高精尖技术和装备需要依赖进口,关键领域和新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就科技领域内的突破性科研成果无论数量方面还是质量方面,我国仍旧无法与美、日两国相抗衡。即使是在我国应用非常广泛的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发展也仍面临缺“芯”少“魂”的尴尬局面。

3.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完善。创新创业成效关键在于是否有适宜的生态环境。“双创”生态环境主要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组织机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营商环境、政策制度、创新创业氛围等;创新创业机制体制等。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双创”主体之间联系较为松散,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欠佳,导致出现有技术无市场转化,有市场无科技含量的现象。高端要素,如高素质人才、具有国际化的创投机构、尖端的研发能力等相当匮乏,使得“双创”项目同质化现象严重。国民的创新精神、创业意愿不强。创新创业是一种高风险、高投入的活动,加上国内营商环境还不够理想,行政审批手续繁杂,周期长,效率低,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难以持续。创新创业的机制体制不畅,如对科研人员的管理制度僵化,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不活,科研人员参与创新创业的安全感缺乏,融资难融资贵的局面没有得到有效扭转,严重影响他们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创新创业载体如众创空间、孵化基地运营机制行政化,缺乏市场机制,制约发展空间。

4.创新创业政策协调性和操作性弱。针对创新创业,国家、省级、地市、县市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甚至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也有相应的落地操作细则。但下级政府及部门对上级政策和文件精神的解读难免存在偏差,实施细則难以落地,从而导致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差,甚至出现矛盾,工作协同推进不够,地方难以贯彻落实。另外,由于创新创业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强,地方政府之间存在逐底竞争,导致少数创新创业者动机不纯,以“双创”项目作为套利的载体,进行不当得到。如此一来,“双创”项目的持续差,政策的效力发挥不佳。

三、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1.深化改革,释放制度活力。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持续“放管服”改革,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加大普惠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推进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制度,为“双创”主体松绑、减负;实施创新项目计划,对高层次人才、留学归国人员等重点人群的自主创业项目进行择优资助,并自动列入政府采购支持清单;以灵活的制度安排,打造一批具有特色、高效的众创空间和创客基地,集聚创新创业资源。

2.统筹规划,形成政策合力。政府应着眼于创新创业主体的需求,加强政府政策的顶层设计,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形成较好的制度环境,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政策体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形成“双创”的政策支持体系;同时,对各层级政府、各部门发布有关政策举措进行梳理,确保各级各项政策之间的连贯性、统一性和操作性。

3.健全保障,激发人才潜力。健全人才流动激励机制,大力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促进人才合理自由流动,构建安全网络,解决人才流动的后顾之忧。加大科研人员离岗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健全科研人员离岗创新创业保障体系,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潜能。通力合作,多管齐下,加快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4.精细管理,提升财税效力。拓宽“双创”项目的融资渠道,不断完善金融、财税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扩大信贷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创立政府“双创”基金,优化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推动破解“双创”项目融资难题。落实国家税改有关方案,完善鼓励创新创业的税费减免政策、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科创券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税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民间资金进入高水平“双创”项目,撬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

5.解放思想,发挥市场魔力。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加大对一线科研人员奖励力度。鼓励科技人员以自主科技成果、商标、专利和非专利技术等出资、入股创办企业,参与创新创业。利用互联网,培育网络中介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总之,为了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思想,发挥市场和行政“两只手”的作用,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环境,打造强有力的“双创”人才队伍,提供持续发展动力,为“双创”保驾护航。[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18年度高校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区域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测度与评价”(FX2018116);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大学生创业绩效研究——基于创业教育视角”(2018055)。]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双创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