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5G毫米波频谱兼容性研究动态

2019-03-27谢刚李方圆刘仲亚曾昱祺王坦

移动通信 2019年2期
关键词:无源议题频段

谢刚 李方圆 刘仲亚 曾昱祺 王坦

【摘  要】首先阐述和总结了候选频段无线电业务划分情况。接着,结合5G参数,梳理了典型研究场景、重点相关无线电业务特征与研究方法。最后,对全球开展的兼容性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5G系统;毫米波;频谱;兼容性研究

1   引言

5G主要面向三个应用场景,即增强型移动宽带、大规模机器类通信以及高可靠低时延通信。5G系统所需的传输速率、容量、性能等远远超出4G系统。而频谱作为影响国际移动通信系统(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IMT)的最基本因素之一,随着需求的高速增长,其缺口日益扩大。目前在低频段方面(6 GHz以下),没有足够的频段可用。因此,为5G寻找高频段以供使用很有必要。

国际电信联盟在2015年世界無线电通信大会(World Radiocommunication Conference,WRC-15)[1]上为2019年WRC大会设立了5G频率议题1.13,并特设了TG 5/1工作组开展相关工作。该议题旨在研究IMT与现存业务共享毫米波频段的可行性,为IMT系统确定频段,以实现其在2020年及未来的发展[2]。该议题包含12个6 GHz以上的候选频段(范围为24.25 GHz—86 GHz),标志着5G频谱朝向毫米波时代。

随着2019年WRC大会的临近,1.13议题的研究与协调日趋白热化。三年来,各国均提交了多份候选频段研究报告,给出了兼容性研究结果和有关政策建议。2018年8月,TG 5/1工作组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六次会议,此次会议是WRC-19大会召开之前的最后一次会议,标志着全球5G毫米波频谱有关兼容性研究和政策的起草工作已基本完成。

文章基于全球议题研究进展情况,根据ITU的相关报告和建议,分析了国际上5G毫米波频段IMT与相关业务兼容性研究现状。通过阐述候选频段的业务情况,对当前的研究动态进行概括总结;接着,结合5G参数,阐述了其研究场景、重点业务与研究方法;最后重点概括大会准备会议(Conference Preparatory Meeting, CPM)报告草案[3]中的研究结果,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意义。

2   频段业务情况

1.13议题一共确定了12个候选频段,其中,在《无线电规则》[4]中现有移动业务划分的频段有9个:24.25 GHz—27.5 GHz、37 GHz—40.5 GHz、42.5 GHz—43.5 GHz、45.5 GHz—47 GHz、47.2 GHz—50.2 GHz、50.4 GHz—52.6 GHz、66 GHz—71 GHz、71 GHz—76 GHz、81 GHz—86 GHz;尚未进行划分的频段有3个:31.8 GHz—33.4 GHz、40.5 GHz—42.5 GHz和47 GHz—47.2 GHz。具体分布如图1所示。

由于议题候选频段范围跨度大、大多带宽较宽,每个候选频段涉及的同频、邻频无线电业务种类都很多。经统计,议题涉及的业务种类多达十余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5],将涉及业务的有关定义以及分类相关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26 GHz频段(24.25 GHz—27.5 GHz频段)作为全球研究的焦点,其同频、邻频的划分情况尤为复杂[6],如图2所示。

由于候选频段内划分的无线电业务不一样,其兼容性研究类型也各不相同。例如,26 GHz频段内对FS、MS、ISS、FSS、EESS以及SRS进行同频研究,对EESS(无源)和RAS进行邻频研究。议题各频段涉及的同频、邻频研究案例如表2所示,总计多达近60个。

3   5G参数分析和兼容性研究方法总结

3.1  相关参数分析

本节主要阐述5G基站参数及传播模型。其中5G基站参数均来自IMT研究组[7-8],以26 GHz为例,如表3所示。

在模型的选取上,根据ITU建议书[9],5G地球站到星间链路一般考虑自由空间[10]、大气和地物损耗,而就地对空路径传播而言,还需考虑降水以及云引起的衰减、多径效应等。

其中,在10 GHz以下,由大气气体引起的衰减通常忽略不计,而在10 GHz以上,随着频率增大其影响逐渐增加。根据ITU-R P.676建议书,从海平面至海拔高度10 km的范围内,可由以下简化公式计算大气气体衰减:

式(1)中,γo代表在干燥空气中的特定衰减,γw代表在湿空气中的特定衰减,f是频率(GHz),N'Oxygen(f)和N'Water Vapour(f)是频率依赖的复折射率的虚部。根据ITU-R P.618建议书,对于18 GHz以上频率操作的系统,还需要考虑大气衰减带来的影响。因此,一般情况下,考虑降雨、大气、云以及对流层闪烁带来的总体衰减(dB)[11],其计算方法为:

式(2)中,AR(p)、AC(p)、AG(p)、AS(p)分别是降雨、云、大气以及对流层闪烁引起的衰减;p是0.001%至50%范围内衰减超过的概率。就地物损耗而言,取由于不同地理位置概率(1%~100%)产生的平均值,根据ITU-R P.2108建议书,计算方法为:

式(3)中,K1=93(f0.175),A1=0.05,Q-1(p/100)为逆互补正态分布函数,θ为仰角,f为频率,p为地理位置概率,取值范围为1%~100%。

3.2  兼容性研究方法

目前,5G高频段上IMT系统与很多业务存在共存兼容问题,主要分为地对空和地对地两种场景。不同频段间需要研究这两种不同的场景业务,其详情如表4所示:

下面对地对空、地对地场景分别进行兼容性研究方法总结。

(1)地对空

在地对空场景的兼容性研究中,IMT系统的全球大规模部署会给卫星空间电台的接收带来干扰,主要研究确定干扰值来探究基站分布带来的干扰影响。

例如,26 GHz频段卫星间业务(ISS)与IMT系统共存场景中,地球静止轨道卫星(GSO)的接收天线时刻指向非静止轨道卫星(NGSO),但NGSO的位置却时刻发生改变,有时可能会出现在GSO与IMT系统中间时,GSO将会接收到来自IMT基站的下行干扰信号,其场景示意图如图3所示[12]。

因此其仿真通常需要专业的卫星类仿真软件进行还原。通过软件对IMT系统全球部署进行建模,再对卫星业务运行场景进行模拟,最后仿真分析干扰影响。

(2)地对地

在地对地场景中,IMT系统会对各类固定站或地球站的接收产生干扰,主要研究两者之间的保护距离,以免地球站接收到IMT基站发出的干扰或IMT基站接收到来自地球站与卫星通信的反向干扰(一般特指FSS业务)。

例如,26 GHz频段卫星科学探测业务(EESS)与IMT系统共存场景分为两种,空间电台可能是GSO,也可能是NGSO。在GSO场景中,由于地球站时刻指向GSO卫星,仰角往往是一定的,但纬度越高,仰角相对越低,IMT系统就可能会对其发送干扰;而在NGSO场景中,若NGSO卫星运行到地球表面切线,此刻仰角会很低,IMT系统集总干扰就可能会影响到地球站的接收。

因此,IMT系统与其它地面系统的研究中传统上会采用一种“挖洞式”建模方法。模型以EESS地球站作为中心点,在一定距离外部署多圈IMT基站,再设定一定的保护距离后,将保护距离范围内的IMT-2020基站挖掉,仿真并验证其干扰效果。其挖洞式模型示意图如图4所示:

4   研究结果总结

本节通过分析CPM报告,概括了当前候选频段IMT与各业务之间兼容性研究结果,其中45.5 GHz—47 GHz和47 GHz—47.2 GHz频段全球没有开展研究,故无相关信息。

4.1  24.25 GHz—27.5 GHz

地对地场景中,IMT分别与EESS、SRS、RAS、FSS以及FS有兼容性研究。这些业务在研究时还需要考虑影响结果的场景特征,一般有以下几点:

(1)环境因素,如郊区、城市或混合的城郊环境;

(2)地球站选址,所考虑的地址是否是特定地点。

研究结果范围源自考虑了不同的场景特征,有的业务需考虑特有的场景特征,如表5所示:

地对空场景中,IMT分别与EESS(无源)、FSS以及ISS有兼容性研究。其中EESS(无源)业务通常采用干扰超出门限(dB)与无用发射限值(dBW/200 MHz)来显示结果,FSS业务通常采用干扰噪声比(I/N)来显示,而ISS通常采用干扰余量来显示研究结果。其研究结果如表6所示。

4.2  31.8 GHz—33.4 GHz

IMT分别与RNS、SRS(空對地)、EESS(无源)以及RAS有兼容性研究。研究结果如表7所示。

4.3  37 GHz—43.5 GHz

IMT分别与FSS/BSS/MSS(空对地)、SRS、EESS/SRS(无源)、FSS、FS以及RAS有兼容性研究。研究结果如表8所示。

其中FS研究表明,假设FS系统直接指向IMT部署区域(即发射机位于IMT以南1.1 km处,接收机位于以北1.1 km处),0.8%的快照干扰超过了FS系统干扰要求(I/N=10 dB)。

4.4  47.2 GHz—52.6 GHz

IMT分别与FSS、FSS/BSS/MSS(空对地)、RAS、SRS以及EESS(无源)有兼容性研究。研究结果如表9所示:

4.5  66 GHz—86 GHz

IMT分别与ISS、FS、EESS(无源)、RAS、FSS、RLS以及MSS有兼容性研究,研究结果如表10所示:

其中,MSS研究结果表明,在IMT BS天线指向低于地平线1.8°,IMT UE直接指向卫星,BS和UE的总输出功率为27 dBm/200 MHz和18 dBm/200 MHz,干扰电平的范围为-347 dBW/MHz~-176 dBW/MHz(不同仰角)。

RLS研究结果表明,IMT BS无用发射的最大附加隔离度要求应为11.5 dB(基线)、9.6 dB(敏感性),而IMT UE不需要额外的隔离度。但也有研究表示由于没有可用的无用发射电平模型或相邻频段IMT天线方向图,须提供比-30 dBm/MHz更严格的限值(附加隔离度超过17 dB)。

5   结束语

相对于4G系统,IMT-2020系统在覆盖、容量、性能等方面要求更高,其频谱需求更大。相对而言,毫米波频段频谱资源更为丰富,成为了5G移动通信系统的候选频段。但毫米波频段兼容性研究工作十分复杂,一方面,5G在毫米波有着独特的部署场景和技术特征;另一方面,该频段所涵盖的业务十分广泛。ITU在WRC-15大会上设立的5G频率议题1.13,意在解决5G和其他业务的兼容和协调问题。

随着第六次会议圆满结束,5G毫米波频段兼容性研究工作将取得阶段性成功。三年来,全球各国向ITU提交了多份研究报告和相关建议,本文阐述了候选频段业务划分情况,分析了5G基站参数、传播模型以及兼容性研究方法,重点对兼容性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以期为我国后续的研究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ITU-R. Decision on the establishment and terms of reference of study group 5 task group 5/1 (TG 5/1) on WRC-19 agenda item 1.13: CPM19-1[R]. 2015.

[2] ITU-R. Final Acts WRC-15 [R]. World Radio communication Conference, 2015: 294-296.

[3] ITU-R. Conference Preparatory Meeting for WRC-19 [R]. 2018.

[4] ITU-R. Radio Regulations of the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R]. 201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S]. 2014.

[6] 中国无线电管理局. 26GHz频段走向解析[DB/OL]. (2018-05-01)[2019-01-10]. http://www.srrc.org.cn/.

[7] ITU-R. Spectrum needs and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terrestrial component of IMT in the frequency range between 24.25 GHz and 86 GHz[R]. 2017.

[8] Recommendation ITU-R M.2101-0.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IMT networks and systems for use in sharing and compatibility studies[R]. 2017.

[9] Recommendation ITU-R P.619-1. Propagation data requir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interference between stations in space and those o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R]. 1992.

[10] Recommendation ITU-R P.525-3. Calculation of free-space attenuation [R]. 2016.

[11] Recommendation ITU-R P.618-12. Propagation data and prediction methods required for the design of Earth-spac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s[R]. 2015.

[12] 王坦,何天琦. 5G毫米波焦點频段(26GHz)全球研究动态与展望[J]. 电讯技术, 2018(3): 356-362.

猜你喜欢

无源议题频段
5G高新视频的双频段协同传输
gPhone重力仪的面波频段响应实测研究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一种三相无源逆变电源供电方案设计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基于PCH模型的航天器姿态无源控制
无源互调干扰对TD-LTE系统的影响研究
新型无源无损软开关Cuk变换器的研制
API China & PHARMPACK & SINOPHEX关注制药企业环保议题
例谈群文阅读教学的议题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