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清胃散对菌斑性牙龈炎疗效的影响研究

2019-03-27黄洁张纪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牙龈炎菌斑牙周

黄洁张纪达

1.绍兴市口腔医院 浙江,绍兴 312099 2.浙江中医药大学

菌斑性牙龈炎是最为常见的感染性口腔疾病之一,又被称为边缘性牙龈炎、慢性牙龈炎或单纯性牙龈炎等,临床主要表现为牙龈出血、红肿疼痛、口臭等[1]。目前多采用超声波洁治术、局部药物抗菌抗炎、口腔卫生指导等系统基础治疗,但菌斑作为一种包含多种细菌的微生物膜会不断地在牙面形成,复发性强,故抑制菌斑形成对治疗菌斑性牙龈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菌斑性牙龈炎已取得显著疗效,且无明显副作用[4]。本研究以绍兴市口腔医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菌斑性牙龈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自拟清胃散联合系统牙龈基础治疗对菌斑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以期指导菌斑性牙龈炎的临床用药。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120例菌斑性牙龈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20~69岁,平均(46.51±10.28)岁,病程 0.2~5年,平均(1.86±0.53)年。对照组男 31例、女 29例,年龄 21~67岁,平均(44.86±10.05)岁;病程 0.3~6 年,平均(1.94±0.62)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牙周病诊疗指南》[5]中菌斑性牙龈炎的诊断标准:牙龈暗红,龈沟液增多,龈乳头肿胀,伴有刷牙出血、口臭;无牙周结缔组织附着丧失及牙槽骨丧失;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牙龈组织Dickkopf-1蛋白含量。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6]中胃火炽盛证的中医辨证标准:(1)主症:胃脘灼热或灼痛,口臭,渴喜冷饮,舌红苔黄。(2)次症:消谷善饥,牙龈红肿或灼痛,呕血或齿蛆而血色鲜红,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脉数或滑数。具备主症3项(舌象必备),或主症2项(舌象必备)+次症2项或以上,即可确诊。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1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 20~70 岁;(3)口内余留牙≥20 颗;(4)无吸烟史;(5)治疗前1个月内未使用过其他含漱液,3个月内未接受全口洁治;(6)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2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心、肝、肺、肾及造血系统等功能障碍者;(2)对研究药物过敏者;(3)妊娠期、哺乳期妇女;(4)治疗前使用过抗菌药物者;(5)依从性差,不配合治疗者;(6)精神障碍者。

1.4 方法 两组患者均以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均接受相同的口腔卫生指导,定期洁治与复查。

1.4.1 对照组 予以常规牙龈基础治疗,具体包括牙龈洁治、清洗、抛光,使用0.1%氯己定含漱液(哈尔滨乐泰药业生产,国药准字:H20064451)含漱,饭后含漱1min,每次5~10mL,3次/d。含漱后不再使用清水漱口,30min内禁止进食。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清胃散治疗,处方:生地黄12g,升麻15g,金银花30g,黄连12g,玄参 15g,牡丹皮 12g,甘草 15g,赤芍 15g,牛膝10g,石斛 12g。1 剂/d,加入 600mL 水煎至 200mL,于早晚分2次顿服,100mL/次。

1.5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牙周状态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牙周状况检查:每位患者均检查6个牙位,并详细记录每个牙位4个位点(正中、近中、远中颊侧及正中舌侧)以上牙周状态指数,即牙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取其平均值;(2)不良反应:对每例患者在治疗期间的皮肤瘙痒、恶心等不良反应/事件进行详尽记录。

1.6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相关文献确定疗效评定标准[6]。显效:牙龈颜色恢复正常,肿痛、出血等症状消失,无牙周袋,PLI、GI、SBI均降低≥0.5 分;有效:以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PLI、GI、SBI 其中 1~2 项降低≥0.5分;无效:上述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牙周状况及以上指标亦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同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显著高于对照组81.67%(4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PLI、GI及SB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PLI、GI及SBI值均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有纳差2例、恶心1例、腹泻1例、皮肤瘙痒1例;对照组出现纳差1例、恶心1例、皮肤瘙痒1例。对照组不良反应率 5.00%(3/60),观察组为 8.33%(5/6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6,P=0.46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状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4.77±0.67 2.12±0.49**##4.86±0.70 2.95±0.56**组别 例数 时间 PLI GI SBI观察组60对照组6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56±0.62 1.83±0.39**##4.37±0.64 2.85±0.57**4.14±0.69 2.82±0.60**##4.25±0.58 3.46±0.53**

3 讨论

菌斑性牙龈炎是牙龈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部位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7]。有研究显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菌斑性牙龈炎患病率在70%~90%左右,成人患病率约为70%[8]。若未及时接受规范化治疗,其病情可持续进展,最终引发牙齿移位、松动甚至脱落。目前普遍认为菌斑是牙周炎的始动因子,积聚于牙颈部与龈沟内的菌斑中的微生物作用于牙龈,促使炎症反应发生。另外牙结石、食物嵌塞等因素可加重菌斑积聚,加快病情进展。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去除牙龈局部刺激因素,同时进行局部抗炎治疗。当前治疗手段以超声波洁治术、含漱液含漱为主,通过局部刮治清除龈上牙结石、细菌、色素等,消除致病菌滞留环境,虽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因患者口腔中含有大量革兰阴性厌氧菌,加之口腔不断分泌唾液,使含漱药物无法长时间停留在牙周袋内,治疗效果受到影响,故单纯的系统牙龈基础治疗存在着局限性。

中医认为菌斑性牙龈炎属于“牙宣”“牙痈”等范畴。菌斑性牙龈炎胃火炽盛证表现为胃火上蒸,消齿灼龈;或肾阴亏损、津液亏虚、虚火上炎,诱发牙龈肿痛出血,故菌斑性牙龈炎与肠胃功能失调、肾气盛衰有关。据其病因和病机,中医治法应为清胃泻火。本研究中,笔者以李东垣《脾胃论》中清胃散为基础方创制自拟清胃散,并依据临床经验加入金银花,使之具备清胃凉血、清热解毒之功效。方中生地黄为君药,具有清热解毒、温肾益阳、凉血滋阴之功效;升麻、金银花、黄连为臣药,有发散火郁、清解热毒、散结痈之功;玄参、牛膝、石斛可平胃气、除虚热、安神志,赤芍、牡丹皮活血化瘀、清热止痛,此五者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可共奏清热泻火、凉血散瘀之功效,正好切合菌斑性牙龈炎胃火炽盛证的中医病机要点。现代药理研究显示生地黄可通过扩张血管、抑制血管炎症等途径,改善机体胃热症状[9];金银花中酚酸类等有效成分可促使淋巴细胞转化、强化白细胞吞噬功能、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进而抑制靶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等细胞因子[10];牛膝、石斛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自由基活性,从而达到抗炎、抗菌的效果[11-12]。因此,采用自拟清胃散与系统牙龈基础治疗联合方案,在去除局部刺激因素的同时,能有效杀灭残留细菌并持续抑制潜在的致病因素,从而达到良好控制菌斑,避免反复发作的效果。

本研究发现,治疗2周后,与常规系统牙龈基础治疗的对照组比较,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自拟清胃散治疗的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67%;说明自拟清胃散联合系统牙龈基础治疗对迅速消除患者症状体征、提升整体治疗效果更有利。本研究还显示,观察组治疗后PLI、GI及SBI值较对照组同期相比均显著降低,提示菌斑性牙龈炎加用自拟清胃散辅助治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牙周状况。此外本研究中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副作用均较轻微,说明菌斑性牙龈炎患者对本联合疗法的耐受性较高。

综上所述,菌斑性牙龈炎应用自拟清胃散联合系统牙龈基础治疗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体征,维持牙周健康状态,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临床上对菌斑性牙龈炎患者除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外,还应加强口腔卫生指导,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菌斑能力,嘱患者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注意定期复查。

猜你喜欢

牙龈炎菌斑牙周
探讨牙周联合正畸用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治疗的疗效及对牙周临床指数和牙周功能的影响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云南省农村65~74岁老年人牙周状况及其相关因素
透析患者牙周疾病治疗评估研究进展
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慢性牙龈炎的临床疗效
探讨康复新液治疗口腔正畸患儿慢性牙龈炎的临床效果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根管治疗后牙周治疗时机的选择研究
牙龈炎 不起眼的“杀手”
龈下菌斑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