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教师假声示范在女生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9-03-26李强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4期
关键词:假声咬字音准

李强

【摘要】声乐教学过程中,男教师在教授女生时很容易在音准、共鸣和咬字等方面出现问题,这些都源于男女生喉部器官在生理构造上的根本差异。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男教师采用假声进行示范演唱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本研究随机选取某高校学前教育2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问卷以及教学经验总结等方法发现:(1)男教师运用假声发声示范时对女生在音准、发声效果等方面有显著效果;(2)假声示范在情感、力度以及节奏上没有明显效果;(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真、假声示范相互结合。

【关键词】假声示范 声乐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成都文理学院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X2016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211-02

一、问题的提出

男教师教男学生,女教师教女学生一直作为主流“规则”广泛应用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但随着相关专业的研究以及高校发展需求,人们也越来也重视“异性效应”在教学中产生的积极作用。但异性间的声乐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男女嗓音生理机能上的本质区别,这将直接影响学生理解和模仿声音的准确性。由此,所表现出来的是学生不能很快从男教师的示范声中准确找到音高位置。此外,示范中的共鸣、咬字以及在歌曲的情感处理上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此说来,异性教学不但没从形式上带来教学优势,反而产生了诸多客观困难,让人得不偿失。本人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实践和对比实验等研究方法发现,男教师采用假声进行声乐演唱示范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

二、研究方法

(一)实验对象

本研究随机选取某高校同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240名学生为实验对象,共分成四批次,每批次60人,每批次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每组30人。所有研究对象在实验前期有过1年集体声乐学习经验,且出自同一教师,每批次中的两组在进行实验前进行统一声乐测验,并根据声乐测验结果对两组同学声乐演唱能力进行均衡分配。

(二)实验设计

1.实验假设:男教师采用假声示范对女生模仿演唱时的音准、共鸣和情感等方面优于真声。

2.实验模式:等组实验

3.实验变量

自变量:男教师采用真声或假声进行演唱示范

因变量:学生演唱时的音准、共鸣、情感和力度

4.基本程序

设计测验题目→录制测验音频→学生按水平分组→听辨录音→录制视频资料→整理数据→分析数据→重复深入

(三)实验结果

三、结果分析

(一)低声区真假声在示范时音准差异不明显

当男教师在低声区进行假声示范时,学生在音准方面获得4分(含)以上人数比为87.96%,以真声示范时获得4分(含)以上人数比为83.49%。虽然假声在人数比上略占优势,但优势并不显著。且本人在示范过程中发现,在低声区运用假声示范时比其他音区难度较大,效果不好。

(二)真声示范下的中、高低声区音准偏低严重

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在真假声示范后,学生在低音区的音准上差异并不明显,但到中、高声区,真声示范后的音准偏差人数越来越多,特别是在高音区,音准偏离的人数达到76.15%。

(三)真、假声示范在偏音走向上呈现各自特点

当学生在模仿教师示范演唱后发生音准偏离的情况呈现如下特点:在低音区进行假声示范时,学生多容易出现音准偏高;中声区进行假声示范时,没有明显的偏低偏高特点;高声区假声示范时,多出现音准偏低。在真声示范时,无论是在低声区或是中、高声区,学生都容易发生音准偏,且越往高音区行进,其偏离的程度越高,也就意味著音准越差。

(四)从咬字的准确度上看,真声比假声更有优势

在实验过程中,真声示范后的同学大部分能直接通过示范,基本准确的掌握示范教师的发音咬字信息;而假声示范后,较多同学都需要再次聆听一遍,或者通过询问获得具体的发音信息。由此我们初步推断,在聆听声音示范的准确程度上真声比假声更有优势。

(五)假声示范后学生反应时长较短

反应时长在此指教师在示范发声后到学生再现示范效果的时间间隔。实验过程中,真声示范后学生反应时间超过3秒以上的人数为4.58%,而假声示范时则仅有2.08%,虽然从数据上看两者间差异并不是很大,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们明显感受到真声示范后的学生更加难以找到和教师同样音准的音响,有时学生在尽力演唱之前产生了长时间的思考,而有的学生则在不断的调整和尝试,甚至唱完后自己也无法判断出自己的演唱是否准确。由此可见,假声示范能更加有效的缩短反应时长,使得学生在模仿示范时更加自信,从而达到音准准确。

(六)节奏、力度和情感上没有明显差异

在实验中,分别用真、假声录制两份节奏相同、力度变化相同的音频给两组同学进行听辨,结果表明无论真声或是假声示范,对节奏和力度这两项音乐要素的影响不大。试验后,又选择两首音乐情绪和情感有明显差异的歌曲让学生进行听辨,学生在歌曲情感判断上差异不大。

(七)学生普遍认为模仿真声比假声更容易

在经试验后的问卷调查显示,认为真声难以模仿的同学占19.83%,而认为假声难以模仿的占27.73%。总体而言,学生普遍认为真声示范比假声示范更加容易。在对其原因进行分析统计后显示,认为产生模仿困难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自身气息不足”、“确定音高困难”和“唱不上去”三点,其中采用假声示范后的同学选择“假声声音听起来比较奇怪”这一选项也比较多,占15.12%。此外,学生选择真声示范后 “无法确定音高”的人数比占35.53%,而选择假声示范后“无法确定音高”的人数比则占27.73%,从该组数据上看,假声示范给学生带来的音准感比真声示范略有优势。

四、建議

(一)真、假声示范相结合

根据教学和实验对比发现,假声虽然在中、高声区能够提高女声演唱音准,但并不意味着假声示范多多益善。因为,假声虽然是以接近女声状态进行的示范,但毕竟其发声机理和效果都有别于纯女声歌唱状态。由此建议发声示范时在低声区以真声为主,在中、高声区可多以假声为主,在示范歌曲演唱时以真声为主,在示范某一句的音准和需要寻找共鸣等发声效果时可多以假声为主。

(二)中、高声区进行假声示范有效提高音准

根据实验研究可知,真假声在低声区进行示范时,对学生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在中、高声区时,假声示范对于改善学生音准有明显优势。由此建议男教师在对女学生提供示范时,主要集中在中、高声区,低声区采用真声示范即可。

(三)用真声示范调节咬字

咬字是歌唱的重要环节,一首歌曲中如果咬字出现问题,空有音准和良好的共鸣效果都失去了意义。因此,男教师在示范完整演唱时应以真声为主,而需要示范某一个字、词或句子的音准、声音状态时,可进行假声示范。

(四)采用假声示范引导口腔和头腔共鸣

假声示范从演唱效果上看是能够接近女声演唱效果的,而这种相似的演唱效果就包含共鸣运的相似性。一般情况下,歌唱共鸣有三大部分,即头腔、口腔和胸腔。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演唱过程中都离不开这三种共鸣腔体的运用。而男女的区别在于每一部分所占比例多少。男生运用假声进行歌唱示范实际上多在于演唱过程中带动喉咙内部肌肉模仿了女声在头腔和口腔上的共鸣,运用比较好的情况下甚至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而胸腔共鸣属于男生的优势腔体,女声在演唱时所占比例较少。需要注意的是,男生进行假声示范时虽然共鸣腔体发声了改变,但是其动力系统需要保持和真声一致。

(五)以“u”和“o”为始的假声示范

根据教学过程中采用假声示范的经验来看,以“u”和“o”母音进行假声示范对学生学的效果和教师的示范效果更加显著。从学的角度看,学生在模仿演唱带有这两个母音字母时,口腔内部近似中空,上口盖成打哈欠状,这对口腔共鸣的建立是比较好的,特别是“u”字,相较于“a、e、i”而言更容易通向头腔。而从男教师示范的角度来看,虽然这两个歌唱元音在假声示范时并不占绝对优势,但可以通过做大口腔空间,打开牙关等方法出现较好共鸣声响,由此能让学生清晰感受到共鸣位置与效果。

(六)关注教学指导语言

歌唱的学习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教师通过语言、示范等行为让歌唱器官受到科学训练的过程。歌唱器官本身是一件看不见的乐器,因此教师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就显得格外重要。特别是在异性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其次,要结合恰当的比喻和夸张手法;再次,要注意轻松的交流氛围。当然,除此之外,还要积极的配合肢体、表情、眼神等无声的语言,方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乔新建.假声漫议[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季刊),2001.

[2]赵晓阳.假声男高音的鉴别与训练[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5.

[3]姚宇化.论歌唱教学中的教师语言[J].音乐天地,2008.

猜你喜欢

假声咬字音准
声乐歌唱语言与咬字的艺术处理探索
谈声乐“真声”与“假声”演唱技巧
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把握歌唱关键期 有效培养音准感
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假声的有效利用
假声男高音的鉴别与训练
浅谈影响合唱音准的因素
谈如何在二胡教学中掌握好音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