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湘西苗族婚俗文化旅游开发

2019-03-26林佩陈惠敏袁敏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旅游开发湘西

林佩 陈惠敏 袁敏

摘 要:湘西苗族婚俗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极具开发价值。从语言、行为和心意三个方面对湘西苗族婚俗文化传承进行深入剖析,并且基于行为变更和思想变更来解析湘西婚俗文化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变迁,从而对湘西婚俗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性和价值进行分析。最后确立湘西苗族婚俗文化的基本开发方向,并提出湘西苗族文化旅游体验区构建和生态链开发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婚俗文化;旅游开发;体验区;湘西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2-0087-03

引言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少数民族数量较多,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在2010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为1 967 096人,占77.21%。其中,土家族人口1 089 301人,占42.75%;苗族人口863 141人,占33.88%[1]。在众多的湘西文化的组成部分中,苗族的婚俗文化因其封闭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传承方式,而保留着原始的完整的婚礼仪式,极具开发价值。

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关键词“婚俗文化”,共得到565条结果,检索“苗族婚俗文化”所得到的结果为11条。王月娥(2009)对苗族婚俗文化的内容和特色进行详细描述,提出三突出原则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要求[2]。罗进(2012)对苗族婚俗文化的四大特色进行剖析,认为婚俗文化是家庭构建的基础[3]。吴青和郑和兵(2012)探究了苗族婚姻的原始状貌、婚姻观念及婚俗文化特色[4]。杜宝(2016)通过研究苗族情歌的变化,认为新交通和新媒体对苗族婚俗文化的影响较深[5]。谢宁玮和杨旭(2016)认为社会主流文化的发展会影响婚俗文化这种亚文化的发展[6]。龙寸英(2018)通过田野调查发现婚俗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变迁、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国家政策以及经济发展等因素[7]。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对于苗族婚俗文化的内在和外在演变具有较丰富的研究,但是在苗族婚俗文化的应用方面,特别是在旅游开发方面的相关研究较少。

一、湘西苗族婚俗文化内涵

湘西文化中的婚俗文化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其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体现出湘西人民对自然的热爱、崇敬和友善,邻里乡亲之间的和睦、互帮互助与相亲相爱更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其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有着极其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湘西苗族婚俗有独特的民族特色,由于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和闭塞的交通环境使的其传承较好,主要可以从语言传承、行为传承、心意传承来概括[8]。

(一)语言传承

语言是人们沟通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湘西地区苗族人民尤其擅长歌舞,男女双方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后要用对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意。且青年们在谈论自身的爱情生活时表现得十分谨慎,他们通过对歌来不断试探对方,考验对方的品性、智慧。而在成亲的过程中,亲朋好友也会唱“合事歌、农事歌”,通过歌词为新娘和新郎送上祝福。

(二)行为传承

在择偶选婚时,通过“赶边边场”来认识对方;在定亲时,需要做“鸡卜”、“卵卜”、“讨红庚”来判断两个是否八字相合。定亲过后,一般女方不会立即出嫁,需要在家里守3年。这时候苗家小伙需要农忙时节去女方家帮工,到隆重节日给女方父母“过礼”孝敬,苗家人通过这些行为来考核新郎。

(三)心意传承

苗族人民善歌善舞,喜欢用舞蹈和歌声表达自己的心情,也传达祝福之意。苗族婚庆之时,他们会用自己委婉动人的歌声唱出对新人的祝福,并且会举办“排家饭”。这是一种湘西苗族婚庆的宴席形式,一般会让客人在此吃住两天两夜,吃四餐饭。这四餐饭是由新郎家及其叔伯等近亲共同承担,蕴涵着浓郁的亲情。在婚礼结束时,婆家还会给娘家一定礼钱,以感谢娘家对新娘的抚养。

二、湘西苗族婚俗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变迁

(一)婚俗文化行为变迁

随着民族文化的大融合,湘西的婚俗文化发生了一些变化。湘西苗族婚俗目前保留着赶边边场、赶秋千等节日集会形式,为广大的单身男女提供认识接触的机会。婚庆活动内容变化主要包括,时间缩短,婚礼由两天两夜变为一天一夜;新娘穿着传统苗家服饰,一些地区陪嫁的人由必须穿苗服变为简便的日常穿着;婚庆流程简化,将鸡卜、卵卜、开娘钱、洗“和气脸”、喝“撵脚酒”、吃“排家饭”回门等流程缩减;举行婚礼地点变更,以前新郎叔伯等轮流请客人到他们家里吃饭,现在大部分在自家办宴席。

(二)婚俗文化思想变迁

苗族长期流行氏族婚姻,舅权很大,以前有“姑姑女、伸手取”的说法。而由于国家颁布的不允许近亲结婚的政策。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杜绝了这种行为,极大地削弱了舅权。

三、湘西苗族婚俗文化旅游开发意义

(一)文化价值

苗族婚俗在其千百年的积淀过程中,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婚俗上的艺术美与其文化内涵密不可分。湘西地区婚俗中的对歌和哭嫁现象就渗透着一种共同的民族审美,延续下来独特的“哭嫁”环节,表现出女子出嫁和父母之间的相互不舍之情。其次,婚俗的历史演变过程可以折射出其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融,可以为史学家研究历史提供借鉴意义。

同时,苗族居住的地理位置大多较为闭塞,不能达到让更多人主动去学习和了解的效果。苗族婚俗旅游开发是展示地区民俗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旅游者可以自主去学习、体验传统民俗文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文化将不再因区域位置而封闭。

(二)社会价值

在人文地理学中,存在的即合理的。其社会价值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弘扬忠孝伦理观、改善交通条件、缓解就業压力。弘扬忠孝伦理观主要表现在苗族哭嫁成了衡量女子德能的标准,也强化子女孝顺父母的伦理观念,在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意义。改善交通条件,如墨戎苗寨,在未进行旅游开发之前一直是一个较为封闭的苗寨,但自从景区开发以来,墨戎苗寨的交通状况已经逐渐在改善,与古丈县相连接的公路已经建成。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墨戎苗寨以宋祖英家乡与浓郁的民俗风情为名片吸引各地游客,这就要求当地导游人员具备较高的素质来匹配景区发展。随着景区未来的不断发展,这就为一部分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也有利于景区留得住现有人才,吸引进来新思想。

(三)经济价值

以“墨戎苗寨”为例,目前已有相应的婚俗文化表演、传统手工艺展示、苗鼓演出等具有地区特色的文化旅游。婚俗文化多是展示性文化,其资金投入较少、研究性强,可吸引相关研究人员前来参观考察并为其发展出谋划策,在保持当地婚俗习惯传承的同时,将当地婚俗习惯作为旅游发展的核心吸引力,从而产生现实的经济价值。

四、湘西婚俗文化旅游开发原则

(一)创新创意开发

大力推动本地旅游的IP挖掘,汲取当地的婚俗元素,形成具有湘西苗族风格的婚俗IP。深刻挖掘婚俗的文化价值,将婚俗元素植入时尚新潮的当代工艺品,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让旅游者通过文化产品这一载体将湘西苗族风格的婚俗印象带回家,使更多的人通过文化产品来了解和喜爱湘西苗族婚俗文化,以及婚俗文化所代表的苗族传统文化。

同时,围绕湘西苗族婚俗IP打造婚庆旅游基地,将当地的婚俗文化资源与自然风光资源相结合,建设婚庆旅游精品路线。此外,构建旅游地+旅行社+婚庆相关企业的婚庆旅游产业链,提供一体化的婚庆服务,并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提供不同的旅游产品。

(二)全域结合开发

湘西自治州面积范围广、自然景观众多,将这些点串联起来,以点成面,使各地都得到有效的开发,共同发展。在湘西婚俗文化的旅游开发中,主要以主打事业——婚礼为主,为人们提供创意、高质量的婚礼体验。同时,积极联系其他行业,如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新闻传播等行业,以点带动各个行业的发展。

(三)绿色环保开发

对于湘西苗族婚俗文化开发,要注意保护与开发共行,在保护加强时要特别注重对自然环境的保护,这样不仅会给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收入,会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在对一些文化古迹的开发中,以“修旧如旧”为指导观点,保护原有的形态和文化内涵,不破环原有的环境,注重绿色环保。

五、湘西婚俗文化旅游开发思路

(一)婚俗文化旅游体验区构建

1.打造湘西婚俗文化体验区

针对湘西苗族婚俗文化丰富的内涵以及发展现状,设立婚俗文化体验区,对其进行商品具体化,将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婚礼环节具体化。将婚俗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构建环保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文化旅游。旅游业吸引消费者前来消费,与此同时增加了学习湘西婚俗文化的人数,也达到对湘西婚俗文化保护的目的。在旅游开发设计中,以苗族婚俗为主,收集湘西其他少数民族优秀婚礼环节为辅,迎合游客消费需求,打造具体的婚礼环节。

2.打造婚俗文化旅游产品

以旅游市场为载体,不断丰富婚俗文化旅游产品。为了增强湘西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需要丰富完善旅游产品,打造具有特色的湘西婚俗IP形象,把民族的、原始的、特色的苗族文化发掘出来,以适应新的旅游需求比如,打造苗族特色的婚礼环节,将其所包含的赶边边场—讨“八字”与求喜“讨年庚”—抬轿迎娶—哭嫁—傲拜等环节具体形象化。

同时,在此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融入苗族丰富的民俗文化,如在婚礼环节中加上苗族的踩犁口、上刀梯、吹芦笙、接龙舞等,丰富婚礼环节。而对于未开发的婚俗产品,利用湘西丰富的原生态文化打造新婚夫妻度蜜月的“风情体验旅游”,如将湘西周边具有原生态特质的景点(如芙蓉镇、边城茶峒等)打造成精品旅游线路,带给新婚夫妻特色的风情体验。

除此之外,打造民族工艺品销售区,将一系列的民族工艺品进行展示,如服装、印有民族形象的衣物、陶塑作品、民族人物和建筑的雕塑作品、影像书籍等,并将此类产品进行销售,帮助游客了解和传播湘西婚俗文化。

3.开设苗族婚俗体验主题酒店

在婚礼文化体验区开设湘西苗族婚俗文化主题酒店。服务人员穿着民族服饰,对客人进行服务;酒店建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主要以苗族吊脚楼建筑为主,客房装饰为新婚婚房;将民族特色餐饮与消费者的口味结合,引进先进菜品烘焙技术,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民族文化。

4.建立文化展示区

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对湘西婚俗文化中的一些婚礼流程进行删除,如哭嫁部分,人们可能难以接受“哭嫁”,因此可以将这一部分文化在文化展示区进行展示,以博物馆的形式,将其拍成影像资料,以文字和影像为载体,具体形象地展示所有湘西婚俗文化。同时,进行一系列完整的表演,让人们以观看表演的形式去了解与学习湘西婚俗文化。

(二)婚俗文化旅游开发生态链

以湘西婚俗文化为桥梁,逆向整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实施的过程中,以“婚俗加农业”、“婚俗加工业”、“婚俗加服务业”为抓手,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从而提供优秀的服务,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打造真正的休闲式旅游。

1.婚俗文化+农业

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融合”,在农产品比较集中的地方,通过把一系列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起来,用联办的形式,打造“田头超市”,让游客既能体验到亲手采摘特产农产品的乐趣,同时也能解决实地采摘价格高于市场的现象;融入“互联网+思想”,抓住现代人追求绿色无害农家心理,在淘宝等平台发售特色农产品以及农副产品线下体验展示中心,试水O2O新模式,助推农副产品销售线上线下全面开花;同时,提供新鲜的蔬菜瓜果给婚礼备用,让宾客享受,提高湘西婚俗文化事业开发的影响力,增加美誉度和知名度。

2.婚俗文化+工业

湘西婚俗文化事业的发展,需要工业方面的支持,如制造关于婚俗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需要的工艺品,给游客提供特色婚纱头饰品、礼服等相关附属产品,从而扩张劳动市场,增加就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3.婚俗文化+服务业

打造“预约旅行,私人定制”婚礼模式,为不同需求的游客提供特色湘西婚禮;加强与餐饮业的合作,在餐馆中进行特色民族服务;同时,发展传统服饰、婚礼用品等婚礼连带产品,力求实现“一站式”服务。

结语

湘西婚俗文化内容丰富,开发价值大,我们必须深层次发掘婚俗文化,在国家旅游发展规划和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正确开发婚俗文化,将景区、政府、旅游公司和当地居民正确的结合在一起,以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高、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的合作共赢和景区更加长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湘西自治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EB/OL].(2011-12-27).http://www.hytjj.gov.cn/index.aspx?infoid=646&language=cn&lanmuid=59&menuid=9&type=articleinfo

[2]  王月娥.论湘西苗族婚俗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2):118-122.

[3]  罗进.黔东南苗族婚俗文化特色探析[J].兰台世界,2012,(13):23-24.

[4]  吴青,郑和兵.黔东南苗族婚俗文化探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2):74-75.

[5]  杜宝.从湘西苗族情歌的变化看苗族婚俗文化对社会环境演化的再适应[D].吉首:吉首大学,2016.

[6]  谢宁玮,杨旭.贵州苗族婚俗文化内部变异的研究举例[J].人口·社会·法制研究,2016,(Z1):187-189.

[7]  龙寸英.黄平谷陇苗族婚礼仪式变迁探析[J].凯里学院学报,2018,36(4):5-9.

[8]  辞海委员会.辞海(1989年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4723.

猜你喜欢

旅游开发湘西
当代湘西少数民族作家的湘水书写
一桥飞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小天使研学旅行之湘西助学夏令营(下)
金华非遗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探析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庆阳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路径分析
武当山道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