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物冬眠的秘密

2019-03-25罗婧洋

阅读(科学探秘) 2019年12期
关键词:巢穴外界刺猬

罗婧洋

很多动物一到冬天便踪迹全无,直到来年春天才能看到它们活动的身影。这是为什么呢?答案似乎很有趣:它们找了个地方冬眠去了。为了能够顺利度过寒冷的冬天,它们很早就开始做准备,包括寻找舒适的冬眠地点、搜集足够的食物等。

刺猬是异温动物,由于它不能将自己的体温稳定在同一水平,因此当冬天来临时,刺猬会提前在体内储存一层厚厚的脂肪,保证自己在冬眠时有足够的营养;它还会用小树枝和杂草在枯枝、落叶堆等地建造冬眠的巢穴。

当外界环境温度降到15℃~17℃时,刺猬的体温会从34℃下降至1℃~5℃,心跳从每分钟200~280次降到每分钟2~12次。这时刺猬便停止呼吸,开始长达5个月的冬眠。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会进食,然后再次入睡。

生物学家曾对冬眠中的刺猬进行研究,发现刺猬的喉头有一块软骨,可将口腔和咽喉隔开,并盖住气管的人口。所以,千万不要弄醒正处于冬眠中的刺猬,不然刺猬会因为过早从冬眠中醒来而被饿死。

睡鼠是动物王国的“睡眠冠军”,它们每年大约一半的时间都在巢穴里冬眠。睡鼠在冬眠之前会吃很多食物积累脂肪。冬眠时,睡鼠的体温会降低到loC,体重减轻近一半,呼吸几乎停止,外界的任何声音都无法干扰睡鼠的美梦。

在不冬眠的夏季,我们也可以看到睡鼠打盹的样子。这是因为睡鼠有着昼伏夜出的习性。每当夜幕降临时,它们会缓缓睁开蒙咙的双眼,像杂技运动员一样在有刺的树枝上跳来跳去,觅食它们喜爱的浆果。灵敏的嗅觉让睡鼠无论离巢穴有多远,都能找到回去的路。睡鼠生来有着一项和武侠小说里“脱衣逃跑”一样的奇特本领,当睡鼠的尾巴被天敌捉住时,它会很快脱去外层皮肤逃跑。

蛇是变温冷血动物,每当外界温度低于15℃时,它体内的酶会降低活性,不能维持自身基本的生命活动。为了维持体温,蛇便成群聚集在树洞、洞穴、岩石缝隙等干燥的高处,以此来取暖过冬。

冬眠时,蛇依靠消耗体内储存的脂肪过冬。随着冬眠时间的增长,这些营养会变得越来越少,最终使它们的身体处于饥饿状态。等到来年春暖花开,蛇体内的酶逐渐活跃起来时,它们才脱掉越冬的“外衣”,从蛇洞中爬出,并大量觅食补充体能,使自己尽快恢复正常。

黑熊和我們人类一样是杂食动物,无论水果、蔬菜还是肉类,黑熊都爱吃。一到秋天,黑熊就开始频繁地外出活动,它每天用20个小时不停地吃喝,用一个月的时间来“增肥”。等黑熊把身体养得胖胖的,就跑到深山岩洞或者树洞里安稳地冬眠了。不过黑熊的冬眠跟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冬眠不同。黑熊虽然在冬眠,但灵敏的耳朵一旦听到周围有动静,就会立刻醒来,随时做好战斗准备。冬眠中的黑熊虽然不吃不喝,但力气却和平时一样大。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黑熊冬眠的时候只消耗脂肪和水,而且肾脏在冬眠期间几乎不产生尿液,偶尔有很少的一点尿液,也被血液吸收了。因此,黑熊无论何时从冬眠中醒来,都充满力量。冬眠后,黑熊血液中的氨基酸、蛋白质、尿素、尿酸和铵的浓度也一点儿都没变。

对于很多动物来说,冬眠似乎是一件好事。而人类偶尔可以选择睡上一天,却没有办法一直睡。你们是不是觉得这有点不太公平呢?其实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在冬眠时,其免疫系统是不工作的,会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此外,冬眠似乎也会影响动物的记忆,经过迷宫训练的睡鼠在冬眠之后完全忘了它们曾经学到过什么。

猜你喜欢

巢穴外界刺猬
深山里的部落
绒鸭急中生智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绒鸭急中生智
昆虫王国的秘密
快速逃逸请走此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