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勒庞《乌合之众》看新媒体环境下的受众行为

2019-03-22李鸿博

传媒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群体行为勒庞群体

李鸿博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 100000)

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揭开了群体心理神秘的面纱,从勒庞所处的时代到现代网络社会的群体心理都难逃勒庞的准确概述。本是理智和富于思考的个体,一旦融入群体之中,他们的行为是那么的荒诞不经,以致勒庞将他们定义为“群氓”,群体的行为似乎乏善可陈。新媒体时代社会群体似乎依然没有进步,群体的行为如何在现实中上演,也如何在网络中上演,新媒体环境群体事件中的随风倒、任性做、无底线、无道德一次次波涛又起,虽然时代变了,但是群体还是历史中的翻版。但是,仔细分析受众行为还是有一些变化,尤其是新媒体中的群体行为虽然总体上保持着勒庞的判断和定义,但是具体到细节处受众行为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

一、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概况

现在信息的获得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处于无时无刻不接收信息的新时代,接收外界信息的同时也分享自身的信息。人们对信息不再那么怀有新鲜的感觉了,人们只是关注自己喜欢关注的内容,信息的分类更加细密,人们因此也被划分成不同偏好的信息受众群体。虚假和谣言信息也能迅速被证伪,因为信息传播面的扩大和关注人数的增加,信息的传播渠道是通畅而有效的。

现代信息的传播是多维度和多相位的,一条信息会有不同角度和不同观点的解读,甚至还会出现互相对立的说法,信息的传播同时伴随深入和客观的思考,从而将人们的行为引向理性。这并不是说新媒体时代社会不会引发群体行为,事实表明,一旦事件激起群体的公愤,群体行为就像火山一样瞬间爆发。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行为解析

(一)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失焦”

网络新闻传播不会产生持久的关注度,过去的信息过于缺少,人们不但关注度高,关注的时间也长,现代社会的海量信息,人们的关注在不断跳转。新媒体新闻传播中影响因素过于复杂,哪一条信息会成为热点都有诸多不可控的原因,时间、地点、场合等都在其中发挥作用。成为热点的新闻不久就会无人问津,所以没有持续的关注难以形成群体行为,但是如果引起了大范围的讨论,热点持续的时间就会变长,也易于发生群体行为,如果新闻的意义重大,不理性行为出现的可能性也会变大。

由于信息传播中的引导因素过于庞杂,有人为的也有客观的,它将人们关注的焦点引向一个个新的方向,事情发展的结果往往出人意料,导致信息关注中的“失焦”。有的事件本身就是模糊的,其中的理性立场也是具有辩证性的,这样的话题容易引起人们的争论而偏离事件的本身。涉及道德的新闻话题,人们对道德失丧的行为容易达成共识;涉及法律与人情的新闻话题,本身就是具有争辩性的,人们容易产生分歧,或者支持法律,或者支持道德,或者两者都无法舍弃。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无序性和参与互动的无限性,都容易导致关注点的“失焦”,一旦网络舆论处于“失焦”状态,事态的发展变得更加不可控,此时也极易产生网络群体行为。“失焦”状态经常见于新闻事件过于复杂,或者人们的行为和事件处于变化中,还有参与讨论的声音过于分散等等。

(二)网络环境中群体的分化与返智

现在社会中的群体是松散的,在网络社会中表现更为明显,人们的兴趣和关注是多种多样的,形成一个个特定的小的群体,甚至群体中还会出现小的分类。群体的分化在网络信息环境中成为显著特点,过去那种数目庞大的群体一去不返,人们难以因为什么事情再结成联系紧密的群体。

网络新闻传播中由于关注度高的事情逐渐减少,大的群体形成的机会也在逐渐较少,过去那种万人呼应的群体事件也会越来越少。不但由于群体的分化,而且由于各种意见的充分表达,人们思辨的程度会进一步加深,由于事件报道的及时和思考时间的增加,群体的认识会出现返回智慧,而且随着讨论的深入,群体的行为也将趋于理性。

网络信息传播中,只有信息发生的突然,而且其中的法律或道德影响过于重大,才会引起人们的群体情绪,发生激烈或过火的群体行为,究其原因就是群体没有思考的时间,是非曲直过于明显了。时代和环境的变迁都会引起群体的分化,尤其在当代网络社会,群体成为一个个小而又小的集合,那种一呼百应的群体慢慢退出历史。

(三)网络新闻传播中对意见领袖的渴求

人们过去只能作群体中“群氓”的一员,现在掌握信息的个人都能成为意见领袖,人们的领导意识逐渐强化。人们在关注同一件事情中,对于新的动态或者反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多数人会转发这一新鲜的信息,而对于别人的观点随声附和却是大多数人不愿为之的。

人们愿意成为别人关注的中心,而不愿意成为他人意见的附庸。人们转发信息的行为与个体本身的特质相关,个体受教育程度高而且善于独立思考,一般不愿意随波逐流,更喜欢转发新鲜或者深度的信息,只有少数不喜欢思考的人才人云亦云,这样的人一般受教育程度低。但是,独立思考的人不会不关注群体讨论的事件,迫于群体的压力他会对事情有所了解,从这方面来说,关注度因为从众心理会呈现一个滚雪球的趋势,直到新的热点出现或者事情的解决,这样网络群体广泛关注的事件极易引发网络群体行为。

现代社会是万物皆媒、万物互联的时代,自媒体的出现,表明人人都渴望舆论话语权和引导权。个体因为需要引起相关受众的注意和认可,会将自己的意见表达的更为理性和客观,才会获得受众的关注,从这一方面说,群体也会因为个体的思考而返智。当人们主动追求成为意见领袖,人们就越来越多地回到思考中,破坏性的群体行为也会越来越少。

三、新媒体环境下受众行为监管与引导

设法掌控群体行为,最重要的是对关键意见领袖的控制,有思想有影响的意见领袖往往能左右群体行为的发展,比如微博的大V、知名公众号、重要自媒体等。及时掌握意见领袖的言论动态,发现其思想的内在本质,必要的时候对其进行积极合理的价值观引导。

对群发事件要有预测能力和防御机制,网络新闻的监管必须防治结合,既有平时的积极预防,又有突发的有效治理,要完善舆情的监控机制,因为监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底。群体行为本身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如果再不予以重点监控,放任自流就会造成肆意破坏。只有防于未然,才能及时治理。舆情监控与疏导的配合,才不会在群体行为中丧失主导权。

四、结语

勒庞的群体行为理论在一个地方接着一个地方不停地上演,即便是新媒体环境也步入勒庞时代的后尘,虽然群体行为的本质似乎纹丝不动,但我们欣喜地看到群体行为中表露崭新的迹象。群体在不同程度上不同时段上开始重返智慧了,这也许只是群体的量变,质变似乎没有确定的期限,但是社会现象的变迁不都是发乎于微的吗?群体的不断分化,也表明群体将产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否会出现新的群体特质,我们只有拭目以待了。我们希望从现在仅有的群体变化中,能够产生未来新的群体,将来不只是勒庞的群体行为理论,还会有一种新的理论对其进行精准的概括,其中应该涉及人的本性的探讨才能丰富这一理论,它对于社会和网络将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将成为我们构建和谐的社会和网络环境的基础。

猜你喜欢

群体行为勒庞群体
马克龙再度当选,但勒庞的高票败选表明法国的分裂日益加深
群体行为识别深度学习方法研究综述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化工园区突发事件情景下的群体行为模拟演化研究*
勒庞败选后大跳摇滚 网友喊她参加“舞林大会”
应急疏散中的群体及其行为研究
对现代企业领导群体行为探析
关爱特殊群体不畏难
特殊群体要给予特殊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