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19-03-22党瑛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理论课微课政治

□党瑛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微课教学作为新媒体时代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乃至整个教学体系都有重要意义。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Micro-lecture)最早出现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1]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2]。而现今“微课程”的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David Penrose在2008年提出的[3]。在国内,江苏省教师赵海峰等人最早提出了以“微视频”为中心的新型教学资源“微课”概念。“微课”是通过微型教学视频,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式在线视频课程资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微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主题鲜明,资源要素整合度高。微课的时间一般在5~10分钟左右,内容主要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展开,形式是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具体方式可以根据课程需要灵活机动选择,学习方式由传统的相对单一的被动式转为多样化,能够迅速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关注和思考,微课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较而言,实现了重大创新。

(二)传播方式便捷。微课以音频或者视频为载体、以网页为平台,传播方式几乎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数据时代,大学生随时与新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0多分钟的微课所占空间较小,既能够在线观看,也可以下载到手机或者电脑上随时随地的观看、学习,这个过程可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学习功能,不再是单一的娱乐功能,也可以使学习更有趣味,大学生使用在线工具随时随地自主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内容,从而有效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率。

(三)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多年来,在教学中一直提倡“以生为本”,实际上就是要把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避免总是以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灌输式”教学。大数据时代以来,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自主学习和个性学习,传统教学模式改革也是势在必行,近年来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也不停地进行着一些尝试,比如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但收效甚微。微课的出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学生的学习突破了传统,实现了学习时间、地点、方式上的自由转换,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进行自主学习,与此同时教师的角色从讲授者转为了指导者,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也被激发了出来,真正凸显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四)能够保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紧跟时代脚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与时俱进,才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时代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进行教学改革,高校应该紧跟时代的脚步,积极采用新的模式和方法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确保教学活动与时俱进。大数据时代,微课的出现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它创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二、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固化。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在高校课堂上得到普遍的采用,但是原有的教学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依然是一种“你讲我听”的灌输模式,教师是主体,大学生是客体,教师将课本内容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制作到PPT上,在课堂上充当解说员,无法把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欠佳。由此可见,即使积极引进新型教学设备,但如果传统教学模式不发生根本改变,新的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难以充分发挥。

(二)网络时代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一方面,网络时代信息更新速度快、内容丰富、吸引力大,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移动终端了解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低头族”越来越多,严重干扰着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如今高校的思政课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变成教师与手机争夺市场的战争。学生的手机流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师的课堂质量决定的,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说教式”、“案例式”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就会有大量的“低头族”。而且网络上内容繁多,复杂难辨,在价值多元化、多种社会思潮并行的今天,大学生身处其中,难免会受到影响,这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带来了挑战。

(三)微课开发制作方面的问题。微课在高校实践教学中的运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目前已有的微课制作上,存在着语言不精练、主题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设计不精细、教学内容不精彩、新媒体手段运用的不好、教学总结空洞等问题,降低了微课的实用性,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要求,不仅要有娴熟的教学技巧,在专业结构上打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还要求教师充分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把微课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三、微课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一)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般以课堂教学为主,极少的校外实践活动为辅。微课是信息时代教学方式的一种创新,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大数据时代,高校应该创造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推广微课,鼓励教师提高运用新媒体的技术,尝试应用微课教学,从而积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从教师的角度来讲,应该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多与学生互动交流,真正关心学生所思所想,积极应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答疑解惑,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绪论部分的讲授中,大学生的心理调试、困惑如果结合大一新生的实际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出来,肯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应用微课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网络资源进行甄别,对于正能量的信息,应该积极使用和传播,把健康积极的思想观念传递出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不良信息,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引导健康的舆论方向,使学生在积极的能量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状态。

(三)整合微课资源团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中应用微课,需要构建一支专业的团队,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能会使微课的效果打折扣。首先,高校应该整合一支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计算机专业教师、团学工作部、信息中心等部门的专业队伍,对微课的开发不仅有针对大学生的专业的内容,还有专业的技术,确保微课教学资源整体效果的精良。微课最终以视频为展现形式,制作过程必然需要录制视频,视频的制作可以说是微课的灵魂之所在,这可能需要专业人员的介入,比如视频录制好后如何对视频进行剪辑,如何保证画面的稳定、声音的清晰,后期制作如何添加字幕,实现教学内容和课件的切换等等。大多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专业的技术上都是欠缺的,因而构建一支专业的微课队伍势在必行。

(四)丰富微课教学方法。微课要广泛运用于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实际上就是要教师把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多种教学模式并用,不断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并发表意见的机会。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在课程中,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选一个组长。教师给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组长又给组员分配不同的任务。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思考讨论、相互配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以培养和锻炼,满足了信息时代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使用微信、微博等工具,不断向学生推荐积极的思想和理念,加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从思想上加强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及引导,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引领当前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猜你喜欢

理论课微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