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19-03-22付海东谷艺萌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3期
关键词:意识核心素养

□付海东 谷艺萌 关 群

2014年3月,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了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目的是要充分发挥课程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通过课程实施提升综合育人水平,更好地促进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全面发展,此后,“核心素养”在教育界受到广泛关注。高等教育以培养我国社会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为其主要目标。因此,关注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核心素养内涵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一系列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包括三类九种核心素养指标条目。其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欧盟也先后分别提出了核心素养体系。我国对核心素养阐述较为系统和权威的是2016年9月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文件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1]。核心素养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以上为本研究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框架。

二、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现状

(一)人文底蕴整体状况不尽人意。未来社会需要具有一定人文底蕴的人,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要特别注意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注重其基本能力和情感价值的形成。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文化的多样性,在发现美、欣赏美和评价美的意识方面表现的也不错,可以看出他们都具有一定的健康价值取向,但大学生在人文知识和方法的积累和运用方面较弱,很少能在生活中对美进行升华。

(二)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具体包括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等基本要点。高校大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能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能很好地运用科学思维认识事物,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问题意识,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质疑问题,在面对困难时也具有一定的不畏困难、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等,整体表现良好。

(三)学习意识较好,但信息意识还有待提高。大学生学习情况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令人欣慰的是,大学生已经不再仅仅把知识的学习当学习的唯一目标,而是把能力的培养作为学习的重要目标。因此,大部分学生都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兴趣,能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但在信息获取、鉴别方面表现不足,信息安全意识比较淡薄。

(四)具有健全的人格,但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健康生活是未来社会对人的基本要求,其意识需要在学生时代给予培养。调查显示,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也具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自制力,能正确认识自我,但在选择适合的专业能力发展方向上,很难做出决定,有的学生对未来工作感到迷茫。

(五)具有较好的责任担当素养。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等关系方面具有积极的价值观,同时具有较为强烈的国家意识,拥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处理与社会、国家、国际关系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

(六)具有一定的劳动意识,但创新能力有待提高。目前各高校都在大力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在这一环境下,学生的劳动意识得到了增强,提出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但将创意和方案转化为有形物品或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等方面表现不足,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有待提高。

三、影响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因素

(一)内部因素。

1.知识储备。知识可以说是主体进行一切活动的原材料,没有知识作为基础,其他活动就无法开展下去。大学生的知识储备决定了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其知识储备越广博、越精深,则核心素养水平就越高,当然,核心素养的培养也就越好。

2.智力因素。智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记忆力、分析判断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等。根据上述核心素养内涵的分析来看,大学生想具有一定水平的核心素养,智力因素必不可少。进入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智力因素大体相当,因此,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们的智力进而提高大学生们的核心素养水平。

3.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能够对学习活动起着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包括兴趣、情感、性格等方面[2]。非智力因素在大学生核心素养方面更为重要,是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平时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关注的方面。

(二)外部因素。

1.教学模式。核心素养是可教的,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就要求有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与之相对应。核心素养培养下的教学,需要高校教师结合自身教育经验和教学环境,结合现实选择最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结合信息技术手段,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创造适合当代高等教育的教学环境,以做到学生素养和综合技能全面开发和高效提升[3]。

2.师资队伍建设。高校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主力军,可以说教师队伍的结构、素质及水平决定了高校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水平,作为个体的教师来说,其个人的知识、能力及素养决定了其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养,因此,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稳定骨干教师队伍,造就拔尖人才是各高校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3.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素养的养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学校方面应该有意识地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方式,营造一种积极、民主、平等的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创造欲望,进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水平[4]。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高校大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表现尚可,但还需精进。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结合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影响要素,探讨高校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路径,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意识核心素养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