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禧攻略》的传统美学价值分析

2019-03-22吴陈婕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传播力研究 2019年17期
关键词:延禧攻略璎珞延禧

吴陈婕 广州市第十六中学

一、《延禧攻略》及美学

美学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即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以意象世界为对象的人生体验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当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也对娱乐活动及文化产品有了更多的需求。以电视剧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产品的美学价值也愈加受到关注。

2018年以来,大量的古装剧被制作并且搬上银幕,进而丰富人们的娱乐文化生活。而《延禧攻略》则是这些古装剧中收视率靠前,并且一度成为人们日常中相互交流的话题。我国自影视行业发展以来,大大小小的古装剧不计其数,但是其内容和叙事风格大体都一致,导致了观众的视觉产生疲劳。然后《延禧攻略》则打破了传统的古装剧制作模式,塑造了很多形象的人物角色,其中女主人公魏璎珞是帝王众多佳丽中的一位,凭借自己的聪明机智与善良,从一个不起眼的角色,成功晋升,她的生存经历与当今社会中的职场竞争颇为相似,所以很多人将这部剧也称为是古代版的“职场剧”。不难发现,《延禧攻略》中塑造的很多角色是借鉴了老版《还珠格格》以及2011年风靡的《甄嬛传》,而此次人物形象的打造更是从另一角度去体现美学艺术。其在人物性格设置、服装造型设计及画面拍摄应用上体现的美学价值被津津乐道,既最大程度还原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美又具有创新意识,可为后来古装电视剧的创作提供经验与指导,更是传统文化的美向大众普及的高效途径之一。

二、《延禧攻略》的美学价值分析

(一)人物性格设置的美学分析

《延禧攻略》人物设计的美学价值首先体体现在人物性格与善恶辩证关系的契合。著名艺术家叶朗先生发表了《中国美学史大纲》,并在其著作中认为美好和丑陋其实是相对而言的,不存在生而善良美好,也不存在人性本恶。《延禧攻略》中的妃子形象,就生动的体现了这一美学思想,善与恶是共生的关系,有善必有恶,两者之间相互的变化,才能让人物角色得到升华。该古装剧中的高宁馨,在剧情的前半段是一个无恶不作的奸诈小人,处处算计甄嬛,但是在后面的剧情中也阐述了她这些做法的缘由,得到了观众的理解;剧中的娴妃“辉发那拉·淑慎”,本是一个善良的细心的妃子,但是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美好的天性被消磨的一干二净,最终成为一个大反派。

另外,《延禧攻略》中的人物角色所体现出的另一层价值就是在反叛意识的觉醒。其中,为了能够长时间的吸引观众,就需要依靠独特的方式去塑造特色的个性审美。该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特点与个性,也因此增强了观众的粘性。本剧最成功之处就是塑造了经典的“魏璎珞”形象。“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把魏璎珞看作女权的觉醒,不如看作个体的觉醒。”“我,魏璎珞,天生脾气暴,不好惹。”这些都是《延禧攻略》播出之后比较热门的网络用语。魏璎珞的意识觉醒刻画的最为明显,她的个性独特,向往自由,聪明机智,深得皇后的欣赏与喜爱。李泽厚先生曾在《华夏美学》中指出清朝时期的人们,已经不再是保守古板主义,而是能够接受开放的行为,思想层面也得到了解放,能发现美创造美,自主意识不断强化,审美也趋于灵性。而魏璎珞并不是个“自我”的人,她没有为最信赖的朋友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做嫁衣,只因为她前几日手沾了“凶”,她自己不信鬼神,却尊重他人信鬼神。多少浮躁现代人过分强调自我,而忽视了对他人的尊重,又有多少人能从剧中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呢。细节中,可挖掘这部剧很多人物性格设置的美。

(二)服装设计的美学分析

服装的设计是该剧与众不同的一方面,首先从配色上来说,《延禧攻略》并没有完全的照搬过往古装剧中的服装配色方式,而是将朴素的传统色彩融入在内,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内敛。《延禧攻略》用大量的冷色调,使得该剧的风格更加复古。这种服装配色的使用,完全是为了契合清朝时期的社会环境,因为在清朝乾隆年间,人们就喜爱素雅之色,于正的这些细节也是体现了他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的制作初衷。仅仅依靠服装配色,《延禧攻略》的历史厚重感就有了明显的提升,而且画面极为高端。

其次就是剧中人物的服装基本上都是纯手工打造,还有不少是导演于正特地邀请织造大师李海龙进行设计。古时的人们都会选择绫罗绸缎来展现自己的地位以及身份,绫罗绸缎使用的基础物料就是桑蚕丝,蚕丝本身就非常柔软,而且透气性能好,关键是这种布料能够体现内敛含蓄的古典之美。服装上的绣花是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体现。刺绣有严格的审美标准和规范,其中的针法、技艺、包括纹样规定和用色都格外考究,就是希望用考究的方式来凸显古代达官贵人以及帝王将相的身份地位。通过服装,还能够让人清晰的判断不同人物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将纳福驱邪等愿望以含蓄的图形和刺绣技法融进服饰中,是研究中国古代美学文化不可多得的史料。

(三)镜头画面的美学分析

镜头画面同样也是《延禧攻略》中的美学价值之一。首先从构图来说,除了普遍使用的一些构图方式之外,导演还别具匠心的创新了独特的构图方法,为的就是增强画面感,冲击观众的视觉神经。比如在很多的纵深场景里,采用的是引导线的构图方式,能够集中观众的视线,同时展现场面的浩大。《延禧攻略》中有一幕是魏璎珞受到惩罚,独立跪在漫天飞雪中,她身旁的围墙则形成了引导线,最终聚集魏璎珞一点上,这种构图方式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对魏璎珞的无助孤独感同身受;而当众嫔妃在贤妃房间内分作两排向其请安时,两边的妃子也是很明显的引导线,最后聚集在贤妃身上,给人营造出一种万人敬仰的氛围。还有就是导演为了不让观众视觉疲劳,巧妙的利用了遮蔽物,比如树枝、烛台等等。这些遮蔽物距离镜头较近,通过虚化这些物体来清晰重点对象,能让观众直接的了解虚实关系,层次感也能得到显著提升。除此之外,斐波那契螺旋线的构图方式也是该剧的特色之处,依靠这种构图能够分割出画幅完美的黄金比例,人物喜塔腊·尔晴的出现就多次使用了这种构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画面的美感。《延禧攻略》中的每一个画面都能吸引到观众,同时提升观众的审美情趣。古装剧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美学价值也在快速的蜕变,《延禧攻略》对古装剧的美学升华起到关键作用,在整个影视行业中起着标杆性的作用。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高质量的古装剧被制作出来。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民族得以复兴发展,就必须要牢记历史,传承传统文化。中国发展了五千多年,正是文化丰富了历史长河,而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为生活在悠远历史文化中而骄傲。《延禧攻略》的制作人于正曾经说过,一部电视剧要想成功,除了剧情情节上的紧密连贯、故事内容丰富生动以及演员的高超演技,还应当传递中国独有的文化,让当前忘乎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关注并且接受热爱民族文化。这种意识也使得于正的《延禧攻略》影响力巨大。相信观看过该古装剧的观众都真切的感受到了东方古典文化的韵味,也看到了当代艺术和传统美学结合下的成功。但是传统审美常识该怎样在新时期下得到更好的发展传承依然是急于解决的问题,但是《延禧攻略》的节点意义也给与了我们足够的信心,相信未来会出现更多本土化的制作,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普及。

猜你喜欢

延禧攻略璎珞延禧
离婚吧,霍先生
离婚吧,霍先生
璎珞:聚八方珍宝,饰流光仙裳
借力网剧“爆款”《延禧攻略》“火”上荧屏
测你会足《延禧攻略》中的哪个角色
调查
《延禧攻略》爆红背后:进击的“于正成功学”
《延禧攻略》于正要靠“黑莲花”洗白? 还是逃不过下饭剧的命运
《延禧攻略》开播发布会 聂远揭佘诗曼“心机”
谈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魏氏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