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剧名家欧凯明:我一辈子都离不开粤剧

2019-03-21黄宙辉

北广人物 2019年6期
关键词:粤剧前辈红豆

黄宙辉

“情难舍,身在梨园中”;“我曾经有很多机会可以去转行、移民,但我不舍的是这个粤剧舞台”;“我一辈子都离不开粤剧”……1月13日,在红线女艺术中心,由广东省艺术研究所主办的“名家大讲堂·粤剧新传承”系列活动继续开讲,粤剧艺术名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欧凯明与众多热情的粤剧粉丝畅谈四十载粤剧人生,还现场演唱了《一把存忠剑 》 《刑场上的婚礼》等经典唱段,他表示:“我是一辈子都离不开粤剧的,我有责任让粤剧在传承中创新。”

一封电报,留粤剧好苗子

欧凯明出生于贫农之家,小时候就养猪、放牛、砍柴,懂得分担家中责任,贫穷的家境造就了他独立坚强的个性,艰苦的生活使他深刻认识到,要改变现实的窘境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13岁那年,欧凯明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考上合浦师范文艺班,开始了戏剧生涯。陈凯歌导演的经典电影《霸王别姬》中,有表现戏曲演员训练的场景。欧凯明回忆起自己刚入行时的艰辛,认为比起电影里描述的“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在广西排练粤剧《武松大闹狮子楼》时,欧凯明在戏中有大量危险的武打戏,特别是“高台翻”这一动作,要从两丈多高的高台上翻身跳下。为了练好基本功,欧凯明在训练时没少挨师傅打。现在回想起来,欧凯明非常感恩师傅的严格教导,“练就戏曲的童子功,需要忍受常人难以承受的痛和苦。”

1977年至1980年,经过四年苦学,他被分配在广西合浦粤剧团。1987年,考入广西艺术学校粤剧班,1988年底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进入广西南宁市粤剧团。1990年,他主演的《罗成写书》在广西首届青年戏曲演员大奖赛中获得表演金奖;1991年,在香港举办的“两广粤剧南派展演”中,他领衔主演《七状纸》崭露头角,在剧中,他出色地演出了“打藤牌”“过山”“乱府”等等“南派”程式动作和排场,至今仍为观众潮聿乐道。

上世纪80年代,香港电视剧《上海滩》的引进,粤剧开始受到冲击,曾经风光无限的粤剧一度消沉,观众群也大量流失。当年为了生计,欧凯明也去唱歌、去拍电视剧,但他一直割舍不了粤剧。在拍外景的时候,他也坚持天天练功。

就在他想过离开粤剧行当、转行拍电影时,收到了红线女的电报。为了争取欧凯明,红线女还亲自飞到广西,找了有关领导,并向他们鞠躬,这个场面让欧凯明非常感动。最后,欧凯明正式调到广州红豆粤剧团,也为粤剧留住了这株“好苗子”。感恩老师,坚守粤剧舞台

来到红豆粤剧团后,欧凯明把继承马红流派唱腔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谨遵恩师红线女的教诲:“你的嗓子比马老师通透、高亮,不要刻意追求嗓音上的像,而要学习马师曾艺术的精髓,学习那股潇洒劲。”

在名家大讲堂现场,欧凯明还亲自示范了马派的独特唱腔,节奏抑扬顿挫,舞台张力极强;同时还演唱了《一把存忠剑》的片段,声音嘹亮高昂,现场观众大呼过瘾,连声叫好。 除了继承前辈的唱腔,欧凯明在文化的积淀和内心的修养方面也深受前辈影响,“马前辈的文学修养、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在现代戏《家》开排的时候,红线女曾告诫他,先耐下性子读通巴金的《家》《春》《秋》,小说,了解这特定的时代,弄清楚人物间的不平常的关系。

欧凯明是粤剧行当中为数不多在表演上颇有造诣还不忘进修的演员。他是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中国戏剧学院客座教授。他也要求自己的徒弟们要多读书:“读书除了能明智明理之外,还能让你们在粤剧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宽广。”

欧凯明曾经有很多机会可以去转行、移民。“我一直不走,一直待在紅老师创办的红豆团,也是一种感恩。”欧凯明说,“红老师在生的时候,我不敢走,不好意思走。她去世之后,我就更加不能走,我必须要守住粤剧这个舞台,守住她创办的红豆团。为粤剧的传承,尽我的职责。”

传承粤剧,让它生生不息

当天下午,几位欧凯明的弟子也来到现场,讲述他们与粤剧的结缘过程,并在恩师面前演唱了部分粤剧唱段,展示年轻一代的粤剧力量。其中一位来自澳门的“圈外徒弟”咪咪说,她以前羞于向朋友说出自己喜爱粤剧,怕别人觉得“老土”。但遇到广州粤剧院、接触到欧凯明的粤剧艺术后,她才明白粤剧有着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一样可以很时尚、很高雅。

分享会的最后,欧凯明以一首《粤伶心曲》为分享会画上句号。这酋歌曲是欧凯明从艺多年的写照。歌中那甸“情难舍,身在梨园中”最能表达他对粤剧的感情,“每次唱到此句都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在本次大讲堂将要结束时,欧凯明说:“我要感恩广州这座城市,感恩我们粤剧的前辈,创造了粤剧,让我在这个舞台上去寻梦、追梦、圆梦。有人说我一直那么认真为什么,难道粤剧离不开我吗。我说不是,是我离不开粤剧。我觉得我只要站在这个舞台上,我的人生价值才得到最大的彰显。将来,我会把我所学的,也教给我们的徒弟和学生,让我们粤剧的文化一代代传下去,让粤剧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

粤剧前辈红豆
SINGING THE CHANGES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粤剧排场与粤剧传承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1949—1951年粤剧“戏改”
粤剧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那年桃夭,红豆暗抛
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
红豆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