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盐碱水池塘致病菌数量变化与病害发生分析

2019-03-21郑艳坤钟文慧尤宏争臧莉蔡琰

河北渔业 2019年2期
关键词:病原菌离子池塘

郑艳坤 钟文慧 尤宏争 臧莉 蔡琰

近几年,池塘养殖病害日益严重,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经研究很多病害皆因池塘中细菌含量超标所致。本实验选取盐碱水鱼虾混养池塘养殖生产期间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的数量检测,排除理化指标、不良藻相、其他病原生物等因素影响,分析水体病原菌与养殖对象病害发生的相关性,以期采取适时有效的调控措施,为渔业生产提供技术数据支持与生产性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状况与养殖管理

采样地点为天津市武清区大黄堡金锁水产养殖合作社封闭式养殖区域,选取近两年进行过池塘清淤且环境条件相近的池塘。养殖模式涉及两种:精养虾模式池塘编号为10号、11号,养殖面积共计2.67 hm2,水深1.5~2.0 m,养殖品种为南美白对虾,投苗规格为2.5 cm,投放37.5万尾/hm2,投苗时间为5月22日。2号、5号和7号池塘为主养成鱼套虾池塘,养殖面积共计3 hm2,水深1.5~2.0 m,成鱼的放养情况如下:鲢250 g/尾,投放1 500尾/hm2,鳙250 g/尾,投放300尾/hm2,草鱼1.0 cm/尾,投放10 500尾/hm2,套养南美白对虾,投苗规格1.0 cm,投放37.5万尾/hm2,投苗时间为2016年10月底投放完毕。养殖过程不换水,定期测定水质理化及浮游生物指标。

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5月8日~8月31日,采样时间均在当天的上午10点,共采11次。其中2017年5、6月每月固定时间采集水样2次,7~8月定期每月固定时间采样3次,其余时间不定期采集样品。5个池塘各取样一个,使用采水器取池塘0.5~1.0 m深度的水样用于细菌测定及其他理化指标的检测,每个水样做两个梯度平行。

1.3 细菌培养计数

提前1天配置好培养基。弧菌采用TCBS琼脂培养计数法,嗜水气单胞菌采用AHM琼脂培养计数法和RS琼脂培养计数法。5个采样池塘按照池塘水样(原水)、10-1稀释水样、10-2稀释水样分别进行平板涂布,置于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 h计数。

2 实验结果

2.1 理化因子的动态变化

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水平与鱼虾病害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有关养殖水质因子的监测主要包括:温度、盐度、pH、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以及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磷酸盐、总硬度、总碱度、钙镁离子等营养盐因子。

本实验结合生产实际需要进行了有关养殖水质理化因子的测定,具体情况如下。

2.1.1 兩种模式常规理化指标变化 见(表)1-(表)6。

如(表)1-(表)6所示,盐度变化范围为1.15~4.80,pH变化范围为7.75~9.53,氨氮变化范围为0.04~1.98 mg/L, 亚硝酸盐氮变化范围为0.01~0.64 mg/L,磷酸盐变化范围为0.01~0.44 mg/L,溶解氧变化范围为2.08~13.04 mg/L。

2.1.2 精养虾模式重要水质指标变化 见(表)7-(表)10。

如上述(表)7-(表)10所示,总硬度变化范围为172.8~338.88 mg/L,总碱度变化范围为90.09~395.40 mg/L,钙离子变化范围为13.06~96.29 mg/L,镁离子变化范围为118.08~322.56 mg/L。

2.1.3 主养成鱼套养虾模式重要水质指标变化见(表)11-(表)14。

如(表)11-(表)14所示,总硬度变化范围为122.88~338.5 mg/L,总碱度变化范围为110.11~335.34 mg/L,钙离子变化范围为13.06~107.71 mg/L,镁离子变化范围为72.96~320.64 mg/L。

2.2 病原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2.2.1 精养虾养殖模式弧菌数量变化 见(表)15-(表)18。

精养虾模式弧菌变化意2.2.2 主养成鱼套养虾养殖模式嗜水气单孢菌及全菌数量变化 见(表)16-(表)18。

2.3 两种不同养殖模式下藻类变化

两种不同养殖模式下整个养殖过程中共检测到7门48种藻类,其中,硅藻门4种,绿藻门19种,金藻门1种,隐藻门2种,蓝藻门11种,裸藻门10种,甲藻门1种(见表19)。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精养虾模式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种类均匀度都呈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养殖前期,下降趋势很明显。而成鱼套虾模式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种类均匀度都呈波动变化趋势,并且都是先升高再降低,养殖前期高于养殖后期。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精养虾模式种类分布丰富度变化不大,而成鱼套虾模式的则呈先升高再降低趋势。

整个养殖过程中共检测到5类18种浮游动物,其中,桡足类2种、枝角类5种、幼虫类1种、原生动物1种、轮虫9种。由于浮游动物检测到的种类比较少,并且多次采样没有检测到浮游动物,因此本研究没有对浮游动物进行定量分析。

3 分析与讨论

3.1 理化指标与养殖池塘水体细菌数量及养殖品种发病关联性分析

盐度、溶解氧、磷酸盐变化范围均处于正常养殖范围内,且对应病原菌数量变化不显著。溶解氧5月8日精养模式和5月25日鱼虾混养模式的两个采样池塘出现低于5 mg/L的情况,当时池塘细菌数量未发生异常波动。氨氮、亚硝酸盐氮虽然有部分池塘在某几个测定时间点测定值略高于淡水养殖生产经验值氨氮≤2 mg/L、亚硝酸盐氮≤0.2 mg/L。其中包括:主养鱼模式2号池塘在5月8日、8月17日测定的氨氮或亚硝酸盐氮、或两者均高于生产经验值。精养虾模式11号池塘在7月24日、8月3日、8月24日测定的氨氮或亚硝酸盐氮,或两者均高于生产经验值。但2号池塘细菌数量未发生异常变化,11号池细菌数量仅8月3日略微波动,这两个池塘上述时间点均未出现病害。而同样时间两个池塘溶解氧测定值均在5 mg/L以上,综合分析对养殖池塘细菌数量影响不显著。pH变化范围的最高值9.53出现在6月上旬采样的精养虾模式池塘,明显高于渔业水质标准规定的6.5~8.5的范围。整个采样监测周期内,pH>8.8发生于两种模式的养殖池塘,时间分别为6月上旬和7月上旬,当时池塘池塘细菌数量未发生异常波动。据有关研究,水产养殖总碱度适宜范围为75~200 mg/L。盐度5‰的养殖池塘钙镁离子总量为600 mg/L时,南美白对虾的存活和生长表现最佳。盐度5‰,钙离子和镁离子浓度保持在25~225 mg/L和270~625 mg/L,能够保证南美白对虾的存活和最佳生长。因此,精养虾模式池塘水体钙离子和镁离子量低于养殖生产品种的实际需要,生产上向养殖户提出,根据测定值采取添加乳酸钙以及含镁离子的肥料进行补充。

3.2 水体病原菌含量与养殖池塘发病关联性分析

6月20日采样,2号池塘细菌总菌量出现异常波动,嗜水气单孢菌数量波动异常,经平板计数、稀释梯度计算后,病原菌含量超过了104数量级,分别为总菌22.63×104 cfu/mL、嗜水气单胞菌3.34×104 cfu/mL(RS培养基)和9.88×104 cfu/mL(AHM培养基),后此池塘鲫鱼出现赤皮病。8月3日采样遇到强降雨,结果显示,精养虾两个池塘的弧菌数量以及主养成鱼5号和7号池塘的总菌和嗜水气单胞菌在此次降雨中变化波动比较大。病原菌含量分别为11号虾池弧菌0.3×104 cfu/mL,5号和7号池塘的总菌1.5×104 cfu/mL,嗜水气单孢菌1×104 cfu/mL(RS培养基)和0.44×104 cfu/mL(AHM培养基)。强降雨等天气突变易使养殖池塘水环境发生变化,对藻类和细菌的种类和数据产生影响。继而可能会导致水生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增大致病害发生几率。因此,在生产期间关注气象,根据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十分必要。

3.3 浮游生物与养殖池塘水体细菌数量及养殖品种发病关联性分析

两种模式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蓝藻和绿藻一直有种类为优势种,并且前期绿藻种类数多于蓝藻,但是到了养殖后期蓝藻种类数明显多于绿藻。在整个养殖过程中成鱼套虾模式的优势种类数明显多于精养虾模式,因此精养虾池塘后期蓝藻成为优势可能对养殖动物产生不利影响。

4 结论

综上,盐碱水池塘养殖中病原菌数量变化受单一理化指标变化的影响不显著。盐碱水池塘总碱度、总硬度过高或过低会对养殖水体稳定性产生影响,藻类种类单一遇暴雨等天气突变因素会增加转水的风险,上述理化生物指标的叠加作用会对养殖动物产生应激反应。另外,本项目实验数据表明,当病原菌数量达到总菌数量的15%以上养殖池通常会发病,但生产实际中还是需要结合池塘理化指标、浮游生物种类数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猜你喜欢

病原菌离子池塘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植物免疫系统“合作”御敌
热闹的池塘
早产儿与足月儿发生新生儿败血症的特点比较
在细节处生出智慧之花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离子共存常见问题探究
池塘
First Perfume Which Smells Better the More You Sweat
夏天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