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的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景点名称英译研究

2019-03-21夏蕊蕊

巢湖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巢湖音译外国游客

夏蕊蕊

(安徽外国语学院 公共外语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1201)

一、引言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批准合肥市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该旅游休闲区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试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面积辽阔,覆盖范围较大,规划面积约4000平方公里,其中巢湖水面面积约825平方公里,环巢湖地区的“一湖、两城、十二镇”,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环巢湖地区的“一湖、两城、十二镇”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规划的核心区域,其中“一湖”指巢湖,“两城”指滨湖新区与巢湖市区,“十二镇”分别指长临河镇、三河镇、中庙镇、黄麓镇、烔炀镇、柘皋镇、散兵镇、槐林镇、同大镇、白山镇、盛桥镇、中垾镇。随着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在国家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类美不胜收的环巢湖旅游景点在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吸引成千上万游客前来游览。同时,经过近几年如火如荼的发展,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已然包罗万象,各类旅游业态应有尽有,如万达文旅城、三河古镇、渡江战役纪念馆、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长临河古镇、中庙姥山岛、烔炀湿地、半汤郁金香高地、汤池温泉等。不仅如此,环巢湖旅游因其生态优美而颇具盛名,常年应邀举办各类旅游活动,合肥国际马拉松赛、青春毅行大会、环巢湖国际骑游大会、中庙渔火节、房车露营大会、三河美食文化节等均在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内举行,吸引数万国内外休闲运动爱好者参与,休闲区内一片生气勃勃,盛况空前。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发展带动合肥环巢湖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众多外国游客慕名前来游玩,因此对于旅游休闲区内的语言规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16年2月6日,教育部颁发的工作要点明确要求“推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建设……发布了《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9个分则国家标准。”中西方文化差异较大,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也不尽相同,外国游客往往很难理解一些蕴含中国特有文化背景的英文译文,甚至一些不规范的译文,导致外国游客出现文化理解上的偏差,旅游体验变差,使得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对外形象大打折扣,不利于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发展和对外宣传。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覆盖范围广阔,景点众多,因此准确规范地翻译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景点名称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文献综述

20世纪7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汉斯·弗米尔(Hans Vermeer)和凯瑟琳娜·莱斯(Katharina Reiss)提出了功能翻译理论,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即为目的论,目的论指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译者使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而原文的作用只是提供信息,而非核心因素。为了满足目标语读者的需求并适应新的交际环境和文化环境,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该首先关注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下是否达到预期的交际功能。而针对旅游文本这一特殊文体的翻译而言,因为旅游文本的译文除了应传达基本的旅游景点信息之外,还应具有呼唤性,号召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即旅游景点的译文需要传递源语文本所含的旅游信息及相关旅游文化,同时还要具有吸引力,能打动目标语读者,使身处异国文化背景下的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乐于欣赏[1]。总体而言,旅游文本的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而目的论认为译文的目的决定着翻译策略的选择,因此这一理论对于旅游文本的英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论具体有如下三个重要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

目的论的核心原则是目的原则,是目的论的首要法则。在目的原则的指导下,译文决定于其目的[2],译者不应拘泥于翻译的对等功能,而忽视译文的交际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原文不再处于核心位置,而译者处于主导地位,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依据原文与目标语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翻译方法,如直译、意译等,以达到其最终的翻译目的。目的原则指导下的旅游文本的翻译,可以让译者充分理解旅游文本翻译的本质,在充分了解原文与目标语文化背景的基础下,灵活运用各种相应的翻译策略。在此基础上,达到旅游文本应有的交际目的、跨文化传播目的,进而发挥其呼唤功能,吸引目标语游客前来游览参观。因此,目的原则对于旅游文本的翻译具有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连贯原则是指译文应该是通顺连贯的,同时译文还要与目标语读者的交际情景一致。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指出,翻译在某种意义上是可以接受的,它与接受者的情况是一致的[3]。目的论强调翻译以目的为总原则,同时译文还应使身处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目标语读者易于理解,并且在目标语情景环境和交际环境中有意义。因此,在旅游文本翻译过程中,译者在保证达到旅游文本的交际目的和感召目的之外,还应保证译文的通顺、连贯,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可理解性,而这一要求向广大从事旅游文本翻译的工作者提出了挑战。作为旅游文本翻译的核心要素,景点名称的翻译是个值得深思的话题,大部分景点名称均简单明了,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基本都能遵守连贯原则。然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景点名称中不乏许多意境优美的押韵诗句,如中国杭州市的西湖及周边有十处特色景点,南宋苏堤春晓、断桥残雪、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雷峰夕照、三潭印月、平湖秋月、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并称为“西湖十景”。译者在从事此类景点名称的翻译时必须严格遵循连贯原则,从而易于目标语读者理解,使目标语游客得到更好的旅游体验。

忠实原则指原文和目标语译文之间应存在语际间的连贯性,即译文应忠实于原文。翻译是从原文到目标语译文的转换过程,然而原文与译文因为所处文化环境的偏差,完全忠实翻译原文成为一个难题,因此文化上的差异被认为是翻译中最大的困难。如果译文不能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就无法实现文化的传递,即没有遵循忠实原则,则无法实现译文的预期功能[4]。然而,对于原文的忠实程度和形式主要是由译者决定的,译者应在翻译目的的指导下保证译文通顺、连贯,因此忠实原则应服从连贯原则,而连贯原则又应该服从于目的原则。所以,针对旅游文本这一特殊文本,译者首先应该依据目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翻译策略,再保证译文的遵从连贯原则的同时,尽可能地使译文更忠实于原文,同时也不拘泥于原文,以达到相应的翻译目的。忠实原则也同时适用于指导景点名称的翻译,景点名称的译文应让目标语游客可以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景点的具体含义,所以忠实于原文的译文也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前来旅游观光的外国游客与日俱增,作为外国游客了解旅游景点信息的主要途径,旅游文本英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些年来,众多学者从目的论的视角对旅游文本的英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侯迎慧以《云南英语导游》一书为例,探讨了目的论对云南旅游翻译的启示,并指出“云南旅游翻译材料要兼顾翻译目的及宣传效果,考虑译文在目标读者中的可接受性。”[5]丁小凤指出“翻译目的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6]惠敏、张国霞、蒋云磊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研究了泰山旅游资料的英译,分析了“泰山旅游资料英译中出现的错误,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7]陈海林以武汉市景区的一些翻译为例,从目的论的角度具体探讨了旅游文本的不同翻译方法[8]。Ma Yan和Song Naikang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对比了庐山景点介绍的两篇英文翻译,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9]。国外学者Tahereh Zahiri,Bahador Sadeghi和Ataollah Maleki主要研究了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常见的错误,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并指出旅游宣传手册的翻译不仅仅是句法及语言的转移,也是文化的转移[10]。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主要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于旅游文本的英译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对象涉及一些著名景点的旅游宣传材料、公示语、旅游词汇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景点的旅游文本,而旅游文本涉及范围很大,因此研究内容相对宽泛,对于景点名称的研究也一般只在研究中略有提及,专项的研究很少。同时,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知名景点的旅游文本的研究,而对于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这类新兴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文本翻译研究较少,这种现状导致了相关人员在从事景区景点名称翻译时可参考的文献屈指可数,对大部分景点名称的英译都采取了音译的翻译方法,而忽视了对于景点实际含义的传达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递。景点名称是景区的核心要素,是景点所有旅游文本之根本,其准确翻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因此,针对目前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景点名称英译的现状,本文从目的论视角研究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景点名称的英译,对于不同命名类型的景点名称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从而进一步规范景点名称的英译,为翻译工作者合理、正确地翻译景点名称提供理论参考,让外国游客更深刻地理解该景点名称所要传达的含义,提高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以期促进徽州文化的国际传播,美化安徽的“对外名片”。

三、目的论视角下的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景点名称英译策略

旅游文本的英译主要是为广大外国游客服务,宣传和传播当地旅游文化,让目标语游客能够通过阅读该旅游文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景点的特色和魅力,从而产生前来游览的愿望。旅游文本英译的质量决定着目标语读者的阅读体验及旅游体验,从而影响景点最终的对外宣传效果,所以准确规范的英文翻译对于目标语游客的旅游体验、景点文化的传播、对外旅游形象的展示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景点名称是景区的核心要素,是景点所有旅游文本之根本,其准确翻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话题。旅游文本最根本的目的是对景点进行宣传和传播,从而吸引游客前来一睹景点风采,具有一定的目的性,而其宣传目的性决定着功能翻译学派的目的论对于旅游文本翻译的重要理论指导意义。本研究从功能翻译学派目的论的三个基本原则出发,针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内不同类型的景点名称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即音译、直译、意译、音译和直译相结合四种翻译策略,以期进一步规范景点名称的英译,准确传达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景点名称的含义,促进环巢湖地区特色文化的国际传播,并为从事景区景点名称翻译工作的译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音译

音译是指以相同或相近的音素翻译另一种语言,即根据源语言的发音在目标语中寻找发音相似或相同的音节进行替代,如在汉译英的翻译中许多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品牌名称等,都可以直译成英语[11]。简而言之,汉译英的音译即用原文的汉语拼音直接代替英文译文的一种翻译策略。按照国际惯例,中国的地名,包括省、市、县甚至村的名称翻译均使用音译法,如安徽(Anhui)、合肥(Hefei)、巢湖(Chaohu)等等。 按照音译方法进行翻译的词语只有一起使用才能表达相应的含义,不能单独使用。在翻译一些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时,使用音译的翻译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交流障碍。然而,针对景点名称的英译,音译法的缺点在于不能传达景点的文化信息及其具体含义,所以音译法仅适用于翻译一些没有具体文化含义的景点名称。因此,在翻译环巢湖地区的“十二镇”中一些没有文化含义的地点名称,如黄麓、烔炀、柘皋、同大、中垾等时,译者可以直接使用音译的翻译方法, 相应翻译成 “Huanglu”“Tongyang”“Zhegao”“Tongda”“Zhonghan”。 相应地,针对景点名称中出现的没有具体含义的词语,如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内的周瑜文化园、黄陂湖公园等景点,其中“周瑜”“黄陂”均为人名或者地名,没有具体的含义,可使用音译的翻译策略,翻译为“Zhou Yu”“Huangpi”。

然而,针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内一些具有文化意义或者具体含义的景点,音译这种翻译方法并不适用。以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景点银屏山为例,银屏山是巢湖境内第一高峰,海拔约508米,四周山峦起伏,九峰环抱,姿若雄狮,有“九狮抱银屏”之说。如果简单的使用音译的方法把银屏山翻译成“Yinping Mountain”只能让外国游客知道这是一座山,难以了解其文化背景及具体含义。银屏山南有一悬崖峭壁,每当隆冬季节,雪盖冰封,银装素裹,形似天然银屏,因此而得名,所以银屏山翻译成“Silvery Screen Mountain”则更为合适,其所传递的信息比音译丰富得多,而外国游客也得以了解景点名称蕴含的意义,符合目的论的目的原则,并且发挥了景点的呼唤功能。综上所述,音译的翻译方法只适用于翻译一些没有文化意义或者没有具体含义的景点名称,而针对银屏山这类蕴含丰富文化背景的景点名称,译者需要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灵活采用其他翻译方式,从而让目标语游客更准确地理解景点特色,提高旅游体验。

(二)直译

直译是指在不违背原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对照原文,逐词逐句一对一的翻译。这种翻译方法使得目标语译文与原文内容相一致,目标语译文与原文的语言和形式结构相统一,从而使得目标语读者能够准确并轻松地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直译的一大特点即译者在采用直译的翻译方法时不仅要把原句主要意思翻译出来,还要遵从目标语语言的句法结构。所以,相对于音译的翻译策略,运用直译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的最大特点是保留原文的句法结构和语言风格,即忠实于原文[12],这种直译的翻译策略体现了目的论的连贯性原则和忠实性原则。在我国旅游景区中,很多景点都是根据其实际地理位置、地理特点、历史典故以及著名历史人物进行命名的[13]。针对这种以实际地理位置、地理特点等命名的景点名称,便可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内的三河古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古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有丰乐河、杭埠河和小南河在镇内汇合,流入巢湖,三河古镇由此得名。此处三河古镇的 “三河”便可直译为 “Threeriver”,三河古镇的译文即为“Three-river Ancient Town”,外国游客便可以准确得知这是一个古老且富含丰厚文化底蕴的小镇,并且镇内有三条河流蜿蜒流淌,从而使得外国游客产生前来领略“小镇小桥流水人家”景致的愿望,符合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原则。另外,上文中将银屏山翻译成“Silvery Screen Mountain”也是使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使得外国游客能够准确了解景点名称蕴含的意义。

此外,中文中常出现一些押韵的诗句、成语,讲究语言的意境优美,旅游文本中更是常用一些琅琅上口、富含韵律的四字短语来描述美景、盛况。直译的方法也常用于翻译这些意境优美的四字短语。在旅游文本中,许多景点名称也常以一些琅琅上口、意境优美的语句命名,如前文提到的西湖十景;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内亦有著名的“十八景”,这十八处景点汇集休闲区内的最美风景,宛如明珠镶嵌于巢湖湖畔,同样也是以富有韵律美和意境美的四字短语命名,如滨湖湿地森林公园的“曲溪烟树”、芦溪湿地的“平湖绿荫”、滨湖CBD周边的“新城含翠”、木兰村的“稻浪风荷”、四顶山风景区的“四顶朝霞”、大小黄山景区的“九龙攒珠”、龟山景区的“灵龟望月”、蛇山景区的“蛇山泛舟”、牛角大圩的“花田趣寻”、银屏山景区的“银屏牡丹”、长临河古镇的“老街悠韵”、唐咀水下遗迹的“古城遗址”、中庙镇的“湖天胜境”、孤山景区的“孤山帆影”等。其中,滨湖湿地森林公园的“曲溪烟树”,直译为“Winding Rivers and Misty Trees”,外国游客可以直接了解到该景点以弯弯曲曲的小溪和烟雾缭绕的丛林而闻名。芦溪湿地的“平湖绿荫”,便可以直译为“Peaceful Lake and Green Shade”,外国游客从译文中可以得知该景点的特色是一望无际的平静湖面和郁郁葱葱的高大树木。蛇山景区的“蛇山泛舟”,直译为“Water Rafting Besides Snake Mountain”,让外国游客可以一目了然地得知游览该景点便可以在湖光山色中悠然泛舟。这几处翻译既忠实于原文,同时语意连贯,能让目标语读者准确理解其含义,体现了目的论的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同时又遵循了目的原则,达到了旅游文本的宣传目的。然而针对含义比较复杂或者英文中找不到对等信息的景点名称,如四顶山风景区的“四顶朝霞”、牛角大圩的“花田趣寻”,直译的翻译策略并不适用,便需要应用意译这种翻译策略。

(三)意译

意译指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却不拘泥于原文的句法结构与语言风格的翻译策略[14]。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主要翻译原文的基本含义,而不是逐字逐句的翻译,结构上不再要求一一对等。在翻译时,如果原文的结构和表达形式在目标语译文中不能体现出来,或者目标语语言中并没有相应的结构和表达形式,我们必须根据表达形式和特点改变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涵[15]。简而言之,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然而自由翻译并不是随意翻译,而是指保留原文内容,在形式上可以自由选择的翻译方法。在旅游文本中常出现一些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表述或者一些讲究意境之美的语言,针对这类文本,通常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对于一些具有东方特色文化背景和浓郁地方色彩的景点名称,目标语中一般没有相对应的词语,针对这种情况音译和直译的翻译策略都是不适用的,只有运用意译这种方法才能达到相应的翻译目的。在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内,有一座姥山岛位于巢湖中心,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岛上的“圣妃庙”望湖而建,香火兴旺,用以祭祀主湖女神。而在英语中,把圣妃直译翻译成“Imperial Concubine”,会让目标语游客产生误解,认为这是一座纪念皇帝妃子的庙宇,可能还会想要了解这是中国哪位皇帝妃子的典故,和这座寺庙又有何渊源?而结果可能会令人啼笑皆非,因为圣妃庙祭祀的是传说中的主湖女神而不是皇帝的妃子。“妃”字在中国历史上确有皇帝妃子的词义,但“妃”字同时也是古代人民对于神女的尊称,所以直译翻译时便会导致文化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在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内景点“圣妃庙”的翻译中应该采取意译的翻译策略,运用目标语国家的相似文化背景及目标语游客可以理解的形象,以消除文化障碍,从而让目标语游客准确理解景点的文化含义。“Goddess”为西方神话故事中的女神形象,对应“圣妃”所指的主湖女神,外国游客便可以得知圣妃庙祭祀的是女神而不是皇帝的妃子。

对于一些英语中没有对等信息的相对复杂的景点名称的翻译,也应该使用意译的翻译方法。如环巢湖“十八景”之一的牛角大圩的“花田趣寻”,“趣寻”这个词语在英语中没有对等的目标语。巢湖之滨的牛角大圩,举目苍翠欲滴,颔首花香扑鼻,宛若世外桃源,如诗如画。因此,根据其景点的特色,可以翻译成“Fairyland of Flowers”,更加符合该景点的特征,外国游客通过景点名称便可以得知这个景点宛若童话世界里花的海洋,从而产生前来游览的愿望。四顶山风景区的“四顶朝霞”,直译即为“Morning Glow of Siding”,然而此种翻译方法并不能表达原文所要传递的真正含义,而使用意译的翻译策略,将其翻译为“Spectacular Morning Glow of Siding Mountain”更为合适,很好地反应了景点的特色。这两种翻译符合目的原则,与原文所蕴含的词意上达到了更大程度的对等,同时发挥了景点的呼唤功能。所以对于一些蕴含丰富文化背景及内涵或者英语中没有对等信息的景点名称,意译这种翻译策略是最合适的选择。

(四)音译和直译相结合

音译和直译相结合是指在某一文本的翻译处理中既使用了音译也运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16]。在旅游景点文本翻译中,音译和直译相结合的翻译是景点名称翻译中最常使用的策略,音译主要运用于翻译没有文化背景或者具体含义的景点名称,直译主要运用于翻译该景点的具体景观形态,音译和直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常用来翻译湖、山、寺、亭等词结尾的景点名称。如安徽省的著名景区黄山、巢湖可以按照音译与直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因为此处的“黄”和“巢”均没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及具体的含义,使用音译法可以减少交流障碍,而“湖”和“山”可以用直译法的策略进行翻译,实现了和原文的语言对等,体现了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这类单名的中文景点名称,通常两个汉字一起进行音译[17],同时直译最后一个表示景观形态的字,所以这两处景点应相应翻译为“Huangshan Mountain”和“Chaohu Lake”,以适应英语的发音习惯,同时在减少交流障碍的基础上更大程度地实现语音上的对等。在环巢湖国家旅游景点的翻译中,巢湖、万达文旅城、滨湖国家森林公园、长临河古镇、烔炀湿地、汤池温泉都应依据音译和直译相结合的翻译方法相应 翻译 成 “Chaohu Lake”“Wanda Cultural Tour City”“Binhu National Forest Park”“Ancient Town of Changlin River”“Tongyang Wet Land”“Tangchi Hot Spring”。在这些景点的翻译中,针对没有特定文化背景和意义的地名、集团名都用音译的方式进行处理,便于中外文化的交流。

此外,湖、文旅城、国家森林公园、古镇、湿地、温 泉 相 应 直 译 成 “Lake” “Cultural Tour City”“National Forest Park”“Ancient Town”“Wet Land”“Hot Spring”符合目的论的忠实性原则,直接描述了这个旅游景点的类型,让外国游客可以通过景点的英文译名清楚地了解该景点的景观类型。针对前文中提到的非特定文化意义词语的景点名称,如周瑜文化园、黄陂湖公园等,其中“周瑜”“黄陂”均使用音译的策略,翻译为“Zhou Yu”“Huangpi”,而“文化园”“湖”“公园”应采取直译的翻译策略,所以这两处景点分别相应译为“Zhou Yu Cultural Park”“Huangpi Lake Park”。 相对于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音译和直译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可以有效地减少交流障碍,同时这种翻译策略体现了目的论的首要原则——目的性,实现了译文在目标语环境中预期的功能,可以让外国游客通过景点译文名称迅速准确理解景点主要特点,从而提高外国游客的旅游体验。

四、结语

“旅游翻译是为旅游活动、旅游专业和行业所进行的翻译实践,属于专业翻译。概括地说,是一种跨语言、跨社会、跨时空、跨文化、跨心理的交际活动。”[18]针对旅游翻译的特殊性,本研究针对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内不同类型的景点名称,提出了音译、直译、意译和音译和直译相结合四种翻译方法。音译的翻译方法可减少交流障碍,便于中西文化的交流,实现原文与译文的对等,但是此种方式不适用于翻译具有丰富文化背景信息的旅游景点。直译的翻译方法可以保持目标语译文与原文内容相一致,译文与原文的语言结构和形式相统一,适用于翻译一些具有文化背景及具体含义且在目标语中有对等语言的景点名称,可以更好地实现词汇结构和意义之间的对等。但是直译这种翻译方法不适用于翻译在目标语中没有对等语言的,或者有对等语言,却不符合连贯性原则的景点名称。对于一些蕴含丰富文化背景或者一些英语中没有对等信息的景点名称,意译这种翻译策略是最合适的选择,但采取意译这种翻译策略时需要保证遵从目标语译文的背景文化和语法规则,遵守目的论的忠实性和连贯性原则。音译和直译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了语音、词汇及意义上的对等,可以让外国游客通过景点译文名称迅速准确理解景点主要特点,同时减少了文化交流障碍,易于目标语游客理解和接受,但是并不适用于翻译具有丰富文化背景及含义的景点名称。因此,对于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景点名称的翻译,应该在目的论指导下,针对如上所述的不同情况灵活使用音译、直译、意译、音译和直译相结合这四种翻译方式,以提高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景点名称翻译的质量,进一步规范景点名称的英译,为翻译工作者合理、正确地翻译景点名称提供理论参考,为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做出贡献,同时期望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猜你喜欢

巢湖音译外国游客
清末民初音译元素名规范方案用字探析
巢湖,我的母亲
巢湖,我的母亲
新西兰开征外国游客税每人约23.45美元
夏译汉籍中的音译误字
新疆地名的音译转写及英译规范
巢湖玉卮意蕴长
英汉音译规律探微*
华能巢湖电厂脱硝系统的改造
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