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总目次

2019-03-21

滁州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研究

(括号内数码圆点前为期号,后为页码)

·皖东文化研究·

疾病对吴敬梓及《儒林外史》的影响略论 黄寒隽(1·1)

从凤阳歌系看皖东地域同宗民歌的流与变 张 静(1·6)

论凤阳花鼓的文化功能 高 静(1·9)

现存明清滁州女性诗文集叙录 邱瑰华,陈斯柔(3·1)

情痴、太守、醉翁三位一体——论欧阳修的人格结构 章会垠(3·8)

李幼卿助建琅琊寺的宗教文化意义 刘树俭,陈学军(3·14)

基于网络文本的琅琊山风景区旅游形象感知分析 陈青松,晋秀龙,吴慧慧(4·1)

凤阳凤画的传承与创新 谷瑞雪,金成星(4·6)

明中都皇城奉天门及广场空间组合考探 夏玉润(6·1)

欧阳修“醉翁”称号由来解析 田兆山(6·6)

·历史与文化·

论晚清《东方杂志》与海外立宪派的精神互动 周新顺(1·12)

清末变通钱法改铸铜元说 段 艳,陆吉康(1·18)

中国古代官吏治理制度解读 董晓红(1·22)

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建构路径探析 张 妍,邓 喆(1·26)

论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历史逻辑 方玉萍(4·24)

费孝通文化观对文化生态失衡问题的启示 张培培,董 军(4·29)

基于中国知网的“和”文化大数据研究 王 越,修建军(4·35)

·经济学 社会学研究·

安徽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测算评价与影响机制研究 史贤华,台德进(1·30)

农村消费升级背景下物流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李 祥(1·35)

我国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测度研究——基于我国19个一线城市的面板数据 梁秋霞,汪 楠,王馨平(3·17)

共享经济视角下共享单车治理对策研究——以合肥市为例 杨承刚(3·22)

合肥都市圈旅游一体化战略提升研究 潘立新,吴 俏,刘晓莉,张鲜鲜(4·10)

基于高校园区的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伟伟(4·15)

我国地标农产品品牌化经营策略分析——以舒城小兰花为例 葛晨冉,王 亮(4·20)

基于地区差异的扩大安徽出口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徐 磊,董桂才(5·39)

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测度研究 罗俊霞,冯德连(5·47)

户籍人口波动对城市房价的影响 朱盼盼,张海永(5·53)

内部控制综合视角下中小创企业投资效率研究 郭 彪(6·9)

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征管机制 刘 珺,方锐杰(6·14)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以淮南市为例 王 艳,杨卓东(6·19)

贫困代际传递与高校破解路径研究 孟昭苏(6·24)

国外农民职业教育对我国农民工创新创业培训的启示 刘 帅,王 萍(6·28)

·哲学研究·

改革开放历史进程的实践哲学考察 严伟英(3·27)

论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域中的主体间性思想 田雪龄,陈晓曦(3·32)

郭象对《庄子》的“误读” 吴昕玥,郭淑新(6·33)

·文学研究·

论曾巩诗歌意象的特征 喻进芳,常毓晗(3·35)

唐诗“镜”意象的美学探微 吴晓红(3·42)

二十世纪初中国现代小说中的诗意化倾向 黄蕴雅(3·48)

鲁迅复仇意识的形成及其个性特征 韩 冰(4·42)

文体视角下柳宗元苏轼说体文之比较 丁贝杰,朱崇志(4·46)

唐武宗会昌毁佛与晚唐文学的“新变” 方 胜,孙丹丹(6·38)

《史记》的文学经典建构过程及其意义 林志坚(6·43)

·信息与传媒·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旅游微博用户偏爱研究 曹 炜,蒋文明(1·41)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分发的模式及走向 陈昌勇(1·45)

粉丝文化对社交平台热搜话题的溢散效果研究——以新浪微博中鹿晗恋情事件为例 梁华群(1·49)

论莱辛作品的现实主义叙事困境 章 燕(3·53)

儿童叙事语篇中多模态意义的建构及其翻译——基于《小熊维尼阿噗》中英文版的对比分析 王爱琴(3·57)

网络体育直播的受众互动研究——以腾讯体育NBA频道为例 张道升,陈子缘(3·63)

·艺术研究·

现代巢湖秧歌的“跨界”属性探析 王 喆(3·66)

灵光(Aura)在影像艺术中复现的判断标准研究 胡木欣,武小川(3·69)

界首彩陶艺术符号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美学价值研究 吴 双(3·72)

点、线、面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杨之武(3·75)

艺术微电影审美特质研究 杨恩慧,孙 强(4·50)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淮河流域民俗体育的传承发展——以安徽花鼓灯为例 徐 峰,戴 路(4·54)

皖西南山歌的形态特点研究——基于“慢赶牛”为例 张潇潇(4·58)

钢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诠释 杨秋兰(4·63)

新徽派版画发展探析 郭 益,陈帅帅(4·67)

《坛经》中“自性”对艺术创作的启示 王孝圆,乔东义(6·69)

钢琴演奏中选择本土化作品的趋势分析 武 娜(6·73)

·语言学研究·

英语冠词形义匹配格局及其对冠词习得的影响 王家明(6·47)

文化翻译观下的黄梅戏英译研究 张文明,章二文(6·52)

事件框架理论视阈下英汉名转动词化模式对比研究 吴小芳(6·55)

·心理学研究·

家庭环境对小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 朱海雪(3·78)

小学生校园欺凌现状的实证调查与应对策略——基于学校和家庭教育的视角 黄亚桥,刘 雨(3·82)

初中生认知疲劳曲线研究 廖军和,彭玉玲(6·6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 吴 迪(6·66)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教育部“十育人”视阈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双微”平台的育人功效为切入点 杨一飞(3·85)

当代大学生先进典型成长规律及其遵循——基于40位安徽省“十佳大学生”事迹文本分析 任少伟(3·89)

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师自我效能感研究 施向阳,程 萍,周 慧,顾恩平(3·93)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机制的构建 贾玉叶,王慧娴,何翠屏(3·96)

新媒体时代基于“两微一端”的高校文化传播 鲍 玮(3·100)

受众理论视域下校史文化育人策略探究——以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 牛春雨,刘 亮(3·103)

网络语言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基于网络表情包的研究 于博涵,方中书(4·71)

“互联网+”媒介场域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基于网络社群和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思考 侯晓珊,戴琬莹,金 志(4·75)

新时代群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基层工会活力提升路径探究 张 晶,田秋实(4·80)

高校学生社团的交往伦理探析 马 报(4·84)

新时代提升党性修养的理论和实践审视 袁晓玲,闫 冰(4·88)

习近平“三个必胜”重要论述研究 胡 谱,何景春(6·77)

“互联网+”时代红色渡江文化资源数字化利用研究 张从海(6·82)

新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现状与建设路径——以大学生社团发展为视角 孟祥宾,魏 泽(6·86)

·教育教学研究·

经济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体系构建研究——基于“新经管”战略背景 周泽炯(3·108)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以铜陵学院为例 杨龙飞,疏仁华,葛贤平(3·113)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探赜——以滁州职院为例 汪立超,陶会平(3·117)

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抬头率”之路径探微 陈光洁,韩传强(3·121)

音色角度下视唱练耳教学分析 李道琳(3·125)

《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发展现状及改革的思考 段晓宇(3·129)

高等师范院校公共基础课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的比较分析 陆庆九,马丽娟,江惠平(3·132)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策略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 金成星(4·91)

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新建本科院校的二次定位与转型 陈 薇(4·95)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导向的地方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以滁州学院音乐学院为例 彭 钰(4·101)

基于“赛教结合”的创新型外贸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思考 张 晴(4·105)

高校“编外人员”职业发展困境的个案研究 李 平,袁 萍,郭兰芳(4·109)

教师工会对南非教育的影响及其对我国高校工会的启示 王娟娟(4·113)

基于人文素养培育的《外国文学》课程思政实践探究 韩 霞,裘新江(4·117)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提升再思考 孔 金(4·121)

基于有效学习的大学英语SPOC混合教学探索 陈维红,王巧玲(4·125)

论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 张婷婷(4·131)

新时代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初探——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喻长志(4·133)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以滁州学院“三三”制模式为例 裘新江(6·90)

作时代主人:回望杜亚泉“科学的劳动家” 阎乃胜(6·94)

基于就业分析的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对策研究——以安徽省为例(2013-2019) 涂金伟,余 含(6·99)

旅游类专业学生实习前后职业认知变化分析——以滁州学院旅游系为例 尹 乐,徐 敏,陶基磊(6·106)

基于《标准》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环节设置的优化探索——以对《C校2017版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为例 徐立娟(6·110)

·图书馆学研究·

移动互联时代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跨界营销策略分析 张 弘(1·54)

高校图书馆阅览空间设计中的“情”与“景”研究 李君燕(1·58)

对高校图书馆馆读冲突管理的思考——基于组织行为学的视角 杜小丹,赵加慧(1·62)

·江淮分水岭区域与环境发展·

江西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资源名录及区系分析研究 万 薇,孔凡前,熊耀煌,贾凤海(2·1)

风沙灾害对策勒绿洲棉花光合特征的影响 邹 陈,范子昂(2·10)

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改造路径研究 鲁勋洲(2·15)

美国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生态意识 马广利,洪 流(2·17)

“艺术+乡村”游憩初探 黄鑫慧,梁傲雷,王 宇(2·21)

明清与民国时期江淮分水岭区域治理考析 吉晓华(5·1)

从芍陂到淠史杭——皖西灌区发展的千年历史和原因 黄常军,黄遵应(5·6)

基于AHP的共享单车在滁州市发展前景研究 信 猛,胡贝贝,葛爽爽(5·11)

皖东营地建设与旅游合作经济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王运武,马建国,周 荣,黄安龙,赵 鹏(5·1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下凤阳花鼓的民俗体育价值研究 武亚军,程明吉(5·19)

·理论研究·

压力驱动流体纳米管膜传递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冯 剑(5·22)

亲缘选择下不同博弈的收支比b/c对合作进化的影响 岳休云(5·26)

酶标仪法测定发酵液中谷胱甘肽的含量 张恩芬,查飞,周建宝,费芙蓉,王 洲,薛正莲(5·31)

基于位点特异性PCR技术的豹猫物种鉴定 李 艳,晏 鹏(5·35)

·应用数学·

关于Hom-双代数扭曲子的注记 张晓辉,孙 燕(2·25)

基于熵视角的金融风险度量 张金波,赵 攀(2·28)

基于三边测量的双重质心算法研究 杨思国,陶维青(2·32)

理想弹塑性悬臂梁双重非线性问题的优化算法 林祖宏,尤 超,谭启明(2·36)

·应用技术研究·

基于B/S模式的高校自主招生报名录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赵卫东(2·40)

基于云平台和.NET Framework的智能变电站环境监控系统设计 李兰兰,刘 青,葛 辉(2·44)

FSSP改性H62铜合金金相组织分析 宋娓娓,庞 军,葛 浩,沈 敏,汪洪峰(2·49)

基于犹豫区间直觉语言型Z-Number熵和决策者风险态度的多属性群决策分析 陈万付,梅孔椿(2·52)

基于合作博弈的农业科技创新主体合作研究 曹 晨,陈学云,史贤华(2·60)

基于隶属函数法的真姬菇曲奇饼干工艺研究 贾小丽,孙艳辉,步显勇,董艺凝,顾海洋,宋成亚(2·64)

·体育 卫生·

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侧改革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 丁敬龙,王亚军(2·67)

不同握拍方式下网球初学者正手击球效果的对比研究——以高校大学生群体为例 宋 冰,曹 梅(2·70)

力求功能性与形式美的和谐统一——探析拉丁舞比赛服的设计创新 王明可,赵 煜(2·75)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以安徽审计职业学院为例 李 影(2·79)

重塑单亲家庭人格障碍学生健康人格措施探析 吴惠珍,高步刚,解 萍(2·82)

滁州某高校2017年新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吴 琼(2·85)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

高校创业文化核心价值及其建设路径构建 张 程,谢宜勤(2·89)

在校大学生涉农创业窘境的质性研究——以某高校国家级星创天地为例 师海荣,黄阳磊,梁贵红(2·92)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优化 张国强,高建纲,季长路,蔡为荣,王顺民,朱秀灵(2·98)

面向GIS卓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第二课堂育人探索与实践 江 岭,王 春,赵明伟,杨灿灿,张鲜鲜(2·103)

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扶贫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吴 红(2·108)

高职院校人才“专业+”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汪小飞,汪家龙,汪辉煌(2·112)

高职院校实训室建设与管理路径选择 黄晓丽(116)

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视角下的高校仪器设备管理创新 汪志圣,赵 荣,马晓晖,蔡 华(5·91)

应用型高校社团改革与专业转型耦合发展途径与方法 周亮广,戴仕宝,李孝雄(5·95)

应用型高校辅导员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践行 薛 政,于雅洁(5·99)

“中国制造2025”下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耿 林,谢 峰,何舒平(5·102)

强化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思想性和文化性的实践性探索 江明荟(5·106)

·教学研究·

新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户外实践教学研究 郑朝贵,陈青松,周亮广(2·119)

双创背景下“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以食品标准化人才培养为例 董艺凝,贾小丽,周 頔,蔡华珍,孙艳辉(2·124)

应用型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滁州学院为例 邵雪梅,赵生慧,刘进军,陈海宝(2·127)

实践教学模式下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邢抱花(2·130)

基于“一平二端”大学智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分析化学教学为例 高世霞,王光荣(2·133)

·工程与技术应用·

解析数显千分表测量系统及在汽车电子机械复合制动系统中的应用 姜阔胜,李 阳,谢有浩,张严芬,李良和(5·58)

一种新颖的四轴飞行器姿态角控制策略与仿真 孙春虎,宋 峰,方愿捷,王 静,凌 景(5·62)

日用玻璃器皿肌理意象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蔡忠弟(5·67)

海量异构电子商务信息的集成算法研究 武时龙(5·71)

刍议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应用 江小丽(5·75)

新时代爱国主义融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思考 李 旻(6·115)

统计学课程贯彻“课程思政”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余晓美,孔令十(6·119)

基于“全流程”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研究——以滁州学院为例 刘世平,刘传龙(6·122)

媒介融合语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采编》课程改革探索 叶盛世(6·126)

·出版发行·

1999—2018年我国科技期刊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丁 寒,吴晓红(5·78)

地方本科高校学报发展定位的再思考——以《滁州学院学报》近5年载文计量分析为基础 罗亚玲(5·82)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术期刊的功能定位与质量提升 李 敏(5·86)

·课程与教学改革·

地方应用型高校大数据专业的教学改革——以德州学院为例 于 波,董立华,毕文琪,李雅男(5·110)

OBE-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葛 浩,林其斌,倪受春,周海军(5·114)

基于OBE思想的通信工程专业导论课教学改革探讨 杨 斌,邵雪梅,张妙飞,马丽生,陈桂林(5·120)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程 辉,王正山,李元金(123)

新形势下生态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 王育鹏,张 震,陈海燕,孔海燕(5·126)

农学专业开设《作物品种权保护》课程的实践探索 卢 杰,石英尧,吴德祥,司红起,陈 璨(5·129)

高职院校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的基本策略——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健康评估教学团队建设为例 张 孟,王荣俊,吕小明,李二军(5·132)

大学通识教育的国际视野——解读《大学通识教育的国际比较》 方燕雯(5·135)

猜你喜欢

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于辽朝“一国两制”研究的回顾与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基于声、光、磁、触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关于反倾销会计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层脱落的攻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