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特征及其引导研究

2019-03-21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务处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媒介素养

上海健康医学院教务处

随着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相关。大数据时代,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加大了受众信息判断和选择的难度。对于高校大学生群体能否有效地利用媒介对个人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生存和发展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个体网络媒介素养特征概述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等概念被陆续提出,对媒介素养的理解也在不断变化。

(一)网络媒介素养的内涵

对于什么是媒介素养这个问题,美国媒介素养研究中心在1992年给出了这样的概念:“媒介素养就是人们对于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产生媒介的能力”,邱沛篁学者将网络媒介素养定义为:“网络媒介是指人们面对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和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总的来说,网络媒介素养就是个体面对网络信息的各种处理能力,包括认知、判断、构建和自我发展。

(二)网络媒介素养的外延

从网络媒介素养的外延来看,主要包含六个层面。第一,网络媒介认知素养;第二,网络媒介甄别素养;第三,网络道德法律素养;第四,网络安全素养;第五,网络行为自我管理素养;第六,网络发展创新素养。这一点重点强调的是“网络信息为我所用”的观点,并且成为网络先进文化和先进意识的传播者。

二、开展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媒介素养教育的概念最早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研究渊源如此深厚的素养教育,其有深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价值。

(一)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以科学唯物史观为基础,针对人的本质、价值、需求、发展做出了深刻的剖析,形成了科学和价值统一、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思想体系,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撑,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为人的一切实践是在相应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而这种社会关系就是实践活动的呈现形式。因此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探究在这一社会实践中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问题。

(二)实践价值

美国著名学者斯坦利·巴伦曾经提出过媒介已经渗透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于我们经常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更何况媒介对我们产生的影响,更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难看出,作为青年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关注国家信息网络的创新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念,提升参与机会,增强判断能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这也体现了媒介素养研究的实践价值。

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现状

从网络媒介素养的综合界定来看,研究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主要涉及辨别能力、评估能力、创新能力和自制能力。

(一)网络媒介素养中的辨别能力

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首先体现在参与的目的性上,例如“您关注某一网络新闻时是否具有目的性?”,针对这一问题其中60%以上的大学生回答是肯定的。在关于大学生参与网络信息内容的调研中显示,大学生通过网络最主要的是获取相应的学习资源,其次是社交、娱乐资源,再次为生活资源等。而对于网络上的“发起”或者“围观”80%以上与大学生无关,他们更多的是被动的参与。而当被问及“您在参与某一热议话题时”,选择“有自己思考”的占52%,选择“全面了解后再评论”的占到33%。从以上调研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作为已经成年的大学生来说,对网络信息具有一定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能将网络自己为我所用,能理性的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中的评估能力

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评估能力主要是指对信息有用性和相关性的判断,能真确界定网络信息的价值。当被问及“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来判断网络信息的价值?”时,大学生的回答涵盖“网络媒体的权威性层面”“信息发布者的权威性角度”“自己对内容的阅读来证明”以及“信息引用渠道的权威性角度等”。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信息的时效性、可信性、权威性、准确性等具有一定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中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媒介素养中相对较高级别的能力,它要求将搜集获取的信息进行运用,转化到自己的价值体系中,从而对自身的学习和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调研中,问及大学生“您对网络获取的信息是如何运用的?”,答案更多的集中在简单的整合运用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网络媒介中获取的信息简单运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或者生活需要中,但是对信息进行归档、分类以及重新组织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和加强。

(四)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中的自制能力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中的自制能力主要是指其能够遵循网络信息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能抵制各类违法犯罪、淫秽色情等不健康的网络信息,尊重网络知识产权,积极传播正能力,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针对网络行为规范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了解基本的网络行为规范,能自觉抵制网络负面信息,对网络言论的发表持慎重的态度,能够视法律和维护社会道德作为不可逾越的底线。但是同时也存在对网络行为理论知识的了解相对匮乏,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校缺乏相应的课程体系的支撑,缺乏行之有效的理论教育模式,在文明素养教育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四、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策略

在对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实然现状分析中,不难看出大学生在网络媒介素养的系统引导与理论教育层面仍需社会、学校、家庭等下功夫。

(一)以自我意识激发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内引力

提高大学生参与网络素养教育的主动性,不断强化大学生对网络素养内涵这一特定含义的理解,提升自身的网络媒介素养,这解决的是“内因”问题。第一,运用网络要树立意识观,强化目的观。第二,作为一个虚拟的空间社会,网络同样需要遵循现实世界的规则。大学生一是要提高自身对网络信息内容的分辨能力与信息价值的判断能力,二是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选择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还要更好地掌握网络安全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过程,更精确更有效地使用互联网。另外还要努力提高自我网络保护能力,避免网络不良信息对自身的腐蚀与侵害。

(二)以外在举措助推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外驱力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提升,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从而以外在举措助推网络媒介素养提升的外驱力。第一,完善高校网络素养教育体系。对网络素养教育多元化地分布在计算机基础课、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多门课程中进行讲授。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各党支部、团委和学生会的积极作用。第二,强化家庭素养教育辅助效用。首先家长要不断提升自身对网络知识的辨别能力和水平,与此同时家长也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帮助学生提高网络素养水平,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发展,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第三,合理发挥舆论正确导向功能。“解铃还须系铃人”舆论作为媒介信息的创造者,应把好源头关,向受众传播真实、理性的信息,及时切断、制止不良舆论信息。作为媒体人更应谨记行业责任和使命,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学子:“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迅速发展的网络媒介面前,“95 后”大学生应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通过网络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认识,并不断内化为自身的意识。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媒介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