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角色面临的挑战

2019-03-21辽宁传媒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36期
关键词:把关人传统媒体大众

辽宁传媒学院

把关人理论最早由库尔特·卢因提出,认为信息是在一些具有“门区”的渠道中流通,且只有符合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通过门区将信息传达给受众。后怀特将此概念引入新闻研究领域。在传统媒体中把关是建立在渠道理论之上的具有单向传播性特点,如今随着新媒体的日益发展,传统把关人角色正面临很大的冲击。

一、新媒体环境把关人角色受到冲击的原因

(一)传统把关理论的局限

传统把关理论是在报纸、电视等大众媒体主导的时代提出,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的单向线性传播方式。主要是对新闻工作者在新闻的采写编辑方面做要求,如反应能力迅速、个人见解独到以及工作态度认真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起到把关作用。这种把关行为虽然能有效避免大众接收不良信息,但是也限制了大众接收信息的权利。

(二)信息爆炸的冲击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降低了内容发布的门槛,技术自由加剧了信息泛化,言论自由促使信息量爆炸增长,人人皆可发声,基本上能上网的大众都可以主动传播信息表达观点。由于受众的媒介素养参差

不齐,传播行为容易不受控制。UGC的兴起和信息把关作用的减弱导致谁掌握了最新的消息,谁就可以成为“意见领袖”,这种情况下新闻真实与客观遭遇危机,催生那些缺乏真实性客观性的新闻,难免出现新闻失实、语言暴力和作品侵权现象。由于信息的海量化、复杂化、匿名化加大了把关难度,传统的把关人往往出于成本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难以在信息流入互联网之前进行把关。

二、新媒体环境把关人的变化

(一)把关主体的变化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传收关系具有单向性,信息是被媒体垄断的自上而下的线性传播。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生产方式正向大规模业余化方向生产,利用技术对于信息的把关也正在部分地代替人工把关。媒体、受众和人工智能都可以作为传者发布信息,把关人角色可以包括新闻工作者、自媒体、商业机构和算法,因此,社会化媒体的兴起促进了把关人角色定位的泛化。

(二)把关标准的变化

所谓把关的标准简而言之就在于,信息被大众接收应符合的要求。在传统媒体时代,大众所看到的新闻都是由媒体主导经由媒体选择过的,媒体具有绝对的控制权。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权利下放到普通大众,转为以受众为主导,选择受众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报道,受众既可以自主选择收看哪些类型的新闻,又能够在获取新闻信息后通过自主传播加强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互动,贴近受众,发现问题,促进社会和谐。

(三)把关程序的变化

传统媒体时代,新闻生产过程有严格规定,记者寻找新闻线索进行采访、编辑成稿在呈现给大众之前交给总编辑审核,符合媒体要求就允许发布,否则就取消发布。新媒体时代,新闻门户网站之间竞争力增大,为了获取更多用户关注,新闻自身的商业属性被放大,导致把关界限模糊,信息失序。有些门户网站因没有自主采访新闻的权利,依靠转载其他纸媒新闻生存,受纸媒内容质量的影响,难以把关。因此新媒体环境中“把关人”模式的工作标准和运行程序有待完善。

三、总结与对策

当下,互联网的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和信息传收的主要途径之一,在网络信息环环相扣、把关作用减弱的情况下为避免缺乏真实客观的新闻肆意泛滥,影响信息环境的健康发展:

首先,专业媒体的“把关”作用应被重新强调,在中国用户传统的新闻观念中对于主流媒体的权威性意识依然存在,主流媒体的新闻采写对于指导大众思想和行为有关键性作用。其次,重视培养公民媒介素养,受众在面对信息时应积极主动接触来自不同媒介的信息,理性分辨信息的真实与否,只有不断加强公民媒介素养和媒介参与度,利用媒介提高受众自身素养,把关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媒介环境才能日渐和谐。最后,媒介应加强自身管理,相应建立健全的规范制度,落实“把关”工作。因此在新的传播环境下,把握好把关人角色进行有效把关,对于营造健康良好的信息环境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把关人传统媒体大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