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对降低患者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

2019-03-21陈燕曹丽梅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圈员静脉炎品管圈

陈燕 曹丽梅

静脉留置针凭借其自身优势,即操作简单、护理工作量少且穿刺次数少,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给药中[1]。虽然静脉留置针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同样也表现出不足,即容易堵管、穿刺部位出现红肿、静脉炎以及穿刺点出血等等,对静脉留置针的推广应用产生了不利影响,甚至会增加护理风险系数,护理纠纷事件频繁发生[2-3]。静脉炎是沿静脉走向出现疼痛/触痛、红斑、发热、肿胀、硬化、化脓或可触及静脉条索。降低外周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院2017年4—11月将品管圈应用到外周留置针静脉炎持续质量改进方面,取得成果显著,以下将针对此情况展开具体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11月全院各科室住院患者留置外周留置针共848例为活动前组,2017年11月全院各科室住院患者留置外周留置针共734例为活动后组。

活动前组848例患者,年龄为56~72岁,平均年龄为(64.75±5.73)岁,男女分别为448、400例。

活动后组734例患者,年龄为53~70岁,平均年龄为(64.80±5.69)岁,男女分别为384、350例。

活动前组和活动后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活动小组由本院11名PICC专科护士组成,设定圈名,选出圈长、辅导员各一名。每名圈员设计一个圈名,通过投票选取“同心圈”,意为我们来自不同的科室,聚集在一起齐心协力为患者的静脉输液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

1.2.2 合理选择并确定主题 所有圈员应借助评价方法客观评价主题。其中,参与选题的人员数量为11人,要求各圈员积极发言,运用头脑风暴法选出3个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圈员利用圈能力、重要性、医院方针、参与度以及迫切性项目加以评分,评分标准依次为5分、3分和1分。在此基础上,对此次研究活动主题加以确定,即降低住院患者外周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

1.2.3 实施 组织圈员拟定活动计划表,制作甘特图,分配各个圈员在整个活动中的主要任务。

1.2.4 现状把握 于2017年4月进行全院各科静脉横断面调查,留置外周留置针共848例,发生静脉炎42例,发生率为4.95%。并了解我院现行的静脉炎处理流程图和外周留置针置管留置流程图。静脉炎发生原因汇总,护理人员操作因素发生17次,累计百分比占39.53%;患者自身因素发生14次,累计百分比占72.09%;药物性质发生7次,累计百分比占88.37%;输液工具选择发生2次,累计百分比占93.02%;导管维护与固定发生2次,累计百分比占97.67%;其他发生1次,累计百分比占100.00%。

表1 主题选定评分

1.2.5 科学设置目标值 根据所确定的主题,利用圈能力的评分表,对圈能力进行计算,结果是52.80%。具体的公式如下所示:目标值为现况值与改善值的差值,也就是现况值-(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4.95%-(4.95%×72.09%×52.80%)=3.07%。本期活动的目标值设定住院患者外周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降低至3.07%。

1.2.6 原因分析 进行静疗横断面调查及静脉炎发生原因的汇总后,运用头脑风暴法查找护理人员操作因素和患者自身因素的原因绘制鱼骨图。

1.2.7 要因分析 针对鱼骨图中的各个原因进行要因分析,11名圈员,按重要的5分,一般的3分,不重要的1分。根据80/20原则,选定44分以上的为要因。分别是消毒液未待干、培训效果不佳、静疗质控员及护士长督查不到位、操作流程不够规范、宣教形式单一、宣教不到位。选出要因后我们进行真因验证,依“三现原则”到现场、针对现物及执行现况做实地观察 ,判定圈选的要因是真因[5-8]。

1.2.8 对策拟订 运用头脑风暴法针对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与措施。作为圈员,其所有评价项目,都应当综合考虑圈能力、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等相关项目合理地确定对策。其中,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优秀为5分,可行为3分,差为1分。圈员人员为11人,总评分为165分,根据80/20定律分析发现,超过132分即可确定成实行对策,分别是完善外周留置针操作规程;集中强化培训静脉炎相关知识,加强新入职护士上岗前考核;制作外周留置针宣教知识图册。

1.2.9 对策实施

1.2.9.1 针对护士操作不熟悉 (1)增加护士操作准入规定,所有护士只有通过PVC操作培训考核方能进入临床实施外周留置针的相关操作。(2)增加操作前评估患者的治疗方案,确定患者是否适合使用留置针。实施:(1)静疗质控员每月抽查一次科室新入职护士外周留置针的操作考核;(2)护士长每日随机查看2名护士的输液操作流程,提高护士执行力。

1.2.9.2 针对护士操作不规范 由护理部统一购买福建省护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编写的《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化程序》[9],组织学习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及维护。调整操作步骤,操作中要使消毒液充分待干,先消毒,再连接输液器及留置针,以免消毒液随穿刺进入皮下引起静脉炎。实施:(1)科室静疗小组成员在科室进行培训;(2)护士长监督科室护士按标准化程序执行。

1.2.9.3 针对宣教形式单一、宣教不到位 (1)制作外周留置针的健康宣教卡片、视频;(2)静疗专科护士担任授课讲解相关知识;(3)要求责任护士对每位留置外周留置针的患者进行宣教。实施:圈员及科室静疗小组成员进行监督检查。

图1 护理人员操作因素鱼骨图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于2017年11月再次进行全院静疗横断面调查,全院住院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90%。

2.2 活动目标达成率与进步率分析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2.3 标准化

圈员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及活动中数据的收集,制定了《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流程》,制作相关资料的宣教卡片和视频。

2.4 无形成果

根据此次研究活动的开展,圈员参与活动之前与之后,对于工作积极性、团队的凝聚力、个人潜力的发挥、沟通与交流的技巧、问题解决的能力、责任感、荣誉感以及品管圈手段的使用等多项评分都表现出显著的改变。

3 讨论

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减少外周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几率,并被广泛应用于静脉留置针中,能够有效规避每天反复静脉穿刺增加患者疼痛感,对患者血管加以保护。黄晓漫,谢少冰[10]在《品管圈活动用于降低外周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的效果分析》中明确指出,品管圈活动还能够优化护理工作人员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

在此次的品管圈活动研究中,圈员都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各自的任务,运用品管圈的各个步骤的方法完成了此次的活动。规范的操作技术及全面的健康宣教,能降低住院患者外周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在今后的工作中,将外周留置针的操作考核推广至每个季度一次,全院各临床科室的护理人员必须通过考核,来提升专科护理的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病人的痛苦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由此可见,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还能够向人们逐渐渗透有关外周留置针的相关内容,形成和谐的护患关系,不断增强患者满意程度,充分彰显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最重要的是,品管圈活动能够不断增强临床应用效果,获得可观的社会效益,经济资源得到节省。除此之外,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也有效转变了传统的工作思想,由于传统经验式的护理工作无法与现代护理工作需求相适应,所以必须要探索并采用更具科学性与数字化特征的管理工具以及方法。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在住院患者外周留置针中的应用,使得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下降,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圈员静脉炎品管圈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品管圈在持续改进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全周期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依托PDCA管理推进全科品管圈活动的开展
品管圈活动在普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用品管圈活动方法提高急诊生化检验及时率
品管圈在降低ICU 患者上肢肿胀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
品管圈对增强CT检查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效果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隐形矫治患者佩戴矫治器依从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