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疼痛管理在老年骨折患者中的应用

2019-03-21黄丽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程度骨折疼痛

黄丽香

疼痛是骨折患者最常见的一种临床症状,主要是由于患者的机体在受到刺激和损伤之后而出现的一种疼痛感觉,是机体对伤害刺激所做出的一种正常应激反应,严重危害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尤其是对于老年骨折患者来说,由于其年龄原因,导致机体各项机能均处在衰退阶段,增加了其对疼痛的敏感性,降低了对疼痛的耐受力。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疼痛管理方式对老年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进行有效的缓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1]。集束化疼痛管理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疼痛管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广泛地认可,笔者将集束化疼痛管理模式应用到其中,取得了如下成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折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国际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观察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68.2±4.5)岁;包括上肢骨折患者16例、下肢骨折患者15例、骨盆骨折患者8例,其他类型骨折患者7例;其中保守治疗15例,手术治疗31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对照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67.6±4.9)岁;包括上肢骨折患者18例、下肢骨折患者15例、骨盆骨折患者7例,其他类型骨折患者6例;其中保守治疗17例,手术治疗29例;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本次研究在开展实施前,上报了伦理委员会,并得到了批准,予以实施。

1.2 临床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配合常规骨折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管理,包括自我放松、必要的药物镇痛等。

观察组则给予集束化疼痛管理,如下。

1.2.1 疼痛评估 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自我主诉、疼痛部位、疼痛持续时间、睡眠影响情况等因素来对其疼痛程度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疼痛护理方案[2]。

1.2.2 疼痛健康教育 首先护理人员要向患者解释出现疼痛的原因,并告知患者术后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消除其由于疼痛加剧而担忧病情加重的不良情绪[3]。其次护理人员要使患者认识到疼痛会对患者的骨折恢复产生一定的危害,从而促使患者积极地配合临床治疗。同时,护理人员要积极地向患者介绍疼痛知识及自我疼痛护理方式,促使患者提升自我疼痛管理能力,并指导患者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疼痛缓解方法,比如深呼吸、抬高患肢、冷敷、按摩等[4]。

1.2.3 心理减痛护理 要向患者解释疼痛产生的原因和机制,让患者认识到疼痛的客观存在,并鼓励其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事实[5]。其次是要鼓励患者积极倾诉,宣泄内心的不良情绪来缓解疼痛。最后实施分散注意力法,促使患者将注意力从疼痛上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上,同时教患者掌握暗示疗法和催眠疗法,进行自我疼痛缓解,必要时可给予镇痛药物进行缓解[6]。

1.2.4 镇痛干预 对于轻度疼痛患者来说,指导其在疼痛时可以采用听音乐、聊天、看电视等分散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感,也可以通过变换体位、抬高患肢及患肢牵引等方法以增强患者的舒适感。同时指导患者通过慢呼吸运动来减缓疼痛[7]。而对于中重度疼痛患者来说,在以上基础上,给予药物镇痛,药物镇痛的方式主要包括口服镇痛药、肌注、静脉用药、镇痛泵等几种方式[8]。

1.2.5 超前镇痛 术前使用VA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超过4分的患者即为术后疼痛高危患者,需对其实施超前镇痛。超前镇痛主要通过术中携带镇痛泵直到术后3天,或手术结束后的前3天给予静脉滴注或口服镇痛药物,以此来避免患者术后出现中重度疼痛,危害患者术后早期的康复训练[9]。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改善情况,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使用VAS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共计0~10分,患者的评分越高则表明其疼痛程度越剧烈,得分越低则表明其疼痛程度越轻。(2)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患者入院为起点直到其出院为止的时间。(3)调查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在患者出院时运用我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评分范围0~100分,按照调查结果将护理满意度评价分为满意(≥90分)、基本满意(60~89分)和不满意(<60分)3个等级。然后根据调查统计数据计算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其中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年龄、疼痛程度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临床护理满意度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为(7.83±2.35)d,显著比对照组(10.62±2.78)d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642,P<0.05)。

2.3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65%,比对照组(73.91%)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集束化疼痛管理理念是由美国健康研究所最早提出的,该疼痛管理模式主要是集合一系列有循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方式来对疼痛进行干预[10]。近年来,集束化疼痛管理被引入应用到骨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11]。但目前,对于其在老年骨折患者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报道却较少[12]。

表1 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分,x- ±s)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集束化疼痛管理是一种科学化的疼痛管理模式,在常规疼痛管理的基础上,兼顾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同时融入了超前镇痛理念,在准确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的基础上,运用了疼痛健康教育、心理减痛护理、镇痛干预和超前镇痛等疼痛管理手段,在提高患者对疼痛认知的基础上,一方面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积极缓解患者现有的疼痛症状,另一方面通过预见性的疼痛管理,以超前干预的方式积极地避免可能会发生的疼痛。从而达到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减少疼痛发生的干预目的。对于老年骨折患者来说,集束化疼痛管理能够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这对于患者早期开展功能锻炼是十分有益的。而早期的合理功能锻炼一方面是保证患者骨折康复,获得良好功能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早期开展功能锻炼能够促进患者骨折快速康复,从而缩短住院治疗时间。由此可见,集束化疼痛管理在改善老年骨折患者康复效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集束化疼痛管理的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更低,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更短,这一结果提示出,集束化疼痛管理能够有效地控制和缓解老年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促进老年骨折患者的快速康复,在老年骨折患者疼痛管理中具有十分显著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集束化疼痛管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促进患者骨折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程度骨折疼痛
王阿姨骨折康复记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