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iNKT细胞水平变化

2019-03-21苏密龙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期组外周血细胞因子

苏密龙

I型NKT细胞(invariant nature killer T,iNKT)是一群由α-GalCer特异性激活的淋巴细胞,活化的iNKT细胞能够产生IL-4、IFN-γ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机体免疫调节,在抗HBV复制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研究显示[2],iNKT功能的下降是导致HBV病毒不能被完全清除的原因之一。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iNKT细胞产生IFN-γ的能力降低,使HBV慢性感染。动物实验结果显示[3],对HBV感染转基因鼠注射α-GalCer,可使iNKT细胞活化,有利于产生IFN-γ因子,从而抑制HBV复制。本次选取48例处于不同免疫时期的慢性HBV患者,了解其外周血iNKT细胞的数量情况,以及iNK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为慢性HBV感染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确诊为慢性HBV感染者48例,分别处于免疫耐受期(13例)和免疫清除期(35例)。免疫耐受期男性9例、女性4例,年龄16~63岁,平均年龄(37.2±11.5)岁;免疫清除期男性27例、女性8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7.4±10.8)岁。纳入标准:患者的诊断均符合2015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的标准[4];排除标准:(1)因其他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2)酒精性肝病患者;(3)纳入研究前半年经过抗病毒和免疫治疗的患者;(4)自身合并有其他免疫疾病。另选取同期在我院的正常体检人群39例,男性30例、女性9例,年龄28~36岁,平均年龄(30.2±6.2)岁,耐受期组患者、清除期组患者、正常体检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主要仪器和试剂

淋巴细胞分离液,CD3-PerCP-Cy5-5、IFN-γ-PE-Cy7、TNFα-APC、TCRVα24-FITC、TCRVβ11-PE(Beckman Coulter)、Navios流式细胞仪(Beckman Coulter)。

1.3 实验方法

(1)采集新鲜的促凝血3 mL,静止30 min后,使用3 000 rpm的速度,离心5 min后取上清液,以60 μL,置于-80℃环境中保存。(2)抽取肝素钠凝血4毫升,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再加入等体积的淋巴细胞分离上层,以800 rpm的速度离心20 min,吸取单核细胞层后,加入PBS,再以800 rpm的速度离心15 min,400rmp的速度离心5 min,留取沉淀即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3)在外周血iNKT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比400μL外周血单核细胞悬液中加入PMA10μL,BFA 8μL和Ionomycin 8μL置入培养箱4 h,PBMC清洗离心,100 μL PBS 重悬后加入CD3-Per-CP-Cy5-5 5 μL、TCRVα24-FITC 5 μL、TCRVβ11-PE 5 μL室温避光孵育30 min;固定、破膜后100 μL PBS 重悬细胞,加入IFN-γ-PE-Cy7 5 μL、TNFα-APC 5 μL 室温避光孵育30 min,PBS 清洗后,加入400 μL PBS 重悬细胞。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8.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表示,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耐受期组和清除期组患者iNK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低于正常体检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6.316,P>0.05),见图1;耐受期组患者的iNK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高于正常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33.161,P>0.05),清除期组患者iNK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低于耐受期组和正常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69;U=7.127,P<0.05),见图2。三组患者经PMA刺激后,清除期组患者分泌的IFN-γ和TNF-α占iNKT细胞比例高于正常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23.137;U=28.982;U=26.163,P>0.05),耐受期组患者比例高于清除期组和正常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7.112,P<0.05),见图3、图4。

图1 耐受期组和清除期组患者iNK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

图2 不同组患者的iNKT细胞比例

图3 不同组患者分泌的IFN-γ占iNKT 细胞比例

图4 不同组患者分泌的IFN-α占iNKT细胞比例

3 讨论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iNKT细胞在肝脏中的含量较为丰富,也同时分布在肝脏、骨髓、脾脏、外周血中,其兼具有NK细胞与T细胞的部分表型,在抗肿瘤和抑制自身免疫中有重要作用[4-7]。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在HBV转基因小鼠的肝脏、脾脏等免疫器官中,iNKT细胞的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张鑫的研究结果显示[8],iNKT细胞在HBV感染后,增殖能力存在受损的情况。

在此研究背景下,本研究结果显示,耐受期组和清除期组患者iNKT细胞占CD3+T细胞的比例低于正常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清除期患者的外周血iNKT细胞细胞比例低于耐受期组和正常体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在慢性HBV的感染过程中,耐受期的HBV DNA刺激iNKT细胞的分泌,因此细胞比例高于正常体检组,但随着免疫的激活,iNKT细胞逐渐作用于肝,所以高病毒载量的清除期iNKT细胞比例开始下降,而体内的炎症得到控制后,iNKT细胞比例也开始逐渐恢复正常。三组患者经PMA刺激后,清除期组患者分泌的IFN-γ和TNF-α占iNKT细胞比例高于正常体检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此过程中,iNKT细胞分泌的IFN-γ和TNF-α没有受到免疫过程的影响,IFN-γ和TNF-α起到了有效抑制HBV复制,并清除HBV的作用。

综上所述,慢性HBV感染患者机体可通过iNKT细胞分泌的IFN-γ和TNF-α来抑制HBV的复制过程,感染过程中外周血iNKT 细胞有所数量减少[9-12]。由于本次研究受到时间和其他客观因素的影响,未能进一步探究导致iNKT细胞比例降低的原因或是否与其他细胞因子有关,有待以后扩大样本量再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期组外周血细胞因子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患者PBMC 中Fas/FasL 表达及免疫机制研究*
外周血B细胞耗竭治疗在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进展
成人HPS临床特征及多种细胞因子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
低水平HBsAg患者纤维化分期特征及其与血小板的相关性分析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外周血红细胞膜脂肪酸C20:1n9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研究
癌胚抗原、糖蛋白抗原联合检测对不同分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与慢性肾脏病患者矿物质代谢紊乱的相关性研究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SIRT1 mRNA的表达及氨氯地平对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