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12、IL-17的表达

2019-03-21刘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牙周袋龈沟牙周炎

刘平

牙周炎是由于多种因素而导致的牙周组织慢性炎症,发病年龄一般在20~40岁,若未及时对龈炎进行治疗,炎症易随着患者牙龈扩散直至牙骨质、牙槽骨以及牙周膜,从而发展成为牙周炎。由于该疾病早期无显著症状从而受到忽视,待人体具有显著症状时已经较为严重。医学研究显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在牙周炎中十分常见,病变易累及多数牙齿,进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在牙周病的发展过程中,多数细胞因子能够成为疾病的诊断指标,进而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使患者治愈率提高[1-2]。本次研究对两组受检人员各项情况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受检人员,根据“不同疾病类型”作为分组原则,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无系统性疾病、未使用抗菌素治疗;(2)患者在6个月内未进行牙周治疗、无正畸治疗史。排除标准:(1)具有明显咬合异常;(2)吸烟饮酒。观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0~40岁,平均年龄为(30.21±1.02)岁,患者为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对照组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龄在21~40岁,平均年龄为(30.59±1.17)岁,患者为慢性牙周炎。两组受检人员的各项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等内容)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实施对比。

1.2 方法

龈沟液(GCF)采集:对受检者牙菌斑采用灭菌器去除,并隔湿将样牙取出。于受检者舌侧龈和颊侧内将pefiopa-perl滤条插入,深度为1 mm,待30 s后取出,对采用龈沟液测量仪进行校准后测量读数。待测量完毕后,观察组患者接受龈下刮治和全口龈上超声洁治,并对牙周袋采用生理盐水和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进行冲洗,后上碘甘油[3]。

IL-12、IL-17的检测:将样本从-70℃的冰箱内取出,并在室温下解冻,在4℃的离心机内实施离心操作,离心时间为10 min,离心速度为 1 000 r/min,并选择上清液进行备用,采用IL-12、IL-17试剂盒对IL-12、IL-17的浓度进行测定,选择酶联免疫吸附测定,上述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4]。

BI、PD、AL指标测定:(1)出血指数(BI)测定:检查时将钝头的牙周探诊轻探至龈缘下约l mm,取出探针30 s后,观察有无牙龈出血及出血量。(2)牙周袋测定深度(PD):使用牙周探针进行测量牙周袋测定深度。(3)附着丧失(AL)测定:在测量牙周袋深度后,当探针尖沿人体牙根面退出时,探寻人体釉牙骨质界位置,测得釉牙骨质界到龈缘的距离,将袋深度减去该距离即为附着丧失的程度。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且分析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人员出血指数(BI)、牙周袋测定深度(PD)、附着丧失(AL)以及龈沟液(GCF)中IL-12、IL-17水平。

龈沟液(GCF)水平测定:采用5μL进样器取血清滴入在3号滤纸条中,游标卡尺测量滤纸浸湿长度,浸湿面积标准曲线对GCF量进行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BI、PD、AL指标

观察组受检人员BI、PD、A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IL-12、IL-17水平、GCF水平

观察组受检人员IL-12、IL-17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牙周炎为临床常见牙科疾病,主要是由于毒性产物和致病菌导致牙周组织直接损伤,进而引起宿主免疫失调所形成的间质损伤。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是牙周炎的一种,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同时导致其牙齿功能受到影响[5-8]。

龈沟液(GCF)为人体结缔组织内液体进入龈沟内形成的,其具有复杂性,和人体牙周疾病密切相关,为宿主和细菌内外环境交汇的微环境,细胞因子在人体健康机体内能相互约束,但是受到刺激时易发生改变,引起局部或者全身病理性反应。菌斑毒素和微生物的刺激能够导致其引起宿主局部免疫细胞反应,进而将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进行释放,在牙周局部的破坏过程中具有重要主导作用。白介素是免疫细胞和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在炎症反应中、介导、传递信息、激活和调节免疫细胞、T细胞和B细胞增殖、活化和分化中均具有重要作用。而IL-17属于一种前炎症细胞因子,能够与相对应的受体成员进行结合,进而产生不同介导的炎症反应,其生物学作用十分强大,IL-17在慢性牙周炎的进展过程具有参与作用,且具有促炎作用。提示龈沟液中IL-12、IL-17的表达与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发病具有密切关联性,能够将上述两个指标作为诊断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有效指标[9-12]。IL-12为诱导因子、内源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2是趋化因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与IL-17相同,参与人体牙周炎进展过程,具有促炎作用,其与人体牙龈炎症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BI、PD、AL方面与对照组具有差异,BI指标主要反映人体牙龈炎症程度,分数越高代表炎症程度越严重,PD指标主要反映牙周袋深度,使用牙周探针进行测量,而AL为反映人体牙周组织修复和再生的重要指标,为附着丧失。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人员临床指标(±s)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人员临床指标(±s)

组别 例数 BI PD(mm) AL(mm)观察组 50 1.03±0.21 3.32±1.21 6.45±1.95对照组 50 0.69±0.11 1.88±1.12 5.39±1.57 t值 - 10.141 3 6.175 7 2.994 0 P值 - <0.05 <0.05 <0.05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人员IL-12、IL-17、GCF水平(±s)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受检人员IL-12、IL-17、GCF水平(±s)

组别 例数 IL-12(pg/mL) IL-17(pg/mL) GCF(U/L)观察组 50 13.21±1.02 21.66±1.24 0.41±0.10对照组 50 27.69±1.64 18.51±1.35 0.40±0.11 t值 - 53.012 0 12.151 2 0.475 7 P值 - <0.05 <0.05 >0.05

综上所述,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IL-12、IL-17的表达和成人慢性牙周炎具有差异性。

猜你喜欢

牙周袋龈沟牙周炎
细辛碎补汤联合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指标及龈沟液炎症因子的影响
口腔护理干预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种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激光疗法在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
Er:YAG激光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及对牙周指标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牙周组织再生术与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2型糖尿病伴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slCAM-1含量的研究
牙周炎80例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抗菌肽应用于不同牙周袋深度患牙的效果评估*
下颌磨牙半切术后不同修复方式对成功率、牙周袋深度及根分叉牙槽嵴比的影响
替硝唑对牙周炎患者龈沟液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