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中渗透德育

2019-03-20丁秀婷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德育儿子课文

丁秀婷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还要重视渗透德育教育,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我们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呢?我们应当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巧妙地融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一、在拼音教学中渗透德育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学起来会感到非常的枯燥、无味,我们可以巧编故事,化抽象为具体,化呆板为生动,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既有利于教学,又有利于德育渗透。如教学j、q、x与ü相拼要去掉两点的规则,我运用儿歌的形式教学:如小“ü”小“ü”有礼貌,见了“j”“q”“x”就脱帽,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二、在阐明课题中渗透德育

我在听张伟教授教学《三个儿子》时,张教授先从“儿子”这个词入手,经过对三个儿子表现的分析及结合老爷爷的说法,与学生共同得出课文中有“三个孩子”,但是只有一个“儿子”。张教授这堂课在不失语文味的基础上,时时渗透着德育。让学生从“儿子”这个词,到课文的分析,从而理解了“孩子和儿子”的区别,懂得如何做一个“儿子”,懂得孝顺的道理。因此,课文的题目“三个儿子”改为“三个孩子”更恰当一些。

三、在品味重点词句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文质兼美、脍炙人口具有教育意义的好作品,小学语文教材的德育意图深深地潜藏在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在传授语文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加以渗透德育教育。在教学《麻雀》一文,我抓住文中老麻雀的动作、神态,从“从一棵树上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扎煞”等词语,让学生通过朗读及观看课件,懂得了老麻雀那种奋不顾身的精神,用自己弱小的身体去与庞大的猎狗对抗,这是多么伟大的母爱呀!

四、在创设情境中渗透德育

在教学中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是一种卓有成效的德育渗透方法。如讲《黄山奇石》,我先播放配乐朗读,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再通过多媒体播放黄山风景,引导学生在美妙的音乐和风景中领略黄山奇石的“奇”,从而在生动、直观的形象中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激发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在朗读感悟中渗透德育

古语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位,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师可以在朗读中巧妙地渗透德育。近几年,我校进行了“以读为本,悟情明理”的课题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课题研究表明,在课堂上让学生细细地读,入情地读,能达到预期的德育目标。

六、在习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的创造性劳动,是学生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创造性地提炼生活,美化生活,融自己的情感于一体的自主创造的思维过程,是学生自我个性和内在感受的真实再现。因而在习作教学中,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学生在限的空间里,观察、交流,放飞学生的思维,激发情感的火花,使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观所悟,结合自己的感受自由表达,并在表达中受到情感洗礼,从而达到育人目的。

七、在课外阅读中渗透德育

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习成绩,而且还能培养刻苦学习、战胜困难的奋斗精神,扩大视野,提高思想觉悟。读了《夏洛的网》,孩子们懂得了小猪威尔伯和夏洛建立了最真挚的友谊。读了《时代广场的蟋蟀》,学生们知道了一只蟋蟀、一只老鼠和一只猫咪之间的真挚友情足以温暖整个世界。也正是有了友情,世界才更加真实,更加美好。

八、在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中渗透德育

语文活动是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不但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總之,语文学科是集科学性、知识性、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我们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那么语文教学会更生动更富有内涵,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定会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猜你喜欢

德育儿子课文
打儿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端午节的来历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背课文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