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广文物不必拘泥于形式

2019-03-20李昱辉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戏精保护意识文物

李昱辉

文物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长河中沉淀下的、珍贵的奇珍异宝,在历史的浩渺天空中,文物犹如晶亮闪光的繁星,给仰视先辈、崇敬民族的我们,指引方向,点燃理想。所以文物是后人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基石,对它的推广也显得尤为重要。

近期,在“世界博物馆日”后,手机应用“抖音”联合各大博物馆,制作了一个《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的短视频,立即火遍全网。该视频一改长期以来人们对文物呆板的印象,使文物活灵活现,也有效地增加了文物的知名度,达到了推广文物的目的。

大多数网友表示,“第一次发现文物这么有趣”,各博物馆微博粉丝数都有明显增加,可见这一视频的影响力之广。人们通过它,对文物产生更浓厚的兴趣,進而到博物馆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这不仅可以带动文物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可以普及文物知识,使人们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增进人们的爱国情怀。

但也有网友担忧这会扭曲年轻人的文物观,认为推广传统文化时不能一味地迎合流行口味。为文物“网红人设”未尝不是一项大胆的创新,但文物本身是一种严谨庄重的东西,一味将文物通俗化、流行化,势必会降低文物庄严的姿态,降低年轻人对文物的敬畏程度,使推广文物的作用适得其反。

诚然,文物的历史性与其中文化的厚重性需要我们保有庄重的姿态。但在如今流行事物尽显与各源舶来文化风靡的今天,文物如若仍不与时代接轨,还是停留在装于玻璃匣、打贴上标号的阶段,未免显得太胶柱鼓瑟了,也终会使文物因无法顺应发展而被遗忘在角落。所以,推广文物不必拘泥于形式,利用现代科技与时尚因素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式。

固然,在创新形式的同时,还要注重对文物本身的尊重和对文物演绎时严谨的态度。推广中的形式可以丰富,但保护文物科学的历史性是前提。正如《第一届文物戏精大会》所选定的文物,兼具创意趣味性与本身的严谨与美感。为达推广目的,不必拘泥于形式。

在这个多元文化发展并存的今天,人们对传统、对经典、对文物的重视与喜爱越来越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弱。为了避免古文物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被遗忘,避免像韩国申遗端午节那样的事再发生,让我们行动起来,推广文物,用多样的形式。

创新推广形式,让文物更生动。传承民族文化,让历史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戏精保护意识文物
奶茶群里戏精多
这届雪人跑偏啦
老祖宗手一滑,造就了这些文物界的泥石流
汪星人的《戏精的诞生》,敬请观看
让文物讲述天路文化
身边有个戏精是种怎样的体验
“留住乡愁”前提下的锦和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
论提高全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保护意识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