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度观察课堂,打开教改视野

2019-03-20陈妙贤

师道 2019年2期
关键词:关注点评价课堂教学

陈妙贤

作为教学管理者,曾一度为教改如何推进、课堂如何改革而迷惘,当静下心来反思、学习后,尝试以多维度去观察课堂教学,结果颇有收获。

一节课虽然只有40分钟,但深入研究课堂需要关注的内容却是多方面的。观察课堂,应以有效教学的“课堂效度”为出发点,摒弃填充式、花架子的课堂,关注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比如,关注教学目标的设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学导入的设计,诱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关注教学问题的提出,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关注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关注学习训练的设计,切实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关注实施教育的即时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等。当课堂关注点移向课堂效度时,教师的教学设计也会因应课堂关注点的转移而变化,从花哨走向高效,这样一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有保证。

课堂提问切入点,从实效性入手。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思维,检查获得的知识,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是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然而观察课堂,我们发现课堂最常见的低效教学行为就是课堂提问的效度很低,没有价值含量。如何提高课堂提问实效性?我认为,必须提高提问的认知层次,抓准提问切入点。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预设时,从知识的重点、难点处去提问,从知识的生长点去提问,从课文细节处去提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我们要指引学生掌握“提问”的思路和方向,让学生在生活中找“问题”,到书中找“问题”,在作业中找“问题”,在想象中找“问题”。

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后,老师不要急于作主观性的判断,截断学生的探究欲望,要从学生话中找出弦外之音,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延续话题,培养表达的欲望与信心。这样的提问,才有利于深入探究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使课堂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灵动。

教学评价点,从“多元”上做文章。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都在对学生教育教学情况进行评价,但却只停留在表面,打个分数,却没有对评价的目的进行深刻的追问。寻根溯源,开展教育教学评价为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不等同于智力发展、知识的掌握,但当前社会的功利性思想,直接影响到家长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学生的评价。片面地追求分数,导致了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偏差。学生的能力因人而异,有的学生运动能力发展较快,有的学生想象能力特别棒,有的学生记忆能力十分强,有的学生表达能力很好……但我们的家长和社会对考分过分看重,分数俨然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探索促进学生发展的多种评价方式。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希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要达到这个目标,教育者首先要改变的是对学生评价的关注点,从关注知识的获得,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要尝试开拓多渠道、多方式的评价,调整课堂观察评价的方向,以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关注点,尤其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能力的提升,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素质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对自己的认同度,燃起学习的热情,促进个体特质和潜能的发挥。

课堂管理,以预设为基础。教师课堂管理情况,影响着一节课的成效。因而在教学设计之初,应就教学任务做好详细的预设与安排,诸如课堂开展什么类型的教学活动,活动如何组织,有什么要求等。这些指引要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前告诉学生,才不会因为任务不清晰,规则模糊,使课堂秩序混乱,学生不知所以然而浪费时间。

课堂上,老师的调控能力更是直接影响教学节奏、教学效果,因此教师的调控能力与水平很重要。课堂调控的方法、策略很多,有的老师喜欢组织竞赛,有的老师喜欢游戏,有的老师喜欢奖励,有的老师喜欢用肢体语言,无论用什么方法都好,目的都是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有规划、善调控,课堂管理才能高效,课堂才能有序、和谐。

教改是历久常新的话题,站在研究课堂、推进课改的角度,我们要洞察教育发展趋势,从多个维度去观察、审视课堂,探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做智慧型的教育管理者。

(作者单位:广东佛山南海里水鎮和顺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晁芳芳

猜你喜欢

关注点评价课堂教学
冬奥关注点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初中数学“导学案”编写过程中的四个关注点
新考纲下初中数学的教学关注点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