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时代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必要性

2019-03-20张玉红成军徐一超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高职生工匠育人

张玉红 成军 徐一超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新时代,中国制造需要大国工匠,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工匠精神的培养,根本上是文化问题,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阵地,担负着文化育人的重要使命,以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应是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工作的必然追求。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研究工匠们在从事自己擅长的手工艺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的心理状态,必须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去探寻。

(一)我国传统工匠的基本概念

《考工记》对“工”的解释是:“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意思是说:“聪慧的人创造东西,精巧的人传承它,人们称其为工艺。”《说文解字》中对“工”字的解释是,巧饰之技;对“匠”字的解释是,木工也。《汉书·食货志》曰:“作巧成器曰工”。《公羊传》何休注云:“巧心老手以为器曰工”。“匠”字是个会意字,上古时代,“匠”专指木工,后来引申为手艺人,具有专业技术的人都称之为“匠”,我国古诗文中常见的“匠心”一词,指文学艺术上的精巧构思。从工、匠的字源分析可知,在中国古代,工匠是具有某项精湛的技艺、熟练的技巧、巧妙的手工艺操作技能,并以此为劳动职业的一个概念(以世袭传递和家族经营为主)。

从狭义上来说,工匠是一种具专业技能并从事专业工作的职业群体;从广义上来说,工匠是各种社会角色,能够将社会上某一行业的某种角色扮演好的,都是这一领域的工匠。概括起来,工匠是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事专业性的工艺劳动,并世代传承和发展的社会主体。

(二)工匠精神的概念及内涵

工匠文化在不同区域和的文化背景下表现出相应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色,但人类追求极致和完美的美学理想殊途同归,在人类的工艺设计和制造史上,东西方都有着追求精致、卓越、精美、典雅等充分反映人类文化审美创造力的目标。总体来看,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人类历史上的工匠的活动中包含着工匠们对所从事事业虔敬的热忱、精益求精的追求、耐心坚韧的坚持、尽善尽美的技艺、独具匠心的创造和执着追求的信念。

在新时代,我们必须以更广阔的视野来理解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应当被视为一种指导人们追求并获得完满生命状态的生存哲学。本文中笔者把工匠精神的内涵分为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可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的态度,它要求匠人要对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第二层次,从心理学角度看,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道德,是匠心、匠德、匠魂的综合体现,是一种道德品质和人格特质,这种道德品质又体现为在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所具备的淡泊名利的职业操守和非利唯艺的敬业品质;第三层次,从社会学角度看,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能力,是从业者卓越、精湛的职业品质的体现;第四层次,从生活哲学角度看,工匠精神是一种“慢生活”哲学,是基于工匠对产品细节的打磨、雕琢而生发的道技合一、追求完美的理想,是一种回应人的生存、发展以及处理社会关系的哲学取向。

二、高职院校文化育人

(一)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内涵

高职院校教育可分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其意义是学院不仅传授学生们的个人专业知识和培养学生们的个人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育任务。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毕业的每一位学生都能直接服务于生产建设一线,所以一定要加强高职院校的高等教育文化,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工业文化,以及还要发展与行业、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将其文化传承创新的任务传承下去。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其含义就是能够建构一种与学校自身的文化研究、教育与传播能力相适应的育人模式和构建文化育人体系,主要就是能培育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彰显特色文化优势,培育有灵魂以及有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的专业型人才。

简而言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内涵就是指能够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以人类文化的正确价值理念为导引,之后在用先进文化的价值理念来启迪智慧、启蒙思想、陶冶情操、塑造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追求。

(二)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价值

在这个发达的新时代,其文化也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核心要素。因此高职院校的建设必须积极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不仅要重视文化育人的工具理性,也应当关注价值理性;不仅应当关注高职生的技术技能的开发培养,也应当重视高职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和全面发展,将文化育人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工具和方法,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育人。

1.文化育人是新时代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内涵要求

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高职院校要抓住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根本,聚焦内涵建设,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发挥文化育人的核心作用,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布局,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文化育人是新时代高职生全面发展的迫切需求

完整的高职教育既包括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包括文化素质的教育,新时代,高职院校要提高发展质量,就要通过文化育人,不仅培养高职生的专业知识,更培养高职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雅的审美情趣;就要促使高职生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坚定政治信念,增强政治认同,成为具有健康人格和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现代社会人;就要引导高职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和神韵中去寻找根与魂,以古厚今、增强中华文化自信。

(三)我国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现状是:起点低、起步晚,办学历史不长,文化积淀不深,生源结构多元,师生对高职教育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成长成才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高,高职教育品牌识别度、社会知名度较低。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之下,高职院校办学普遍以就业为导向,过于强调“职业”与“就业”,存在“崇尚技能,忽视人文”的问题,导致高职生普遍存在人文素质偏低、人文精神淡薄、职业精神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尽管职业院校已经普遍重视工匠精神,但在具体践行上还存在“浅”和“偏”的现象。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把工匠精神挂在标语上、讲在报告里、引入思政课课堂中,但是,工匠精神的培育还停留在口号层面,尚未蕴化于环境教化、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当中。

三、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必要性

培养人的理性精神是文化育人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大学文化的熏陶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并守持崇真、向善、求美和社会担当的理想主义。所以工匠精神的出现体现了新时代的新诉求,也反映了党和国家能精准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方向。

(一)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是国家教育策略的演变的结果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需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提出了要求,同时对学生的精神道德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新方位。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要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并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这亟需大量工匠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以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使命和职责,就是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发展培养出更多大国工匠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高职教育要顺应时代的脉动,主动围绕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对接产业发展,秉承文化育人新理念,办有文化内涵的大学,育有高水平道德养素质和文化素质的人才。

(二)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是现代高职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在我国现代化发展之路上,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是孕育和传播工匠精神的基本载体,从这个意义来讲,工匠精神是现代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和精神标杆,是一种深刻的价值取向。将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教育,才能为国家塑造出一流工匠,才能促进祖国建设大业大发展。大国工匠代表着制造强国技术工人的高级水准,而大国工匠不能没有工匠精神。作为高职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提高高职生的实践能力,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积极开设实践课程,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对理论的运用能力,反过来又丰富和创新理论。同时高职院校结合时代和市场特点,健全社会实践机制,创新实践模式,使每个高职生有更多实践的机会。

(三)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是为“中国质造”提供人才支撑的客观要求

在全球治理体系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家能否抢占到经济制高点和全球话语权,取决于其是否将质量置于国家战略位置并及时地将新技术应用于工业体系。“质量强国”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依靠质量提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崛起,使我国跻身世界质量强国之列。在新时代里,我国高职院校一定要注重工匠精神中的耐心专注、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品质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定制化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国质造”并能够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历史和现在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因此,在面对中国制造业升级等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工匠精神的涵养和大国工匠的培养至关重要,所以必须将应用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养提升到重要位置。

综上,以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才能在高职院校形成无处不在的工匠精神及文化追求,凝聚起更大的文化力和奋斗力,培养出富有精神和灵魂的高素质能工巧匠。

猜你喜欢

高职生工匠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90后大工匠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工匠赞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