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微联动”模式下的高校新媒体运营策略

2019-03-20王偲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9年28期
关键词:双微公众微信

王偲 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

一、高校新媒体运营背景与意义

(一)高校新媒体运营的背景

随着舆论阵地的重心从原来的纸质媒体逐渐转移到新媒体阵地上来,新媒体阵地逐渐改善着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大量的信息涌入到年轻人的生活中来,新媒体已然成为年轻人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微信和微博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为频繁的工具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新媒体运营的重点领域,越来越多的高校的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也朝着专业化的运营趋势发展。与此同时,新兴的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也为当前高校在新媒体运营上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二)高校新媒体运营的意义

新媒体作为当前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重要平台对于传播主流文化和主流思想起着重要作用,已然成为思想政治传播的有效途径,利用新媒体一定程度上能够承接和转移一部分传统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将教育行为和信息技术有效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传播力度,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更能彰显高校思想教育的时代感和进步性,更能引起年轻学子的共鸣。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的发展与成熟对人类和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能够一定程度上维护网络环境,净化网络生态,有关报告显示微博已经成为年轻人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四成的使用者表示会每天登录微博浏览信息,超过五成的使用者则是每周都会多次登录微博,而微信更不必说,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二者当之无愧的成为当今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新媒体工具。传统的形象宣传方式早已不能满足当前高校的需求,新媒体平台运营已经成为高校建设、形象展示宣传、舆论引导以及教育传播的重要阵地,对于改善形象、提升竞争软实力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新媒体“双微”用户分析

(一)微博用户分析

大学生通过大量的碎片时间对微博进行浏览使用,主要特点是频次高,单次使用时间短,除此之外大学生还热衷于将微博作为闲暇消遣方式,喜欢在各种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浏览,例如睡前、饭后、课后等。在内容上大学生更倾向于浏览图片文字相结合的微博和视频内容,而对于学校官方消息,绝大多数大学生通过微博进行了解,只有少数人会选择学校官网等途径。大学生通过微博捕捉信息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是了解时事和一些有价值的信息,着重对极具实效性的信息进行捕捉,其次是一些社会名人资讯以及技能分享的内容,男生喜欢新闻、科技军事类咨询,女生则倾向于娱乐性新闻资讯,除此之外大家热衷于关注微博的实时更新的热门搜索排行榜,对于学校官方微博大多数同学认为这是学校官方消息的来源之一,且资讯易获得,相关信息有一定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同时还能通过关注官方微博来增强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校官方微博在学生眼中更像是一个提供专门信息服务的平台,即便当前高校官方微博的评论和点赞互动率普遍较低,仍有待进一步提升[1]。

(二)微信用户分析

微信是当代大学生普遍使用的聊天软件,大学生是微信的忠实拥趸,在通过微信交流的同时部分学生也能利用少量的时间进行相关阅读,此种情形和“刷”微博了解相关资讯相似。微信公众号吸引学生的更多是图文结合的文章内容,对于文字较多阅读时间较长的文字而言,兴趣和亮点是吸引读者的要点,不同于微博咨询,微信公众号文章更多的是通过朋友圈好友的分享来增加流量,定期阅读公众号的大学生人数占比并不高,大学生不会把阅读微信公众号当做是获取热点信息的主要平台,微博提供极速传播信息的平台,而微信公众平台倾向于提供与人兴趣爱好相关性更高的文字内容传播。

三、新媒体“双微联动”运营的要素

(一)立足学生关注点

高校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首先要保证日常运营,保证日常推送内容的优质,保证活跃度,在保证内容客观准确的前提下可以创设一些信息栏目,对信息进行归类,使其更加明了简洁。明确大学生的需求,注重校园形象的打造,保证内容贴近大学生,进而加深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应从细节出发发现小事中的精彩。除此之外注重内容的有效性,避免一味地传播心灵鸡汤等华而不实的内容,关注推送的实用性、趣味性,图片视频相结合,增强吸引力。

(二)保证活跃度

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要保证推送信息的规律性,保持适当合理的频率,可以选择受众群体多出现的时间段进行推送信息,规律推送还能满足学生对有关内容的期待,增强学生和新媒体平台的粘性和互动率。

(三)注重形式 加强服务

有了良好的题材内容之后要注重传播信息的形式和内涵,纯文本内容容易使浏览者产生倦怠,甚至难以增加读者的浏览兴趣,当前浏览者更喜欢图文结合或者视频的信息,不仅能增添趣味性还能加深读者对所获取的信息的印象,生动有趣还能满足人们对适当时间内阅读浏览信息的要求。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初衷是宣传形象,但是学生关注的出发点则是通过这两种途径来咨询相关信息或者获取某项服务,高校新媒体运营要增强平台建设的质量,开拓更加便捷的途径为学生提供服务,加强互动。

四、新媒体“双微联动”运营的策略与途径

当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通过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形象维护,但是两种平台共同发力,形成“双微联动”趋势,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二者所能够创造的价值之和,还会创造更高更大的价值。

(一)注重团队建设 共同维护双微平台

“双微联动”首先要在视觉上统一二者形象,统一使用设计好的徽章、图标,会让学生在使用过程中不自觉的加强二者的联系,无形之中加深了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包括在语言表达、内容设置上也要尽量统一内容和风格[2]。要想对“双微平台”的管理更加高效,还得保证“双微”运营团队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性,加强双方的沟通和联系,在内容推送上要根据各自平台用户使用时间、频率进行相应的规划,“避开”双平台同时发布,与此同时双方平台也应当对内容进行合理把控,既能保证内容有效传达,还能保证内容贴近学生,保证良性互动。

(二)把握事件的热度与深度,加强引流力度

根据二者的性质,我们易知微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在微博人们目的在于捕捉时效性强的热门事件,而微信公众平台则是通过朋友圈“润物细无声”的来维持发展,微博往往是热门事件的起源地,我们可以利用微博最大程度上打开事件的热度,提升事件的话题量,而微信因为其特殊的圈子文化更适合大量文字信息的传播,“双微联动”可以通过微信把微博迁移过来的热门信息来通过图文加深其深度与内涵,最终在微信公众平台得以发布,使热门得到纵向延伸[3]。除此之外共同的话题交互分享,能够提升事件的曝光度,优质的信息进行平台间互换能够加强人们对事件的持续关注,在内容上持续扩充深度热度,最终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三)增强服务质量提升用户粘性

粉丝的忠诚行为往往是因为粉丝的个人需求与期望在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平台上得到了满足,因而会对“双微”保持持续关注,可以通过微博平台的开放性增强与同学们的实时密切互动,包括评论私信的回复,加强与同学们的互动性,但是要注重对评论私信以及公众号后台评论进行把关,及时解决纠正并回应有关关切甚至质疑,这样面对实时舆情能及时把控舆情发展。而我们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则可以通过“服务栏”进行建设,把较为日常的服务内容进行公布,例如校历、失物招领、饭卡充值等功能平台,同微博分担一部分服务功能,这样信息咨询一定程度上代替解决了线下咨询服务,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同时增强了与用户之间的粘性。

猜你喜欢

双微公众微信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双微”教学法在除颤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微信
“双微”语言在高职思政教育中的影响分析
基于“双微”平台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构建
论“互联网+政务”条件下“双微”发言人责任伦理问题的形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