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2019-03-20施月菊陈小玲王小燕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重儿出院住院

施月菊 陈小玲 王小燕

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救护中心 362000

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技术不断提高,早产儿乃至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抢救成功率均较以往明显提高[1]。出生体重在1 000~1 499g之间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VLBW)儿,出生体重<1 000g者则称为超低出生体重(ELBW)儿或超未成熟儿[2]。由于其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往往出生后收治在NICU,短暂的住院治疗并不能满足早产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家庭长期护理显得更为重要[3]。由于缺乏早产儿护理知识又无实践机会,大部分家长照护早产儿的信心及能力不足[4]。尤其在面对护理问题较多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甚至有达到出院指征而家长迟迟不敢接患儿出院。高质量的儿科护理必须遵循“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5],为了解决家长护理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存在的问题,提高家长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照护能力,选择2017年1—6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120例,采取出院前让家长参与患儿日常护理的出院指导,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6月期间在我院NICU住院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120例为观察对象,按是否实施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入组标准:出生体质量<1 500g,在体质量达1 850g以上,无需氧气或间歇给氧(只在喂养时吸氧)处于养体重阶段,能经口喂养完成所需奶量的患儿。排除标准:(1)先天性畸形者;(2)法定监护人不签署知情同意书;(3)父母存在严重社会问题或语言交流障碍;(4)参与护理的家庭成员不能每日在医院2h者。两组家长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家庭收入、育儿史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日程护理仍由护士完成,实验组家长进入病房参与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具体流程:(1)准备阶段:由主管医师告知患儿病情,参与护理的目的,以取得家长的理解、配合,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2)健康宣教:由负责科室教学、健康教育的高年资主管护师担任培训指导,对参与护理的家长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来院前沐浴更衣、陪护制度、手部卫生的方法、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特点、病情观察、家庭急救措施等,健康教育贯穿于整个参与的护理过程[6]。(3)护理阶段:家长按约定时间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洗手后进入病房。健康教育专员对家长进行心理支持,教家长读取监护仪数据,正确抱搂、擦澡、洗澡、换尿布、更衣、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喂奶、抚触、被动操等操作。遵循护理安全及循序渐进原则,在健康教育专员指导下由家长进行操作。家长每天入室陪护2h至患儿出院。

1.3 评价指标 出院指征:体重达到2 000g,无需氧疗,生命体征稳定,能自己吸吮进奶。评价:(1)出院时家长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2)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3)出院2周再住院率;(4)出院30d随访率。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基本护理知识内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特点、喂养知识、疾病观察、早期干预等。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基本护理技能:包括换尿布、洗澡、配奶、喂奶、家庭急救技术操作考核。满意度根据院办公室提供的出院患者微信扫描调查。出院2周再住院率、出院30d随访率:出院3d后责任护士电话回访询问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家庭照护情况,解答家长存在问题,再次向家长讲述出院医嘱。出院15d再次电话回访了解出院后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家庭照护情况,简略评估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发育状况。

2 结果

2.1 两组家长基本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比较 出院时两组家长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比较,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家长基本护理知识及技能的比较分)

2.2 两组家长满意度、患儿再住院率和随访率的比较 实验组家长对医护人员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出院30d随访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内实验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

表2 两组家长满意度及患儿再住院率和

3 讨论

3.1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可提高家长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基本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掌握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胎龄大多在32周以下,胎龄小,体质量低,加之其特殊性,大部分家长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的家庭照护信心及能力不足,导致出院后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日常照护质量下降,影响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健康生长。本文采取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前5~7d,每天2h的入室参与护理,达到出院标准时,实验组家长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掌握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蒙景雯等[7]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可提高早产儿家长照护能力。

3.2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可提高家长对医护人员满意度 本文中两组家长对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长在监护室,能学习更多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照护知识和技能,与医护人员较多的互动,目睹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与压力,增强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而刘颖等的研究结果[8]也表明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可提高家长对医护人员满意度。

3.3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可降低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2周内再住院率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免疫力低下,适应能力相对不足,对家庭照护要求高。出院后若没有专业的家庭护理,极易因护理不当致新生儿生长发育受限及再次入院[9],本文虽然显示2周内再住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周内再住院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与家长每天2h的入室参与护理,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行为会对家长起到示教、指导的作用,并纠正不正确的育儿方法,使家长掌握更多的护理知识与技能,满足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照护需要。

3.4 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可提高家长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30d随访率 现代新生儿学的发展趋势不仅是治疗来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更要以预防手段来提高远期存活率及生活质量[10-11]。极/超低出生体重儿是发生残障的高危人群,通过培训与参与,家长能够认识早期随访的重要性。通过随访可以早期发现体格发育或神经发育偏离正常儿童,及早进行干预,减轻伤残程度[5]。本文两组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出院30d随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家长的照护能力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成长中非常重要,家长参与式护理模式可提高家长护理极/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知识技能水平,使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从医院到家庭平稳过渡,值得在NICU推广。

猜你喜欢

体重儿出院住院
妈妈住院了
低出生体重儿脐静脉置管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探究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用初乳进行口腔免疫护理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影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第五回 痊愈出院
1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