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的历史惨痛教训
——对“七二七”大轰炸的反思

2019-03-20

生命与灾害 2019年2期
关键词:敌我投弹人防

闵 芳

1941年7月27日晨,日军海军航空兵第五联队与左伯航空联队出动轰炸机112架,分别由武汉汉口和山西运城起飞,其中108架轰炸机往川东北分4批向成都袭来,制造了“七二七”大轰炸惨案。敌机采用大批量、连续不断的“波浪式”轰炸,轰炸规模极大,并采取投弹轰炸与机枪扫射结合的残酷手段大肆屠杀平民。经统计,日军共投弹440枚,其中炸弹420余枚,燃烧弹20余枚,炸死698人,炸伤1368人,炸毁民房3205间。

教训之一:敌我空军力量悬殊

敌我空军实力的差距早在抗战初期就已显现。日军拥有大量的飞机,并且拥有制造力,而我国在抗战初期拥有军用飞机346架,在抗战爆发后3个月内便损失过半,至1940年底仅存65架,且我国当时还不能制造生产飞机,无法提供补给力量。在成都等后方城市,防空力量更为不足。由于经费、设备以及高射武器的缺乏,敌我空军力量实力差距过大,对日机阻挡作用甚小。

教训之二:缺乏有效的防空部署

正确确定防空部署,对发挥防空反击,减少损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七二七”惨案。防空司令部之间缺乏联系,各自为政,无法形成有效的区域防空,无法实行递进式战略防空措施,以致日军飞机能够长驱直入,没有遭受到我方防空力量的反击。

教训之三:重点场所缺乏防空工程

据当年资料统计,成都市有较完善的防空壕75公里,可容15万人。但是当时的防空工程十分简易,一般建在门口、路边,掩蔽性及防护能力较差,不具备基本的防护功能。因此,今天需建战时可满足防空需求、平时能有效防灾抗毁的地下人防工程,为城市防灾救灾提供避难与人员安置场所。

教训之四:缺乏配套设施建设

在这一时期,政府虽然采取了疏散措施,也进行了人员、物资的疏散,但是不注重疏散地域配套设施的建设,市民疏散到郊区后,生活不便,因此为数不少的市民不愿配合疏散。“七二七”轰炸时,许多市民躲到公园内大树下或花木丛中藏身,惨遭不幸。

教训之五:对民众的防空宣传较少

因为当时的国民政府防空宣传较少,也没有举行过防空演习,民众缺乏防空技能,影响了整体防护的能力。因此,在和平年代也必须做好人防宣传,加强人防知识教育普及,使公众增强国防意识和人防观念,掌握人民防空基本知识。要定期组织人防演练,通过演练使民众实践理论,真正掌握掩蔽、自救、逃生等技巧。

猜你喜欢

敌我投弹人防
挪威军方将接收升级版敌我识别系统
建筑设计中的人防工程设计
基于北斗三号的人防警报控制系统及应用
人防结构设计疏漏的思考
投弹小能手
复杂地形单兵无人机精准投弹稳定控制研究
B-52轰炸机
基于分解进化算法的飞行器投弹规划*
意大利的“台风”战机演示模式—5反向敌我识别系统的空地识别能力
漫36计 走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