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校园欺凌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9-03-20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古城中学章明

家长 2019年16期
关键词:社团校园评价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古城中学 章明

李克强总理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但近几年来校园欺凌事件频频发生,欺凌手段凶狠,性质恶劣,很多画面让人触目惊心。这一现象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校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欺凌现象也时有发生,就这个问题我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现总结以下想法与大家共享。

一、校园欺凌的成因分析

根据对我校欺凌现象的调查分析,发现欺凌行为的原因复杂,总结如下:

(一)社会层面的影响

1.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

我校位于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流动人口较多、人员复杂,社会不良青年喜欢聚集于此,赌博、抽烟、喝酒、甚至打架斗殴。这就使学生耳濡目染了一些不良言行,形成了“讲义气”“爱出风头”等错误的价值观。这就为校园欺凌事件提供了思想前提。

2.网络等媒体的冲击。

信息化的深入,手机的普及,使网络走进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网络有时是个藏污纳垢的地方,语言粗暴、污秽,让缺乏辨别能力的初中生接触了有悖正能量的价值观。

3.法治保障不健全。

我国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刑法》规定完全无刑事责任的年龄是14周岁以下,而初中生正处于这个年龄阶段。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未满十八周岁的人是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因而初中生即使犯罪也不予定罪,也可以逃避法律惩罚。

(二)学校层面的影响

1.评价标准的单一化。

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主导着学校教育,成绩至上的评价标准,使优等生受到高度关注,获得各种荣誉,而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就倍受冷落,没有机会表现自己。因此这些学生就想通过一些错误的方式吸引大家,校园欺凌就是其中之一。

2.法制教育欠实效。

学校虽然也在开展法制教育,但很多时候却流于形式,宣传力度、实效性、针对性不强,法制教育并未深入学生内心,法律意识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加强。

(三)家庭层面的影响

1.特殊家庭比例增高。

通过对校园欺凌事件的调查,了解到很多当事学生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这些孩子往往缺少温暖,心理情绪上经常表现为两种极端:极其狂躁和极其胆怯。这种不良情绪症状若不能及时得到疏通和缓解,久而久之就可能会成为欺凌者和被欺凌者。

其次,家庭教育方法的落后以及法制教育意识的淡薄都容易使孩子走向极端。

二、校园欺凌的应对策略

(一)寻求社会帮助,净化外围环境根基

1.整治周边物理环境。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校园欺凌现象和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预防和整治校园欺凌首先要寻求社会帮助。有关部门必须要整治学校周边环境,使学生远离社会不良风气。

2.整治网络媒体环境。

网络等媒体是学生接触暴力和污秽的重要途径,如果媒体能够注意传播的内容和方式,那么学生接受的信息也就单纯很多。因而肃清电视、网络等媒体的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3.扩大宣传力度,关注欺凌问题。

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和家长并没有重视校园欺凌事件,认为这只是小孩闹着玩的事情。因此我们要借助社会力量,通过公益广告等形式让更多的人分清玩闹和欺凌。

4.健全法制保障。

呼吁国家相关部门针对校园欺凌现象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使其能够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到真正意义上的保驾护航。另外结合本校实际,加强警校联动。

(二)提升教育理念,凸显立德树人核心

1.改变评价机制,关注特殊学生。

学校的评价机制使每个学生得到的关注不同,因而改变评价机制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1)评价学生方式多元化

学校需要放下学业为本、成绩第一的评价机制,从多元智能的角度客观地评价每位学生。我校在分层走班的背景下,将学生分为A、B班,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布置不同的作业。学校还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了很多适合学生发展的社团,有书法社团、乒乓社团、机器人社团、跆拳道社团等等,在社团教师的辅导下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有喜欢的事情可做。

期末评优也不只是关注学生的成绩,而是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量化考核、评价学生。更在意的是学生进步,而不是结果。

(2)建立特殊档案,及时沟通、干预矫正

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必须摸清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发挥德育导师和心理辅导教师的作用,为每位特殊学生配备德育导师,让心理辅导教师参与到学生德育工作中。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便于教师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情绪变化。

2.转变教师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理念。

教师应该为每个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改变师生关系。通过搭建平台、开展主题活动、培育建设性人际关系等途径,从而减少初中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3.强化法制教育。

为避免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专题教育活动,譬如聘请法制民警给学生作专题讲座,观看法制教育影片,教师和社区民警走访学生家庭等等,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意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校园欺凌的危害,让法制教育深人学生内心。

(三)优化家庭教育,抓实良好家风关键

家庭教育需要以浓厚的亲情和相互信赖的关系为基础,被欺凌的孩子,家庭必须成为能使其放松下来的心灵归宿。希望父母及监护人能够真正理解并接纳孩子,多给孩子一些关爱与包容。

综上所述,要从根源上防治校园欺凌,就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让每个孩子拥有一个温暖的成长环境。让我们大家携起手来,正视校园欺凌,营造和谐育人氛围,铺平孩子的成长之路。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评价
缤纷社团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