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原蚕种茧制种量的有效途径

2019-03-19吴会东

广东蚕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蚕蛾蚕种交配

吴会东

浅谈提高原蚕种茧制种量的有效途径

吴会东

(辽宁省绥中县农业事务服务中心 辽宁葫芦岛 125200)

文章从桑叶质量、蚕体强健度、良蛹率与发蛾率、产卵量四个方面阐述了提高原蚕种茧制种量的有效措施。

原蚕种茧;一代杂交种;制种量;有效途径

原蚕生产的目的是生产一代杂交种。养好原蚕,获得优质种茧是生产优质杂交种的基础[1]。在保证蚕种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原蚕种茧制种量是提高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提高原蚕种茧制种量,必须认真把握原蚕饲养及制种各阶段的关键技术,提高原蚕体质,增加蚕蛾造卵数和单蛾产卵量。本文论述了提高原蚕种茧制种量的生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重视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

桑叶是蚕业生产的基础,桑蚕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来源于桑叶[2]。因此需要高质量的桑叶来满足桑蚕在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营养。优质桑叶可提高蚕体、蛹体的强健度,提高单蛾造卵数和产卵数,影响蚕种的内在质量,减少不良卵的发生[3]。因此,做好桑园管理,是提高原蚕种茧制种量的前提条件。

做好桑园的肥培管理是提高桑叶质量的重要手段。桑园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兼顾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合理搭配,保持土壤中N、P、K含量的合理水平,保证桑树生长所需养分[4]。同时还要做好桑园水的管理工作,做到 “旱能浇、涝能排”。遵照 “综合防治,预防为主”的防治原则,在确保养蚕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农药,防治桑园病、虫害,提高桑叶产量。总之,只有做到科学、合理地管理好桑园,才能达到提高桑叶产量、质量的目的。

2 精心饲育,提高蚕体强健度

在原蚕制种生产中,保证蚕期个体健康、体质强健,有充足的营养积累,才能保证后期雌蛾造卵的需要,增加产卵量[3]。因此,加强饲养管理,精心饲育,确保原蚕体质强健,获得优质种茧,是提高原蚕种茧制种量的基础条件。

首先,原蚕收蚁要确保一日孵化率。桑蚕原种催青时,可以采用简化催情标准,在达到戊3胚胎后,温度用比常规催青标准提高0.5~1℃保护,再配合转青卵黑暗保护控制技术,可保证蚁蚕孵化齐一,确保一日孵化率[3]。

其次,做好各龄期温度、湿度调节。小蚕期饲育温度控制在26~27 ℃,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4龄保持在24 ℃,5龄保持在23 ℃,相对湿度保持在70~75 %。稚蚕期饲养要保证发育齐一,做好提青分批,按标准淘汰迟眠蚕、弱小蚕,提高蚕体发育的匀整度。壮蚕期是原蚕积累营养的重要时期,营养积累充足,单蛾造卵数、产卵数就多,才能达到提高制种量的目的。尤其在4龄和5龄中前期,做到量桑饱食,促进造卵物质积累,以增加造卵数。5龄后期,控制给桑量,让蚕儿多吃些叶脉,提高蚕的消化率,增强其体质,为提高健蛹率打下基础。

3 加强种茧期管理,提高良蛹率与发蛾率

合理地上蔟和蔟中保护,加强后期管理,可减少不结茧蚕和后期死蛹的发生,降低不受精卵,减少母蛾体内残存卵,从而提高产卵量[3]。

上蔟时要做到蔟室、蔟具、蔟中环境三干燥,防止过生、过老和过密上蔟,做到适熟稀上,做好通风、排湿工作,光线均匀稍暗,以减少不结茧蚕,提高良蛹率。做好早采茧工作,早采茧时要做到“轻采、轻放、轻倒、轻摊”,粒粒平铺,防止蚕茧堆积,避免产生蒸热,减少后期死笼茧和缩尾蛹的发生。

种茧保护的安全温度范围是21~27 ℃,适温范围23~25 ℃。实践证明,种茧期用24~25 ℃保护,雌蛾产卵数、良卵数最多,不受精卵率最低[1]。蚕蛹复眼着色前的阶段对高温的敏感性最强,长时间接触30 ℃高温,死蛹增加,发蛾率降低,雌蛾造卵数、产卵数显著减少;高温影响雄蛾生殖机能,致使不受精卵增多。种茧长期在低温下保护,蛹期发育经过延长,羽化的蚕蛾活力差,影响交尾,增加不受精卵,雌蛾产卵数少,残存卵多。用20 ℃以下保护,虽然能增加造卵数,但卵粒偏小,产出卵率和正常产卵蛾率降低。为了调节对交批次,雄蛹可以在21~27 ℃范围内进行发蛾调节,但要绝对避免30 ℃以上的高温和20 ℃以下的低温,防止温度激变对蚕蛹造成的影响。

种茧期湿度保护的安全范围是70~85 %,中心是75~80 %[1]。相对湿度低于60 %时,出蛾率和产卵量均显著降低,且不受精卵多。尤其在化蛹、化蛾前夕最为明显。化蛹时干燥,半脱皮蚕和半脱皮蛹增多;化蛾前夕干燥,蚕蛾羽化困难,交配性能降低,甚至不能交配。因此,临近化蛹及发蛾时,要特别重视补湿工作,环境过于干燥,会增加半化蛹,显著降低发蛾率与产卵数,同时增加不受精;环境过湿则会诱发产生僵蛹。

种茧期光线保持昼明夜暗,能促使羽化齐一,因此要避免种茧期尤其是裸蛹期夜间光线明亮,以防止造成制种时陆续出蛾情况的发生。

合理计划安排削茧鉴别制种工作进度,采用“一削、二看、三倒、四轻放”的精细削茧鉴别方法。在发蛾调节适当、劳动力允许的情况下,削茧鉴别工作越迟越好[1]。从复眼开始着黑色到生殖器着色前这一时期,做好雌雄蛹鉴别工作,防止蛹体因过嫩而易创伤或过老不易分辨雌雄,提高鉴别准确率。要做好蛹期管理工作,搞好蛹期防病卫生,垫蛹材料及蛹室环境要干净,严格进行消毒,减少蛹期病菌感染,防止后期死蛹的发生。

4 灵活运用制种技术,提高产卵量

根据调查发现,蚕蛾在羽化后4~5 h进行交配,可增加产卵量,并且产卵速度加快。适当延长交配时间,蚕蛾表现出产卵快、产卵集中、卵量多的特点。因此,在制种生产中,一定要认真做到早感光、晚捉蛾、延长交配时间的技术要求。保证充分交尾,促进雌蛾快速产卵,减少母蛾体内的残存卵;延长交配时间,一般初交蛾控制在不低于4 h、二次交掌握在不低于5 h为好。若交配时间超过 6 h,则容易散对损失卵量。同时,加强对雄蛾的管理,尽量做到利用当日新鲜雄蛾交配,及时对雄蛾进行冷藏,冷藏温度应控制在5~10 ℃之间。

交配环境与产卵环境,对蚕蛾交配与产卵亦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交配过程中,如果交配室内高温干燥、光线过强、风力大,则交尾蚕蛾容易散对,造成不受精卵增加和产卵量减少。如果产卵室内高温干燥,卵的胶着力差,易造成脱卵、死卵多,同时不良卵也大大增加。如果产卵室的光线过于明亮,则蚕蛾产卵的速度变慢。因此,在种茧制种过程中,务必调节好交配室、产卵室的温度、湿度和光线。交配室温度控制在23.5~24.5 ℃之间,产卵室温度控制在24.5~25.5 ℃之间,干湿差保持在2~2.5 ℃。避免高温、干燥和强光刺激。产卵室要做好遮光,保持黑暗,促使雌蛾快产卵,尽量做到“明交暗产”。同时,要适当换气,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有利于雌蛾产卵[3]。

综上所述,重视桑园管理,提高桑叶质量;科学合理地应用蚕期饲养技术,精心饲育;加强种茧期管理;灵活运用各项制种技术措施,均是提高原蚕种茧制种量的有效途径。只有加强以上各个生产环节的管理工作,严格要求,相互衔接,才能真正达到提高原蚕种茧制种量、提高蚕业生产经济效益的目的。

10.3969/j.issn.2095-1205.2019.04.04

S882

B

2095-1205(2019)04-10-02

猜你喜欢

蚕蛾蚕种交配
夜晚的“舞者”
——大蚕蛾
探究绿尾大蚕蛾与宁波尾大蚕蛾的分类
不同交配方式对家蚕种性影响
二化螟的多次交配及其对雌蛾产卵量的影响
亚洲玉米螟交配率和交配次数与其日龄、性比和精巢大小的关系
乌桕大蚕蛾的生物习性之初探
两个名字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