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苗族庭园植物景观与生态文化研究
——以丹寨县清江村为例

2019-03-19王健祥吴才光杨子奇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9年18期
关键词:庭园栽种景观

□王健祥 邓 宇 吴才光 杨子奇

一、引言

庭园作为居住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生态环境不可缺少的构成元素之一,而植物就好比庭园的外衣,合理又有效地配置庭园植物不仅可以营造多层次的生态空间,还能净化空气,亮化居住环境。庭园植物不单只是纯粹的绿色植物的累积,不仅需要累累硕果、自然健康无害的鲜果蔬菜、芳香保健的草本植物,还需要给人们视觉和心理上带来享受。近年来,国内对庭园植物多样性、配置模式、景观建设、文化内涵等方面的研究非常之多,并针对庭园植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与对策。但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庭园植物方面的研究却相之甚少。就目前国内对庭园植物方面的研究来看,虽将重点慢慢转移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景观绿化上,但也缺乏正确的指导。

清江苗族村落庭园中的植物蕴藏着当地村民的浓厚情感与丰富的民族文化气息。植物不仅是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还彰显着本民族所特有的生态技能和生态智慧,形成了独具魅力风韵的民族文化。但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与缺乏正确的指导,一些村民在庭园景观设计中,过于追求庭园景观外在表面的新鲜性,忽视民族文化内涵的重要性,从而出现本土植物受损,缺乏民族文化底蕴,未能充分彰显本土民族风韵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等情况。对黔东南丹寨县清江村庭园植物景观与生态文化的调查研究,有利于了解当地庭园植物的景观建设与蕴含的生态文化,对保护村落庭园植物文化、保护生态环境和植物景观建设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相关概念概述

(一)庭园植物。农户庭园生态植被建设是改善农村居民点人居环境的基本单元,也是评价农村人居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演替的重要生态指标。因此庭园植物建设自然也就成为不可忽略的一点。庭园植物对改善庭园周围的环境有着一定的重要作用,同时庭园植物是一个民族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文化等独具一格的展现。

(二)植物景观。植物景观指由自然界中的植被、植物群体、植物个体表现出的一种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一种美的感受与联想。植物景观主要以植物为材料来进行景观的建造,利用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材料进行科学、艺术的组合,发挥植物本身的特点,建造出与周围环境相适应、协调的意境,为人们带来身心上的愉悦与艺术上的享受。

(三)生态文化。生态文化是人类在自然发展中对自然生态的认识和探索的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和谐发展的全新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

三、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研究地选择清江村,其自然环境、植物种类等都具有当地苗族村落的典型代表性。清江村位于黔东南丹寨县南皋乡西部,地势东高西低,以山地地貌为主,境内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常年湿润温和。全村以苗族为主,有239户,共964人。

(二)研究方法。按照居民点的空间分布,从该地区随机选取70户庭园,通过入户调查,对庭园内所有木本植物进行每木调查,实测树高、幅冠长、幅冠宽、记录种名、胸围、坐标、物候期;对草本植物记录种名、叶层高、冠径、丛径、株丛数、盖度;对灌木植物记录种名、高度、冠径、丛径、株丛数、盖度;对庭园内部植物景观进行拍照,并针对一些植物对居民进行访谈调查,了解村民对庭园内植物的认识、利用、保护和管理,了解庭园植物的传统知识与经验。

四、结果与分析

(一)庭园植物种类现状。在调查的70户庭园中,有6户由于是新建房或是房子两侧是水田等原因没有种植任何植物,占调查总数的0.09%,其余64户共栽种127种植物,其中乔木27种、灌木30种、草木70种。苗族庭园植物种类丰富,用途广,多数植物拥有多种实用价值,涉及到香料、药用、经济、观赏等方面。

1.蔬菜类植物。蔬菜类植物共有26种,该地区常见的蔬菜类植物有南瓜、西红柿、豇豆、辣椒、四季豆、黄瓜、磨芋等,其中种植最多的是南瓜、西红柿、魔芋。

2.粮食类植物。粮食类植物共有3种,为玉米、稻谷、红薯,多种植于庭园周围,种植面积较小。

3.香料类植物。香料类植物共有19种,常见的有钱菖蒲、花椒、薄荷(圆叶)、留兰香、辣蓼、姜等,其中种植最多的是钱菖蒲、辣蓼、姜。

4.药用类植物。药用植物共有19种,有牛膝盖、当归、血水草、杜仲、十大功劳等,庭园中种植的药用植物株数少、数量少。

5.果树类植物。果树类植物共有21种,有柚、梨、枇杷、柿、桃等。其中种植最多的是柚、梨等。

6.观赏类植物。观赏类植物共有32种,有牡丹、臭牡丹、胭脂花、凤仙花、美人蕉、韭兰、鸡冠花、葱兰、唐菖蒲、蝴蝶花、仙人掌等。

7.经济类植物。经济类植物仅有3种,烟草、竹、铁扫帚;庭园中种植的经济植物较少。

8.宗教、民俗类植物。宗教、民俗类植物有枫香、樟树、棕榈、榉树等4种,栽种最高的是棕榈。

(二)庭园植物的景观现状。对清江村70户庭园的植物调查中发现,该村庭园植物景观遭受到很大程度上的破坏。在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应用上,只是随意将植物栽种在庭园中,没有将植物的景观效果和生态作用发挥出来,从而导致庭园植物景观与生态遭受破坏。

1.景观建设不合理。70户庭园中,有且仅有11户庭园生态相对保护较好,庭园中植物物种较为丰富,但在景观建设上却存在一些问题,即不合理布置乔木、灌木、草本植物在庭院中的运用等,出现杂而乱的景观现象。

2.灌木乔木种植少。有21户庭园中,基本上栽种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生态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而在这些只栽种草本植物的庭园中,有11户庭园栽种草本植物的数量仅有5种,4户仅有三种草本植物。

3.植物种类不丰富。在其余的38户庭园中,庭园植物生态作用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庭园中植物物种种类丰富度低,有26户庭园中植物物种种类不超过5种,且多为草本植物;其余12户庭园中,有2户庭园没有栽种乔木,且灌木、草本植物的数量甚少;有2户庭园中,庭园植物种类仅有3种。

4.植物物种遗失。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现有的庭园植物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原生态的庭园植物物种遗失,庭园植物生态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处于不利地位。

五、当地庭园植物景观与生态文化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随意栽种并引入外来植物。在庭园植物栽种过程中,村民们大多是随意栽种,并没有重视到植物造景对于环境的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部分村民引进外来植物栽种,没有将本土植物与外来植物进行合理而有效地栽种,导致庭园中植物栽种杂乱无章,影响了植物景观的最优效果。

(二)植物栽种不合理。在调查的70户庭园中,有的庭园中虽栽种植物,但栽种的植物少、杂,且对于空置的庭园周围没有很好地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使其独特的庭园植物特色未能充分地展现出来。同时,在房屋的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一些庭园植物景观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三)植物多样性减少。庭园中植物用途虽然涉及到食用、药用、香料、观赏等方面,但植物种类和数量都在减少,有些种类慢慢从人们的视野中淡化、遗忘。

(四)主观、随意进行植物景观建设。在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村民们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没有进行科学上、艺术上的规划,将庭园植物景观设计简单地理解为植物绿化建设。庭园植物景观的建设必须是在保护生态文化的前提下进行,植物景观与生态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对乔木、灌木、草本等植物的运用上,村民们多是随意地进行景观建设,没有注重到植物与景观建设之间所蕴含的生态文化,这不仅使原有的植物景观被破坏,也使生态文化遭受损害。

(五)生态文化没有得到充分理解。由于村民们对生态文化没有充分的认识,把生态文化的理解解释成为表面意义上的进行植物绿化栽种,且栽种的植物中,多是以生活为中心的、自给的粮食类植物、蔬菜类植物为主,对其他植物随意地、简单地进行栽种,使得庭园中植物物种遗失,丰富度降低。庭园中植物生态文化特色的遗失,对植物景观的建设来说,影响极大,使得植物景观的效果也随之大打折扣。

六、庭园植物景观与生态文化的发展建议

(一)普及、传播本土植物文化。本土植物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活动中创造和沉淀的成果,只有重视和保护本土植物文化的传承,才能使本土植物文化获得发展的动力。本土植物文化的发展,最为紧要的是村民对于本土植物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对植物文化的重视越强烈,植物文化就越容易被传承和保护。就目前清江村庭园植物存在的问题来看,村民忽视对与本土植物文化的重视和保护。因此,针对这一问题,向民众普及、传播本土植物文化,增强村民对本土植物文化的重视,才能使本土植物文化不被村民们忽视。应尽量选择能够使村落庭园保持原有的风貌的植物或是选择能够凸显民族生态文化的植物,这样才能在景观建设的同时,还能保持原有的生态文化得以继续发展。

(二)加强科学指导,提高植物景观建设。庭园植物景观建设对村落的文化、生态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植物景观的建设本身就是为人类而服务的。好的植物景观不仅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之外,还具有改善居住环境质量、改善村落生态环境的作用。由于清江村在庭园植物景观建设上存在不合理建设,需要进行科学指导,提高村民对庭园植物景观的科学性建设。政府的支持对提高村民的植物景观建设具有巨大的帮助,政府可以聘请植物景观建设方面的专家对村民进行技术上、艺术上的指导,让村民在进行庭园植物景观建设时建立在科学的指导上,使庭园植物景观的建设更具有科学性、艺术性,从而使庭园植物景观取得更大的效果,从而建造出蕴含生态文化的庭园植物景观,使庭园充满生命与活力。

(三)加强生态文化教育,提高保护力度。庭园是村民们日常活动的场所,所以庭园植物景观的建设离不开村民的日常生活联系,庭园中的一花一树、一草一木都深深地沉淀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在新农村建设这一背景下,一些村民盲目地对庭园植物进行景观建设,导致庭园中原有的生态遭到破坏。因此,加强对村民的生态文化教育迫在眉睫。生态文化的教育需要政府的指导,政府不仅要普及生态文化教育理念,还应把生态文化教育贯彻到民众的实践活动中去,使生态文化教育落到实处。让民众深刻认识到,在植物景观建设中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从而增强生态文化保护的意识,提高保护力度,这样才能使庭园植物景观和生态文化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建立地区植物文化保护政策。根据当前清江村庭园植物景观与生态文化遭受破坏的问题,保护庭园植物与如何传承庭园植物文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对原有的植物景观进行建设和丰富的同时,要对庭园中的植物生态文化特色是否能够得以传承和发扬而进行,不能以牺牲生态文化为代价。相关的政府部门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与之相关的保护和传承本土植物文化的政策与措施,强化植物文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使本土植物文化能够深入民众心中,被民众熟知并形成一种自觉意识上保护本土植物文化的行为,从而夯实民众对本土植物的保护与传承,正确处理本土植物文化与外来植物文化之间的关系。

七、结语

庭园植物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呈现方式,不仅为民众提供必要的日常生活产品,还对改善局部生态环境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庭园植物是植物景观建设和生态文化发展的必要因素,只有保护好庭园中的植物,才能使植物景观与生态文化更好地向前发展。

猜你喜欢

庭园栽种景观
北方落叶果树最佳栽种时间及栽植技术要点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凭空”栽种的绿色宠儿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里巷庭园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栽种了一个长在心尖尖上的花园
日本庭园的物象与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