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重型化脓性脑膜炎致高热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9-03-19于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5期
关键词:化脓性脑膜炎患儿

于毅

小儿重型化脓性脑膜炎致高热因感染、直接损害等原因导致的体温调节功能失常, 患儿临床主要表现出稽留热或高热(>41.1℃)。小儿高热会引发惊厥, 未得到有效处理还会加大治疗难度, 患儿生命安全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所以为提高小儿重型化脓性脑膜炎致高热患儿的临床效果, 一定要及时实施降温处理, 才能提高患儿的临床治愈率, 从而缩短患儿住院时间[1]。为探讨临床最佳护理方案, 本次研究选取50例重型化脓性脑膜炎患儿随机分组实施不同护理措施,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0例重型化脓性脑膜炎致高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行腰穿脑脊液检查后确诊重型化脓性脑膜炎。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25例。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10岁, 平均年龄(6.1±1.8)岁;体温39~41.7℃, 平均体温(40.1±0.6)℃。观察组男13例, 女12例;年龄 1~10岁 , 平均年龄 (5.9±1.7)岁;体温39~41.7℃, 平均体温(40.2±0.9)℃。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儿一经确诊均进行综合治疗。对照组配合常规护理, 给予患儿物理降温、药物降温等处理措施, 对体温≥38.5℃患儿以水或酒精进行擦拭降温, 戴冰帽或冰枕,测量肛温不佳或无效时, 用冰盐水进行灌肠处理。采用药物降温, 选择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保留灌肠, 给予抗菌素, 每隔4 h测量一次体温, 为患儿做好保暖护理。观察组配合优质护理, 具体护理措施如下。①基础护理。观察患儿临床病情的变化, 当患儿存在意识障碍加重时, 会表现出呼吸减慢或脉搏减慢, 及时上报医师处理, 为患儿清除痰液, 保持有效的通气, 如有必要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气管,保持呼吸的有效循环, 维持输液通道的通畅, 及时发现心力衰竭、休克等不良反应。②预防并发症。护理人员要加强对患儿临床生命体征的监测, 发生瞳孔改变、意识障碍及躁动不安等症状时表明患儿存在颅内压升高或脑水肿, 当瞳孔变大或变小时, 表明存在血压升高, 观察患儿是否有呼吸衰竭、脑疝等症状, 高热不退时检查后要做好抢救准备工作。③降温护理。对患儿实施物理降温时要注意对患儿胸腹部、耳部及颈部等部位的保护工作, 冰枕外部要加薄布后使用, 避免患儿出现冻伤, 对高温患儿要减少衣物, 充分暴露四肢, 帮助患儿散热。为患儿擦汗和更衣, 控制肛温<38℃时要行亚低温处理。④复温护理。为患儿自然复温, 避免损伤或引起并发症, 停止降温后要及时复温, 将冰帽或冰枕等降温物品移开, 室温调节在26℃, 帮助患儿平稳缓慢恢复体温, 控制体温每小时恢复1℃为佳, 防止发生反复高热, 维持12 h内完成复温工作。复温难时可以通过热水袋、加棉被等方式完成。⑤饮食护理。指导家长为患儿进食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 防止患儿发生呕吐。合理搭配饮食, 以此提高患儿的食欲, 适当给予静脉补液, 以此维持患儿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⑥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帮助患儿进行口腔护理工作,及时将呕吐物清理干净, 指导家长做好患儿的个人卫生, 臀部保持干燥和清洁, 防止发生压疮。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肛温恢复时间、脑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疗效判定标准参考文献[2]分为治愈、好转、死亡。根据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估, 包括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宣传教育、服务质量等情况, 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以100分为满分, 以>90分表示非常满意, 70~89分表示一般满意, <69分表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非常满意18例, 一般满意7例, 不满意0例, 护理满意度为100%;对照组非常满意14例, 一般满意6例, 不满意5例, 护理满意度为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6,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

2.2 两组肛温恢复时间、脑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肛温恢复时间(1.21±0.32)d、脑温恢复时间(1.49±0.46)d、住院时间(12.61±2.12)d均短于对照组的(2.78±0.94)、(2.48±0.26)、(16.80±4.7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肛温恢复时间、脑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d)

表2 两组肛温恢复时间、脑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s, d)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肛温恢复时间 脑温恢复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25 1.21±0.32a 1.49±0.46a 12.61±2.12a对照组 25 2.78±0.94 2.48±0.26 16.80±4.75 t 7.906 9.368 4.028 P<0.05 <0.05 <0.05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愈21例, 好转3例, 死亡1例, 治愈率为84%;对照组治愈13例, 好转9例, 死亡3例, 治愈率为52%;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882, 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

3 讨论

小儿重型化脓性脑膜炎具有发病急的特点, 临床主要表现出发热、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病情进展严重时患儿还会发生昏迷、抽搐等, 合并脑膜刺激征, 经脑脊液细菌培养符合化脓性脑膜炎相关诊断标准, 结合患儿的症状、体征与脑脊液变化确诊疾病。研究发现[2], 小儿重型化脓性脑膜炎会加重原发病, 引起高热、惊厥, 甚至发生呼吸衰竭、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要及时降温, 加强患儿的高热、呼吸衰竭等护理干预, 才能改善患儿的预后。通过对患儿基础疾病、饮食、预防并发症、降温等护理干预, 可以预防新的并发症发生, 从而提高患儿的机体免疫力, 改善预后。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温恢复时间(1.21±0.32)d、脑温恢复时间(1.49±0.46)d、住院时间(12.61±2.12)d均短于对照组的(2.78±0.94)、(2.48±0.26)、(16.80±4.75)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与李飞[3]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 重型化脓性脑膜炎致高热患儿临床治疗过程中配合优质护理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治愈率, 促进肛温和脑温的恢复, 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化脓性脑膜炎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16SrRNA基因检测在儿童细菌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脑脊液IL-6,IL-10的临床价值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地塞米松治疗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疗效及不良预后的观察
Vaccination
尼日尔脑膜炎流行已致76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