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对比

2019-03-18孙卫国

健康大视野 2019年4期
关键词: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孙卫国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50例,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对照组发病时间超过48小时,观察组不足48小时,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取得了较高的血肿清除率,且术后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发病48小时之内接受手术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预后效果,提高生存质量,促进意识快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3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04-080-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由此增加了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高血压并发症,在临床上所具有的致残率、致死率非常高,发病急且预后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 。治疗时,针对病情程度为中等或急性患者,治疗时所采用外科手术,以此来有效的清除血肿和降低颅内压,对于手术治愈率的提高和术后快速恢复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颅内血肿穿刺引流技术不仅操作简便、疗效可靠,且具有很高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因此在临床上逐渐推广开来,如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和微创手术等,这已经引起了广大神经内外科医师的高度关注。现选取1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就选择不同手术时而展开详细的探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7.03-2018.09年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经临床检查病情得以确诊,男女比例为81:69。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年龄45~68岁,平均年龄(55.3±2.5)岁;对照组最大年龄67岁、最小44岁,平均年龄(55.2±2.2)岁。两组间差异性不明显,P>0.05。

纳入标准:急性发病,脑出血病症为首次出现,脑叶和基底节存在血肿,出血量超过30毫升,其中小脑和丘脑的出血量在10毫升及其以上,中线结构出现超过1厘米的移位,发病时间不足72小时;GCS评分在8分及其以下;存在高血压病史;症状以肢体功能障碍、恶心呕吐、头痛和意识模糊为主;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颅内和全身感染、凝血功能障碍;其他身体器官出现严重的功能衰竭;局部头皮严重感染;动脉瘤、脑疝以及動静脉畸形;单纯性脑出血等。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开展常规治疗即脑水肿的控制、颅内压的降低等,平衡与稳定水电解质,将血压保持在稳定范围之内。然后,开展颅内压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详情如下:

第1,完成备皮后,开展常规消毒与局部麻醉,手术之前需要定位脑部出血部位,此时可以借助CT扫描,将重要功能区与动脉血管避开,穿刺时选择合适位置。

第2,关于颅内血肿穿刺针的选择需要根据血肿和穿刺点头皮的长度来确定,然后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并一直钻到血肿腔中心,待流出血液后使用注射器对血肿进行缓慢的抽吸,首次需要抽吸二分之一,不要将全部的血肿抽尽[2] 。

第3,在血肿腔内部放置硅胶管,并进行反复的冲洗,冲洗液为同体积盐酸肾上腺素,即1 mg:500ml的冰冻生理盐水,一直到冲洗液的颜色变浅后,将2万U的尿激酶注入,对引流管进行夹闭,并且关于引流的开放需要在手术完成4小时以后,一天1到2次。

第4,术后需要采用CT扫描,每天都需要进行反复的复查,针对血肿剩余比较多的患者,清除时可以使用尿激酶血肿腔注入法,然后再对引流进行液化,一直到完全清除血肿为止,关于穿刺针的拔除需要在3到7天以后。同时,严密监测患者的动态血压与各项生命体征,为预防术后感染需要静脉滴注抗生素[3] 。

1.3观察指标

对比治疗效果和评价术后情况,即意识恢复情况(GCS)、肢体活动和语言能力(CCS)、生存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在软件SPSS19.0中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进行%和(x±s)表示,进行t或者λ2检验,若是组间有差异性,则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效果

观察组颅内血肿清除率高达92.00%,54例完全清除、15例部分清除,仅有6例没有清除;对照组清除率仅为78.66%,分别对应的数值为45例、14例和16例,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术后情况

观察组的CCS评分低于对照组,GCS和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下表1。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多发生在中老年身上,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重临床症状,造成病残或病死的局面,临床治疗而定关键在于及时将颅内血肿清除干净,积极的预防术后并发症,如再出血等,以此可以保证治疗成功。为此,需要对患者的病症进行及时发现,对出血量、具体部位、神经功能和意识障碍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以此选择最佳手术时间来战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受患者身体素质的影响,病情会发生复杂的变化,血肿一般在发病三个小时之内出现,在凝血机制的影响下会在逐渐停止出血,提示在6到12个小时之内还会出现,在出血基本停止的情况下会避免血肿进一步扩大,稳定病情。基于此需要将颅内血肿情况及时迅速的清除,以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障患者的生命质量,恢复术后健康。如果过早的将血肿清除,因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极易造成再次出血,进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48小时之内开展手术,可以将血肿更加确切的清除,实现对血压的控制 和脑内环境的稳定,避免脑组织出现损伤与坏死,进而关于血肿对脑组织所造成的压迫也能得到有效的消除,进而有助于提高治愈率[4] 。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且意识恢复、肢体活动、语言能力获得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相比较于对照组具有显著优势,P<0.05。

综上所述,在出血48小时之内开展手术治疗,可以充分的保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生命,提升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钟孙福,符兴强.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对比评估报道[J].医药,2015,22(15):291-292.

[2]姚向荣,王东红,吕云利,等.高压氧对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6,29(08):131-132.

[3]许新强,刘珂,马龙君,等.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1):84-85.

[4]王佳斌,陈晓丽,林志国,等.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17 例疗效观察[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5,49(04):361-363.

猜你喜欢

手术时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
绞窄性肠梗阻判断手术时机的临床可靠指标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
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比研究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期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对比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小儿急性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